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考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23:05 点击:920481

多备一双鞋 很多人习惯雨天穿拖鞋,觉得方便,但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出现腿脚抽筋、拉肚子、浑身酸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脚底受凉所致。 为避免以上情况,最好要有一双备用鞋。如果是步行或乘公共交通工具,最好穿一双晴雨两用的透气鞋,也可穿塑料鞋或雨鞋,到达目的地后再换上舒适保暖的鞋子。 雨天里,脚接触雨水,湿寒之气会趁机侵入,所以脚是第一道关卡。蹚水后洗完澡最好用热盐水泡泡脚,驱寒杀菌,之后用手搓搓脚底,直到皮肤微热。 少进“湿热”之品 尽管是雷雨天,也要少吃“热气”食物。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等作用,也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另外,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 防触电避洪水 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分接触。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 避雨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如果一时无处躲雨,尽快找一处比较低洼又不积水的地方,双脚并拢,尽量下蹲,降低高度。最好不要蹚水,如果必须要蹚水通过的话,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电线断落在积水中。 在都市中遇到洪水首先应该迅速登上牢固泉州自考

三伏天,气温飙升,炽热难当。恰值暑假,不少人外出旅游,稍不注意被暴晒几日,很可能引发中暑。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药师郑智敏说,很多人拿藿香正气类药物当作防中暑的药物使用,实际上这类药属于温燥型的制剂,用于预防中暑,实犯了中医“虚虚之戒”,起不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郑智敏说,《中国药典》中对藿香正气类药物的主治描述: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夏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当室外酷热室内空调温度过低时,人在这种温差大的环境下乍热乍寒;抑或人们为了解热,贪凉猛吃生冷食物,猛吹风扇空调,易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引起夏季暑湿感冒、胃肠炎等疾病,出现头痛、发热无汗、胸闷恶心、头晕乏力、昏昏沉沉、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此时服用藿香正气类的药物比较合适(注意:藿香正气水含酒精,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中医师卢兰芳推荐预防中暑的药物如下: 1. 十滴水(主要成分: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 适用于因中暑而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暑热兼湿,使脾胃升降失常,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 禁忌:孕妇泉州自考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研究证明,正确的睡眠方式能够预防机体组织遭受癌症的侵袭。因为在夜间,人体内会产生褪黑激素,它所具有的抗氧化性能能够保护机体,使机体免受氧化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的损害,同时它还能抑制雌激素的产生,而雌激素是能促使某些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的。   另外还有一种机体昼夜节律机制对肿瘤细胞会产生影响,那就是可的松的昼夜变化幅度。可的松的分泌量在凌晨时分处于高潮阶段,而在白天则会下降。它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影响到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可的松分泌规律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导致机体组织免疫系统被破坏,后果将可想而知。同样,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经常性的睡眠中断能够导致动物体内癌瘤生长速度加快。(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医师 李 忠)泉州自考

每到夏天,多数年老体弱者会感到身体不适,中医认为养生需要“天人合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退休中医老药师林英元介绍,夏日三伏天,饮食上宜清淡,多吃清热解暑的药粥或汤。他特意推荐了适合炎夏食用的四款汤/粥。 1、南瓜五豆粥 材料:南瓜250g(连皮、连仁)切块洗净,大米、红豆、赤小豆、扁豆、绿豆、黄豆各100g,浸泡1小时;陈皮5g。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加水煲烂,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这个汤/粥方解暑清热、健脾化湿、生津。 2、双麦双米粥 材料:大麦、燕麦各100克,大米、小米50克,鸡蛋1个。 做法:现将大麦、燕麦、大米、小米用适量水煮成粥,后加入鸡蛋,如喜欢甜味可加入适量白糖,温食饮用。 功效:益肝和胃,食少纳差,解暑。对大便不爽、肥胖以及脂肪肝的人群来说更是适合 3、冬瓜苡米荷叶鸭肉汤 材料:冬瓜200克(连皮、连仁),苡米50克,荷叶15克、陈皮4克,鸭肉200克洗净去内脏。 做法: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瓦罐中加水适量煲汤,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去热,解暑化湿,补脾胃。 4、海带苦瓜黄豆排骨汤 材料:海带100g、苦瓜200g、黄豆100g,陈皮5g,排骨200g 做法:排骨先用开水涮洗,去血水,再与其他材料一起泉州自考

有的人慢跑或者散步之后,发现腿会疼。休息一会会好转,所以大家常以为是运动过度或上了年纪造成的。其实,运动后的下肢疼痛、麻木,很有可能是下肢血管病。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莫伟指出,下肢血管堵塞、血管狭窄、血管硬化、血管斑块等都可能导致以上症状。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自己的下肢血管是否健康呢? 五分之一老人有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尤其是血管硬化是一个由器官老化导致的疾病,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血管病变的几率也逐渐增高。据国外数据统计,大于55岁的人群中,约有五分之一有血管硬化或狭窄闭塞情况,所以老人们需要积极预防。 莫伟说,下肢血管病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开始时没有症状或是轻微症状,此时做检查可能并没有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加重,患者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走一段时间就腿痛、脚酸、感觉很累,休息后减缓。再进一步发展,可能就会出现静息痛,即静止状态下感觉下肢疼痛,尤其是晚间疼痛明显。 到下肢血管病变的后期,下肢远端,即脚趾部位可能会出现溃疡、坏疽、变黑、如烧焦一般,程度较轻者,可能表现出下肢的暗红等,此时患者通常都非常痛苦,不仅疼痛难忍,而且无法站立行走,严重影响生活。晚期患泉州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