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蒙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03:58 点击:1082674

儿子童童今年8岁,读三年级。这个春节,没有拜年,没有旅行,甚至连出门都要全副武装,拿着经过批准的号码牌。这是我们都未曾经历过的。而这段特殊的时光,却也意外地成为了我们三口之家自孩子出生以来,朝夕相处时间最久的一次,我们竟然做到了没有“鸡飞狗跳”,大概得益于升级了“相处之道”。 保持“安全距离” 习惯了双职工家庭的“自由”,疫情期间童童的一举一动忽然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特别是学校网课开始后,听课的态度、写作业的姿势、注意力、课堂效果等等情况一览无遗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与我们理想中或者是想象中的孩子差距甚远。刚开始,我一遍遍地提醒:头抬高一点!不要躺下听课!一拳一尺一寸!不要靠着看书!快去写作业……进而发展到怒吼,每天不吼一下,这一天似乎就不完整。直到有一天童童的屁股挨了爸爸的“五指山”,我才意识到,我们必须要调整相处的模式了。 首先是划分区域。客厅是童童上网课的地方,上课、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我们不监听不陪伴。他按照学校的节奏学习,我们在其他房间做自己的事——看书、办公,“河水不犯井水”,也可以说是“眼不见为净”。 其次是框定时间。上午是上网课和写作业的时间,独立完成,互不干涉。林蒙

“以神经修复替代损毁治疗疼痛”新理念逐渐被疼痛届认同   编者按: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医学团队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神经损毁(阻断)治疗疼痛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并在神经调控和神经修复治疗痛症领域,从实验室到临床进行了近二十年的艰苦探索,成果陆续在国际学术期刊和国内公共媒体公布。   该团队在日常医疗行为则积极倡导和推行“首先不伤害(first do not harm)原则”。不仅在保护病人神经功能和提高远期疗效方面,而且在由神经损毁向神经修复的理念转变方面,从理论、实践和科普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2018年9月召开的第15届亚太麻醉年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26届年会上,安建雄教授代表团队做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损毁还是修复?”的学术报告,引起麻醉与疼痛医学界权威专家们的关注。我国著名麻醉学家,疼痛医学创始人之一张立生教授多次邀请安建雄教授撰写述评,历经近1年的思考和反复修改,近日以“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损毁还是修复”为题的述评发表在《中华疼痛学杂志》2020年(第16卷)第一期,并成为该杂志本年度的第一篇文章。   图为安建雄在2018亚太麻醉年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年会上做学术报告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损毁还是修复?   安建雄   中林蒙

“我压力很大,整夜睡不着,白天没有精神,快要崩溃了……”这是疫情以来开展线上救援活动接诊最多的情况。 教您睡眠健康自测方法: 1. 我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2. 我每晚的睡眠时间<6小时 3. 我总是思绪飞转,即使在睡觉时也丝毫没有睡意 4. 我可以预料到我将要出现的睡眠问题 5. 我整夜睡眠觉醒次数≥2次 6. 我一旦醒来很难再次入睡 7. 我总是在担心一些事情,很难放松 8. 我总是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 9. 我总是在醒来之后还是感到没有睡够 10. 我经常感到忧愁、焦虑和沮丧 如果全部选择「否」,说明当前的睡眠质量良好,不必为此担心。如果只有1~2题的答案选择「是」,就需要重视自己的睡眠健康了,可以自我调适。有3题及以上选择「是」,就说明当前已经出现了睡眠障碍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呢?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1、定时起床 睡眠-觉醒周期是人类天人合一、长期适应自然昼夜节律习得的生物现象,也称生物钟,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时间自由了,熬夜族却显著增多,反而睡眠成问题了,原因之一生物钟被打乱了。很快要复工了,恢复睡眠的生物钟尤其重要。林蒙

  【地评线】紫金e评:从战“疫”高频词中体味民生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频频作出重要指示,亲临一线调研指导,连续开展“电话外交”……近日,新华社以1月20日至3月17日新华社通稿为样本,梳理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战“疫”期间提到的防控、群众、党中央、救治、信心、复工等高频词。  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回望这一场非常之役,聆听战“疫”高频词,我们不仅可以体味到浓浓的民生情怀,还能感受到中国战“疫”的智慧与担当。  战“疫”高频词,彰显浓浓民生情怀。“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高频词中,“防控”词频达423次,“群众”词频82次,“救治”词频53次,“医务人员”词频33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坚持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救治患者,紧紧依靠群众,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在党中央正确指导下,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战“疫”心系群众,凸显了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的民本情怀,凝聚了众志成城的全民力量。   战“疫林蒙

  新华社上海3月23日电(记者杜康)从消除黑臭水体到评选星级河道,上海河道治理不断精细化,管理方式也在信息化升级。以浦东为例,围绕河长制,约16000个河道湖泊已被云平台“全覆盖”。   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城附近的小张家浜河道水面洁净,河道两侧低矮的红花檵木长势正盛,呈现粉紫色;岸边小路旁垂柳新绿,但树龄尚幼,需几年后才能在夏季为行人完全遮阴。这段1.6公里的河道于去年底刚刚被评为一星河道。   “星级河道评选反映着河道治理的不断精细化。”浦东新区河道管理事务中心设施科工作人员蔡纯洁介绍,上海将于2020年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后的河道进一步提升环境指标后可参评星级河道。“星级河道发挥着‘以点带面’的作用,着重在水质、环境面貌、设施、工程安全方面的提升。”   上海星级河道评选于2011年开始,截至目前,以浦东为例,已经创建了124条段218.263公里的星级河道。星级河道穿插在城市乡间,成为居民的休憩之地。   河道环境提升的背后,也是管理方式的信息化。上海浦东天佑市政公司负责小张家浜河道养护,据这一河段养护经理介绍,如今员工手机上都安装了河道长效管理系统的相关App,“若巡检人员发现问题,比如河面漂有异物,水质指林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