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人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3 23:57 点击:1027577

新年第一顿学生午餐:菜更“落胃”了 “光盘侠”多了  新年第一顿学生午餐吃得如何?记者走访发现—— 菜更“落胃”了“光盘侠”多了   本报记者 易蓉 马丹   昨天是2020年的第一个上学日,新年的第一顿学生营养午餐吃些什么?吃得如何?本报记者走进幼儿园、中小学后厨、食堂和教室,发现男生比女生“给力”,小学生比高中生“会吃”,“光盘侠”过半,泔脚桶里的剩菜剩饭少了,不过绿叶菜和米饭依然是泔脚桶“主角”。   2018年,上海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中小学食育工作:“如何吃得好”“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哪些”“健康饮食习惯如何养成”……目前,沪上学校通过多元的方式,改善学生营养午餐的口味,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视角重新认识“吃”这件重要的事,让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节约粮食的绿色理念和餐桌文明礼仪陪伴终生。 在复旦实验中学,中午七个年级约一千名学生分批在食堂用餐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现状 偏食挑食,仍然存在   校园营养餐的浪费,一度让人忧虑。2018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城市餐饮浪费总量惊人,而中小学生的食物浪费明显高于城市餐饮浪费的平均水平,学生营养餐人均浪费216克,约占供应量的三分之一,浪池州人

  街谈巷议   救人压断肋骨不担责:迟来的判决更显“好人法”之价值   2017年9月7日,沈阳一家药店的店主孙向波在为一名昏倒在自家店内的女子戚老太做心肺复苏时,压断了对方的12根肋骨。戚老太将孙向波告上法院,索赔住院费用近万元及伤残赔偿金。2019年12月31日,在事发两年多后,法院决定驳回原告戚老太的诉讼请求。(1月2日《北京青年报》)   本案自一开始曝出便备受关注,而后旷日持久的审理进程,更是吊足了公众胃口。直到最近,延宕两年之久终于尘埃落定,应该说“结果”还是相当熨帖人心的。当然了,就个案的审判而言,大众观感、舆论好恶,从来都是次要的。真正关键的,还是要看其中所体现出的专业主义和法理逻辑。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案件有着鲜明的特殊性,甚至可说是典型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复杂程度远超一般人想象。   众所周知,2017年10月1日生效的《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据此,孙向波是完全可以免责的。但,本案的棘手之处就在于,案发时间2017年9月7日是在《民法总则》实施之前,按照法不溯及过往之原则,其只能依据之前的《民法通则》与《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进行审理,而池州人

战争主题的电视剧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片段:我方战士被敌方抓住后严刑审问,但死不开口,坚决不透露任何我方的信息。或者秘密行动的人员签下保密协议后,带着自己行动的秘密一辈子守口如瓶……在敌对和紧张的情况下,我们确实可以严格保守一些秘密,因为泄密后果实在太严重。可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极端的情景几乎不会出现,更常见的是我们一不留神就“说漏嘴”,无论是自己的秘密,还是别人的秘密。 首先来看看泄密的开端。秘密,是指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的事情,第一个可能泄密的人,就是这个秘密的拥有者。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的经历和想法,其中一些内容被认为是秘密,不可以告诉别人。通常来说,那些我们觉得别人无法接受和认可,自己也觉得羞耻、自责、无法接受的事,就会成为心里的秘密。然而,我们都有被他人接纳、认可的心理需求,一直隐藏部分自我,就难以满足这些内在需要。所以我们会不断产生想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某个人(尤其是重要的人)的欲望。结果就是,总有一天忍不住,说了出来。 接下来,秘密传达到了倾听者那里。也许秘密的拥有者会反复叮嘱倾听者一定要保密,然而保密真的很难。出于以下原因,倾听者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泄密了。 我们的记忆并不是那么靠池州人

  从宝宝学走路迈出第一步,到学龄前学习用筷子、系鞋带,再到上学后钻研难题、进行人际交往、学习钢琴游泳等特长,孩子在不同年龄段会遇到需要不断跨越的困难。事实上,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遇到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家长要做的,不是帮孩子摆平一切,而是要学会放手,让他们独自面对挑战。   孩子上学后,就步入了社会化。幼儿园时,除了日常自理能力,还要学习各种本领面对和适应周围的环境;小学及中学阶段,要应对升学挑战和人际关系……看似“艰难”重重,但这些挑战却能带来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孩子克服了困难,掌握了方法,就会获得一份掌控感,并从中找到自信。孩子每经历一次小挫折时,都会想办法找到突破口,而这种体验,会为他日后应对更大的挑战提供底气和信心。这种螺旋式的上升,才能培养出有抗挫能力的孩子。反之,不让孩子面对挫折,家长什么事儿都提前想好,提前扫清障碍,孩子受挫后,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放弃。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习得性无助”。   放手让孩子面对挑战并不是说让家长当甩手掌柜,而是要在平时教育中帮孩子锻炼勇气、打造信心。这里给家长们提供一套方法:1.先帮孩子制订可以实现的目标。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心理学称之池州人

  从古至今,人们常把中医行医雅称为“悬壶”,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的职业生涯,多美誉为“悬壶济世”。那么,中医大夫到底悬的是什么壶呢?   从典籍记载来看,悬壶源自《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里的故事:“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指街头)。”这里的“壶”,即“壶卢”,《诗经·七月》中也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里的“壶”便是葫芦。传说东汉时,一个叫费长房的人想学医,有一天在街上见到一个挂着葫芦的卖药老翁,据称老翁医术高明,凡施药,必药到病除,遂悄悄跟随老翁。后见到老翁化作一道烟钻进葫芦里,知其非凡人,乃诚心拜老翁为师,并学成得其真传。费长房为纪念老翁,行医时总是把一个葫芦挂在身上,后世医家纷纷模仿,葫芦逐渐成为名医招牌。   葫芦与中医结缘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太上老君精心炼就的长生不老仙丹,就装在他的法宝紫金葫芦里。神话里的八仙之首铁拐李,成仙后还钻研药理,炼制了不少膏丹丸散,身上总背着一个葫芦装药,以致有一句歇后语广为流传,“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是什么药”。而中医高手济公活佛,身后也爱背着一个葫芦,闲时盛酒快活似神仙,行医时则神奇地从葫芦里取药治病救人。   如池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