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03:17 点击:67638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通过高杠杆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被称为“华尔街门口的野蛮人”,这一称呼成为对上个世纪后半期以后西方金融风云的形象概括。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野蛮人”应被视为褒义词,他们嗅觉灵敏、行动迅速,发现并参与有价值潜力的公司,并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与广大投资者共享,进而树立价值投资标杆,推动社会商业进步。但在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野蛮人”已经远远不止PE,投行、保荐代表人、公司管理层、号称财务投资者的神秘公司和自然人的潜伏者——他们以各种方式,占据着IPO各个关键环节,分享着IPO带来的高额利润。在发达资本市场,PE本身就是风险投资,通过承担风险,获取一定收益。但要顺利通过上市退出来兑现收益,并不容易。因为股票发行本身就是公开市场运作,有投资人愿意申购才能发行成功,发行失败也很正常。而反观国内市场,新股发行机制市场化的严重滞后使得中小盘股市场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在此背景下,“野蛮人”却成为了不承担风险的攫取者。1gb

井喷式发展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并构成了新的金融隐患,但这种状态可能将很快结束。6月21日,央行酝酿已久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终于出台,并将于9月1日施行。这意味着,非金融支付机构,如支付宝、快钱等网络支付机构,以及如商通卡、福卡等各种拥有广泛特约商户的预付卡发卡机构,都将纳入严格的监管范围。新规甫一出台,即在业内引起不小震动。按照新管理办法,央行将对非金融支付机构实行准入管理,从事支付业务必须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且,央行将对其进行监管。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及支付服务需求的增长,支付服务机构发展速度飞快,但因无规可循,支付机构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甚至无从知晓全国到底有多少家非金融支付机构。这些机构在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务的同时,也在酿造新的金融风险。不少预付卡,已经成为行贿、洗钱、偷税避税的“通渠”,也成为预付卡机构巨额无息融资的“聚宝盆”,庞大的预付费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管,风险积聚。然而,本次规范在将非金融支付机构纳入准入和监管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一些具体条文操作细则的缺失,将变成或宽或窄的漏洞,影响着未来执行的效力。曲折问世所谓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包括了网络支付、1gb

1. 《成功的电话营销》定价:23.80元;作者:西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4月。11.《世界10位营销大师经典讲义》定价:29.80;作者:陈大为;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月。12. 《品牌之源》定价:30元;作者:罗曼;新华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5月。23. 《情迷星巴克》定价:18元;作者:西蒙斯;中信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7月。24.《业绩腾飞:销售团队绩效管理全攻略——时代光华培训大系》定价:28元;作者:付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8月。25. 《营销十戒:过失与解决方案》定价:18元;作者:科特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2月。1gb

摘 要:我国银行业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主要是由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银行自身的改革的影响所致。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央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控力度减弱,基准利率频繁变动,加大操作成本。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采取针对性策略,运用多种组合手段进行调控。关键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效应;存款准备金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12-0053-05近年来,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也给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进入2007年以来,巨额的资金流动性促使银行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不仅间接地拉动了资产价格全面上升,也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运行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和疏导,防范流动性对宏观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一、 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表现与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的存贷差却在不断扩大,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缺少有效的资金投放渠道。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现还是从成因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问题。1-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当前从我国货币运行的基本状况来看,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超额准备金居1gb

摘 要: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监管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从全局高度来思考整个政府监管体制问题,重新明确监管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反思现行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政府监管;独立性;监管体制;行政体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12-0030-06现在来回顾中国的经济改革,我们发现1993-1994年是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度的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正是在这一年度,国企改革从简单的放权让利推进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应对东亚的金融危机,政府实施的经济软着陆也意味着从国民经济的计划调节开始过渡到宏观经济调控。也正是在这一年,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和联通公司的诞生,宣告了政府监管制度的首次亮相。十二年来,宏观调控长袖善舞,国企改革方兴未艾,而政府监管,也因证券黑幕、电信拆分、电力厂网分开、煤矿事故频发、药品假冒伪劣等事件推波助澜而日趋见热!尤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两会期间,与监管有关的事件不绝于耳:中央政府取消了一千多项行政审批、成立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局、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1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