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热玛吉一次多少钱 马伯庸,透支了吗?


更新日期:2022-05-16 09:30:57来源:网络点击:1869925

点击进入“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查看最新榜单!

文/曾于里

马伯庸已成为当下影视领域炙手可热的IP作家。

从2018年开始,他的小说争相被改编,甚至小说还未出版,剧就已经开播。哪怕影视寒冬,他的小说依然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在平台得到高评级。

不过,根据马伯庸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每每都是 雷声大、雨点小

《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连热剧都算不上。《古董局中局》从剧集到电影,反响平淡。

《长安十二时辰》是马伯庸小说改编最火的一部剧,但离爆款也有一步之遥。该剧当年在云合的有效播放量排在网剧 (不含电视剧) 年度第20名。

这一次万众瞩目S+级的《风起陇西》,口碑不错,但爱奇艺独播时最高热度仅有7366。一部播出效果好一点的B+级剧,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热度。

为什么马伯庸IP很火,剧却挺凉? 在《风起陇西》开播后,这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仿佛一夜之间,人人都发现“马伯庸”这个IP陷入了危机。

与此同时,已经备案或拍摄中的马伯庸剧,多达10余部。 影视领域,依然在“风起马伯庸”。但这种繁荣,的确显露出了透支。

01 偏爱他的与众不同

市面上比较火的作家,很大一部分是网络写手,他们的小说最早连载于网络,受众基础非常庞大。

这是制作方优先改编网文IP的原因,网文的读者理论上可能转化为观众。

马伯庸的特殊性在于: 他成名于网络,粉丝无数,但他不是“网络写手”

千禧年之前,马伯庸就在论坛上写文章,脑洞大开、文风幽默,帖子广为流传。

2005年前后,网文崛起,诸多网络写手崭露头角。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知名段子手,马伯庸并未走上网络写手这条路。

相反,他到国外留学,按部就班去外企上班 (直到2015年才辞职) ,兼职做一个“传统作家”, 一些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等纯文学刊物上

在微博上,他仍然是论坛时代那个幽默、亲和力很强、受粉丝喜欢的“马亲王”。

跟其他网文作家相比, 马伯庸既有网络写手的粉丝优势,同时, 他有意与那种日更式的网文做区隔 ——他要规避文字的速朽、注水、挖坑不填、烂尾。

他的小说质量比较平均,不见得是经典,但也没有明显的拉胯之作。这是制作公司偏爱他作品的首要原因。

其次, 马伯庸小说自有特色。

尤其是他的历史小说,善于在历史中发现有趣的蛛丝马迹,融合各种类型元素,形成 “历史新编” ,讲述别树一帜的古代悬疑故事。

譬如《长安十二时辰》,以唐太宗时代为背景,但结合了网络游戏《刺客信条》以及美剧《24小时》,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阴谋。

阅读小说,就像是在 观看一部1.5倍速的美剧 。明明是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内核非常“当代”。

《三国机密》借鉴了美剧的镜头语言和英国谍战剧《锅匠,裁缝, 士兵, 间谍》, 叙事的开头源自于大仲马的《铁面人》。

《风起陇西》,马伯庸自述该书“祖父是克里斯提昂·贾克,祖母则是弗·福塞斯,外祖父是罗贯中与陈寿,外祖母是丹·布朗”……

古装题材满足观众的历史想象,当代内核丰富了看待历史的视角,并借助历史的躯壳表达当代理念,由此形成稀缺的类型。

其三,马伯庸的小说, 无论是历史小说还是民国背景的《古董局中局》, 均以繁复的考据著称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细致到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和结构,《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确是拿着显微镜看明朝——官场均衡之术、胥吏斗争手段、民间生存百态,无所不包。

虽然有时不免有掉书袋之感,但繁复的书写,恰好契合了影视寒冬下IP的去粗取精,古装剧从玄虚到写实的转型—— 更加注重历史细节、服化道更为精益求精、宣发上更需要大吹特吹“制作”

甚至,对古代风物的细致还原,无意中也迎合了民族主义情绪下“天朝上国”的想象以及国潮热,并适合制作方进行IP联动开发。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西安;爱奇艺为《风起洛阳》打出“一鱼12吃”的标语,基于“洛阳IP”开发出综艺、剧集、游戏、衍生品、舞台剧、动画、纪录片、漫画、商业地产、VR全感、电影和文学12种产品形态。虽然大多下文难续,至少制作方一开始“画饼”时很美。

最后, 马伯庸小说画面感非常强 ——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之后的小说,像是帮导演写好了分镜,很适合影视化改编。

马伯庸透露过,他写作时会有意地运用一些镜头意识。

“我会用文字把这个镜头的运镜表现出来,它一个视角的拉远,一个视角突然拉近,一个特写,或者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变化,会用文字写出来。观众的视觉是跟着一个虚构的摄像头走的。”

林林总总原因叠加下,马伯庸得到制作方的“偏爱”,大家争相恐后把他的小说搬上荧屏、银幕。

02 为什么总是差口气?

