数码大师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01:16 点击:31118

德隆崩溃外部原因何在呢?浮躁的公众舆论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和舆论环境整体都是非理性的。德隆得势时,即使在熊市也被股民大加追捧,昂着“牛”头高歌猛进;政府、媒体也都对德隆大加褒扬。但德隆并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披露系统,外界对其并非真正地了解。当有一家金融机构收贷之后,就有一批媒体关注,媒体对德隆更多的是道德批判而不是量化研究,这又导致了公众的进一步怀疑,继而是更多的金融机构收贷和更多的媒体怀疑……这一切最终导致了一个信心危机,从而有了对德隆的恐慌式挤兑,德隆的股价最终因外界的流言蜚语而狂跌不止,市值瞬间缩水。官商结合的文化环境在西方社会,官员和商人是两套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但在中国却水乳交融。法治和市场规律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商人阶层和官员阶层关系微妙,前者虽对社会经济做着巨大贡献,但当其无法改造游戏规则时只能默默遵守规矩,而且要做得更加出众。试想,起家在边塞新疆的德隆,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可能完成几大产业的“整合”吗?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樊篱为社会所公认,但民营的德隆从各种渠道所融到的资金何以数倍于国企的三九?德隆的资本结构、资金结构是靠短融长投来支撑的,而这极易导致它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方法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监数码大师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纷纷成立不同形式的专业担保公司,据披露,目前全国专业担保机构已发展到5000多家,但由于先天不足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担保公司的运作存在不少困难,这项被众多专家看好的创新机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甚至有人戏称:担保公司水浅难养众鱼。 设立,没有市场准入机制 首先,缺乏可以依据的组织法。担保公司作为具有“准金融”性质 的高风险行业,它不象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一样,其设立有《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等特别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及程序。就担保公司目前的组织形式看,既有政府管理部门所属的事业法人,也有依据《公司法》设立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还有社团法人。其性质既有非营利性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也有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担保机构,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同时,专业担保公司其出资人的主体条件、出资人数量、注册资金规模、核心资产等等,均没有明确界定。一些现有注册登记的担保公司,出资人既有全部为自然人发起设立的担保公司,也有由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的担保公司。由于没有严格、明确、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因而担保公司的设立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 其次,缺乏足够数码大师

从买制造业资产到买金融服务性公司,中国企业做好准备了吗?中国正在穿越华尔街的“墙”。在一片哀鸿声中,受到次贷危机重创的华尔街,迎来了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拯救者。2007年5月,从中投30亿美元入股黑石开始,一系列针对欧美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案不约而至。仅在一两年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还是被外资金融机构“百般挑剔”的救赎对象,而现在俨然成为后者主动攀求的“白衣骑士”。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大多数投行和专家都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绝好机会,若情非得已,华尔街的大门不会轻易向来自非欧美国家的金融机构敞开。另一方面,面对美元的持续贬值,中国近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所积累的高达1.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必须寻求更为安全和更高回报的投资渠道。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数年前曾经鼓动中国制造企业收购世界顶级企业,跨越自主升级之路,整合全球资源,此番更力主抓住金融业海外投资的机会。“我觉得现在即使做一个被动的投资者也可以。重要的是分享全球化的胜利果实,因为你自己还没有这种创造能力。”但是,当2008年3月,中信证券收购贝尔斯登以后者几近破产而不得不中止的时候,人们隐约看到了这一波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大进军的凶险一面。数码大师

许多跨国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全球化品牌扩张。一般来说,不是企业自己选择要全球化的,而是市场竞争的驱使。实施品牌全球化,往往取决于是否存在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战略机会。这些机会包括:新市场规模和吸引力、原产地市场的日趋饱和、可以取代的竞争对手、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保持现有的利润、赢得知名度以及推动创新等。有的公司热衷于地域性市场的扩张。但是,这种扩张往往是基于财务预测的使然,而将市场、文化、买方行为,以及品牌忠诚度和其他一些因素都置之不顾,这必然会给品牌向外部市场的扩张带来很多风险。这些风险包括:1、错误地假定不同市场品牌所传递的含义是一样的,造成了信息的混乱;2、对品牌及其管理过度标准化,简单化,导致一种地方水平的消极创新;3、运用了错误的传播渠道,造成不必要的开销和无效传播;4、低估了在市场从认识、尝试到使用品牌所需要的投资和时间;5、没有投资建立内部的品牌阵线,以确保本地的员工理解品牌价值和利益,使他们愿意而且能够对外进行始终如一的传播与分享这些价值和利益;6、未能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及时调整执行策略,等等。品牌扩张的要素要规避这类风险,公司层面的自我审视是必需的,以确保对于品牌从区域市场向外部市场的扩张的要素有一数码大师

行大欺客,客大欺行。中国商业的传统。这个传统,在国美对永乐这桩中国家电零售业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完成后,得到了更为现代、更为经典的印证,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渠道品牌与制造品牌的PK。国美并购永乐,绝不是企业规模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场深层次的观念革命,是资本意志在商业渠道的品牌化体现,所震撼的绝不只是零售业。国美、永乐合并前,中国家电连锁企业呈国美、苏宁、永乐三足鼎立态势。国美排名第一,拥有多达426多家门店,2005年销售额超过498亿元人民币;苏宁,国内第二大家电连锁店,拥有363多家门店,2005年销售额超过397亿元;永乐,国内第三大家电连锁店,在全国拥有199个门店,2005年,永乐的销售额达到151亿元人民币。但与国美、苏宁争霸相比,永乐只是个区域性企业,虽然在上海市场上的销售额大于前两家的总和,但在上海以外却影响力较弱。国美并购永乐以后,占有率将由9%迅速提升到14%,原有的均衡格局被打破,美乐以对苏宁的绝对领先优势赢得了对制造品牌的话语权。在一些区域市场甚至形成了垄断经营的地位。像上海,国美、永乐两家的门店及营业额占上海地区的80%。这种优势,足以使得网点的建设成本降低,销售网络的覆盖面也会使卖场的货物流量骤然增大,形成规模进货,有效控制进货数码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