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泡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1:54 点击:35418

投资者和保险公司在基金银丰上的失败表明,基金管理公司牢牢控制着基金的话语权,要想“封转开”,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便是基金管理公司。2006年6月7日下午1点50分左右,封闭式基金整体发生异动,突然放量拉升。当晚,有消息说,第一支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的“封转开”方案已经上报证监会并获得核准。果然,6月14日,基金兴业停牌公告其“封转开”方案,这是四年来喧嚣多时的“封转开”首次正式明朗起来。而这过去的四年,“封转开”的尝试就没有停止过,相关利益方在不停地博弈中度过。暗战从2002年中国大举设立开放式基金起,就传言四起,称证监会有意将全部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封转开”的传言以及可能性的预期,使得保险公司对封闭式基金开始增仓。比如,从2002年中期到年底,中国人寿持有份额数从中期的40.06亿份增加到50.82亿份,增持10.76亿份,中国再保增持了2.43亿份,华泰财险增持1.39亿份。然而,其后的事实表明,证监会无意将封闭式基金在短期内全部转化为开放式基金;而另一方面,开放式基金却在“大鸣大放”,业绩优良,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这使得封闭式基金不断被边缘化,并产生高折价,当初增仓的保险公司悉数被套,账面亏损严重。整个2003年,封闭式基金运行在下降轨道中,板蓝根泡面

主题故事创业投资中国聚合下一个春天将来临?从最初华人圈中的创投大腕开始算起,传统上在中国比较活跃的创投都遵循着几乎相同的“体外循环”路径:先是跑到美国等国家向各种类型的LP融资,然后到中国内地来挑选合适的企业进行投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再到纳斯达克等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并退出。按照这条路径,中国国内外的创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又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个带来无限想象的过程,“中国概念”成为海外创投最为关注的名词。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逐渐得到证实,现在就连对中国创投界来说一直比较陌生的欧洲创投也开始在中国找寻新的机会。事实上,尽管很多中国人习惯把“欧美”联系在一起,但是对中国创投市场而言,欧洲和美国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创投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尤其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美国主流创投几乎已经悉数考察过中国市场,且大部分在中国都有了实质性的投资行为。反观欧洲,只有3i、Actis、霸菱投资、Nokia企业创新机构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创投机构默默地在中国市场耕耘。欧洲的创投由于本国市场规模比较小,他们一般很早就开始其国际化进程,这一点和美国创投在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坚守在40公里的投资半径内的做法有着显板蓝根泡面

银行不良贷款,作为特定金融政策下银行对国企的财务支持或政府行政干预的产物,不论是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还是作为国有银行经营管理者,政府承担管理经营企业的责任及其后果理所应当。将这一部分银行坏账视为准国债,会大大改变人们对中国金融整体形势的看法。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中国银行在香港IPO获得巨大成功,国内银行业上市冲动再一次达到高潮。但是,与银行上市这个主流话语不相协调的是,近期国有银行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资产质量降低有所显现。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国有银行的整体坏账与GDP比率差不多在26%~27%。如果加上以前从银行剥离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1400亿元资产,坏账总额大概占GDP的40%。可以说在银行的坏账方面,中国算是世界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尽管近几年监管层不断提出新的双降指标,但令人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坏账,中国的老百姓依然不断地往银行里存款呢?因此,对于中国的金融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个更宽的角度来看。银行坏账怎么成准国债?实际上,中国的银行坏账一定意义上属于国债。什么道理呢?它是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的债务。当然,国有企业举债于国有银行,很多是在政府干预下形成的,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运转,给国有企业的补贴。在这板蓝根泡面

股改正在艰难地接近尾声。除了300多家至今依然按兵不动的问题公司之外,其余1000多家上市公司或已完成股改,或正步步推进,势态逐步豁然开朗。可以想像,全流通已经令社会投资者看到了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一线曙光。然而,全流通看似遥遥在望,国有法人股的悬念依然颇多。上市流通几成定论,各种愿望则期待揭晓。巨额资金的涌入与撤离,一直使内地的两大股市动荡不安。各类投资者终于可以将自己的兴趣转移到资本市场。资本的踊跃既可使股市水涨船高,也可使之水落石出。股价原本就是由资金的供求所决定的,一旦投资者获利的动机强烈,那么股市的投机炒作也将如火如荼;一但出现风吹草动的传闻,那么股价的猛烈下跌又会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使股票交易相对的冷淡。内地A股市场就在这一涨一跌之间吐露出投资者的利益欲望。跌跌不休的内地股市曾经上演了无数的悲喜剧,而新近再度开市的股市同样见证了暴涨与暴跌的场面,数千亿资产就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体验了追逐的快感以及虚假的繁华景象,涨停板上荣光无限,跌停板上死去活来。当前市场上短线资金的异常活跃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人投机坐庄操纵股市,而国有股的渐次放量又将再度激起内地资本市场的阵阵涟漪,让手持股票的人们跃跃欲试。国有法人股之前板蓝根泡面

编者按: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崛起,特别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发展、中央政府关于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决定以及中国东盟自由经济区的建成,香港不断出现“香港边缘化”的论调。香港经济在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定位和发展前景,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本刊特集中刊发中联办彭清华主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几位香港政经文教人士对这一问题的指引性思考。《中国经济》: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先后遭受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全球金融海啸的重大冲击,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彭主任,请您谈谈整体上应怎样看待香港经济?彭:回归以来,香港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至2003年年中,这一期间,香港在回归之前累积的经济泡沫破裂,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和漫长的调整,第二个阶段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前,香港经济连续保持近5年的强劲复苏;第三阶段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香港妥善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的冲击,取得初步成效。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伤害。当时香港金融体系濒临崩溃。国际投机势力多番狙击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在汇市、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进行跨市操控,牟取暴利。以当时最大的华板蓝根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