可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至今未有爆款。

先说《古董局中局》系列。这是马伯庸最早被影视化的小说之一,也是同IP开发次数最多的,已出了三部剧集,一部电影。

几部《古董局中局》,与此前南派三叔《盗墓笔记》、天下霸唱《鬼吹灯》踩过的坑一模一样: 版权分散,制作方各不相同,风格不统一,演员不连贯

第一部由腾讯影业、五元文化、壹加传媒共同出品;

《古董局中局Ⅱ:鉴墨寻瓷》由华谊兄弟、企鹅影视、盛世核芯、七印象文化传媒共同出品;

《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由华谊兄弟、企鹅影视、七印象文化传媒共同出品,但演员大换血;

电影版,则由英皇电影出品。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水平参差, 观众面对三四个不同的许愿,累觉不爱,能爆才怪。

历史小说IP暂时没版权分散这个烦恼,却又有新的困境—— 马伯庸小说的特色,稍不留神,就成为剧版的局限 。

一方面, 马伯庸爱考据,对历史细节描写繁复,到 了剧版,导演就在服化道上精益求精,在视听语言上用心打磨,这很好。

问题是,导演总忍不住爱“炫”, 过多耽溺于古代各种生活细节、日常烟火 ,用大量花里胡哨的镜头去表现古城生态,造成节奏拖沓散漫,稀释了历史悬疑本该有的紧张感。

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主线高度紧张,“日常”恰恰是悠闲的、不紧不慢,二者之间相互冲突。

记得有一集,张小敬被捕,命悬一线,崔器带兵想去增援张小敬,却被人群困在这里动弹不得。

这时剧集开始展现好几分钟的歌舞片段,擂台上的舞姬在翩翩起舞,许鹤子在一旁随着音乐唱歌,崔器和士兵们情不自禁跟着许鹤子一起哼唱,全然忘记张小敬被困的事。

各种日常细节的旁逸斜出, 让本身就不通俗的剧情,看起来更繁琐

另一方面, 马伯庸爱阴谋,他的“历史新编”几乎都是关于历史的阴谋叙事。

以他自个的说法:“历史上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内幕,如果没有,那么就制造一个出来。”

优点是脑洞大开,有人本主义,批判大人物“下大棋”,枉顾小人物的生存。

缺点是, 写多了难免自我重复

《三国机密》《风起陇西》都是三国里的谍战风云;《长安十二时辰》的“大案牍术”与《风起洛阳》里的“联昉”基本一个样;《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关心小人物,《风起洛阳》里高秉烛关心小人物,《风起陇西》里荀诩关心小人物……

看第一部新鲜,连着几部看下来,多少让人觉得: 故事不一样,马伯庸的配方大同小异

再则,男频剧常常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太low太俗,各种无脑意淫。

另外一个极端是,虽然不low,还挺高级,有学识有深度,可又有着男性的自恋、自我耽溺、自以为是, 把晦涩当高级,把絮叨当品位

马伯庸IP改编的那些S+制作虽然不在第二个极端上,但多少也有这个问题。

阴谋本身没那么难懂, 但讲故事时没有充分落地化、通俗化 ,对观众专注度要求很高,一晃神就断线;繁复的细节铺陈、过多的镜头炫技,抬高故事的接受门槛;女性形象总体单薄,男女情感线相对单调……

这让马伯庸IP改编的影视剧局限于圈层: 口碑或许不差,但大众兴趣不大

以上都是技术层面的瑕疵,如若马伯庸像紫金陈那样好命,遇到更好的编剧,出爆款也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无论怎么挑刺, 马伯庸小说底子不差。

现在更令人担忧的是:业内对马伯庸小说IP的哄抢,过于急功近利,甚至小说还没出来,剧就先给你拍了, 或造成舍本求末、买椟还珠的困局

《风起洛阳》剧都播完五个月了,小说也还没影子。莫不是压根就没小说吧?

爱奇艺筹备的《汴京》,观众至今也没有看到原著。

腾讯视频的《大明书商》,创意源头竟然就只是马伯庸的一个微博短文《枉是便宜卖纸人》。

制作方真的是看中马伯庸的小说,还是纯粹看中“马伯庸”这个IP?趁着有热度,能压榨赶紧压榨,能变现赶紧变现?

马伯庸的小说是值得拍的,前提是吸取教训,写好剧本,而非舍本求末。

否则,产出的不仅仅是糟糕的影视剧,毁掉的还会是观众对马伯庸这个IP的信任。

届时凉的就不只是剧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相关:

湖南开展地质灾难避险实习练习 晋升“人防+技防”水平  中新网益阳5月15日电(向一鹏 周昌琪)15日,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益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湖南省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在益阳举行。演练以“生命至上”为主题,以演促训,为战而练。   此次演练模拟在遭..

青海残疾人两项津贴申请周全实现“全程网办”  中新网西宁5月15日电 (李隽)记者15日从青海省民政厅获悉,该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现“全程网办”。   残疾人两项补贴实行“全程网办”后,残疾人可通过..

上一篇: 出境游“静默”900天
下一篇: 青海西宁:设置“黄码病院”保障重点人群医疗处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