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水军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02:15 点击:970350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健身房管理身材,让生活更健康。但很多人坚持自己的“健身准则”,最终阻碍了锻炼效果。最近,“美国读者文摘网”采访了运动专家,总结了10个最易在健身房犯的错。 错误一:用力过猛。健身时,总觉得自己节奏是正确的,没想到跑速过快、时间过长,或是使用健身器材过猛,造成身心疲惫或肌肉拉伤。健身强度应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进行。 错误二:休息太久。若在运动组间长时间休息,心率会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使你错过高效燃烧卡路里的机会。同时,锻炼也变得轻松起来,难以达到健身效果。一般来说,组间休息在30~90秒较好。 错误三:不拉伸。很多人在运动前、后不重视拉伸,导致肌肉或韧带拉伤。适当的拉伸可以防止运动损伤,使锻炼事半功倍,而且年纪越大越要通过拉伸来保护关节。 错误四:太过专一。有些人想练身体某一处肌肉,比如腹肌,于是每天做1000个仰卧起坐,其实这样并不能获得完美腹肌,只会让身体失去平衡。正确的做法应多做一些复合运动,比如硬拉和下蹲相结合。 错误五:不控制饮食。很多人每天运动都可达标,但饮食不规律,吃得比平时多了,导致热量出入不平衡,越减越肥。 错误六:不做记录。大部分人健身村上水军

  走路是最简便易行的运动之一,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想要通过走路的方式减肥,还得加点“料”。这里,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教授王安利教你4个边走边瘦的小技巧。   1.加快速度。国外做过一项测试:12名男性和18名女性先以3.2公里/小时走1000步,再以6.4公里/小时走1000步,分别计算出消耗的卡路里,再将其乘以10,来估算走1万步消耗的卡路里。结果发现,慢走组,平均消耗约183大卡;快走组,平均消耗约336大卡。由此可见,通过调整行走速度可达到减肥效果。   2.加大步伐。想要让走路成为一项减肥运动,就不能像平常散步一样慵懒,应适当加大步伐,同时提高摆臂幅度,才能有效刺激肌肉,提高心率,达到减肥功效。   3.变速练习。先以最大速度行走,随后降到中速,如此反复走4~6分钟。此方式可加快心跳,使身体微微出汗,有良好的减肥效果。   4.负重持杖。可以在腿上绑上沙袋或持杖行走,这样既增加了运动强度,也提高了上肢的负荷和肢体协调性,让运动更安全;也可背个双肩包,里面放几瓶水或几本书,同样能达到负重行走的效果。轻量负重行走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即可。   走路时不要低头含胸,否则会增加颈椎压力、挤村上水军

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泳镜监督抽检结果,60批次的泳镜中9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85%。涓海、羽克等品牌4批次产品的紫外性能项目不合格,不能阻挡紫外线对人眼的伤害;361°、特步、振亚、梵贝希等品牌8批次产品的球镜顶焦度偏差及柱镜顶焦度偏差不合格,佩戴后会生产视物不清、变形现象;夏浪品牌1批次产品的棱镜度偏差不合格,镜片表面不平整,镜片产生三棱镜效果,看事物发生偏折,影响双眼视平衡,甚至会导致头晕、恶心等情况。 工作人员分享了几个泳镜选购小贴士:户外游泳选择深色镜片泳镜,室内游泳选择浅色镜片泳镜;试戴查看吸盘的密封性;检查包装是否标识行业标准QB/T473-2014。▲村上水军

  南京理工大学一学院设计调查问卷 为180名新生合理匹配室友 称如此分配可减少矛盾   答调查问卷找“灵魂室友”靠谱吗?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如何处理好宿舍关系,是目前不少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按照惯例,很多学校会将新生的地域、姓氏或学号作为分配室友的标准。而近日,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另类分配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该学院推出一项“寻觅灵魂室友”调查问卷,分为专业style(风格)、生活习惯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三个板块,设置相关问题,根据回答,为该学院180余名本科新生匹配“灵魂室友”。   匹配“灵魂室友”走红   “在下面几个工业设计产品(椅子)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买完天价画材后惊奇地发现自己只有2000块,准备用它干什么?”这是一份问卷中的两个问题,也是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新生入住宿舍前必做的一套“考题”。通过设置的一系列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人生规划,目的只有一个:为新生寻觅“灵魂室友”。   对此,有新生表示,这样分宿舍让人感觉学院很贴心,“可以找到和我兴趣相通、作息时间差不多的室友,在生活和学习上村上水军

  教培机构制造焦虑,“剧场效应”让家长被“绑架”   本报记者强晓玲、实习生赵芮萱   “孩子四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区肯定不够。”   暑期里,微信朋友圈的一段文字让何海(化名)莫名焦虑。   这是别人眼里的段子,却是何海正要面对的现实。何海的儿子刚过完7岁生日,转眼就要上小学,他的英语刚学到字母“X”,而和他一起上课外班的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有的已经能用英语讲故事。何海满心焦虑。   在“暑假逆袭”“弯道超车”“上课外班‘抢跑’才可能赢在起跑线上”的喧嚣声中,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7月2日,教育部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要加强校外培训监管。然而,暑期即将结束,课外培训机构乱象仍频:超前教育和焦虑营销成为培训机构吸引生源的两大法宝;需求膨胀但市场准入门槛低,部分课程质次价高。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有哪些套路?教学质量、培训效果真的像机构们吹嘘的那么好吗?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了调查。   培训机构“制造焦虑”,家长纷纷“入瓮”   “220-173=47,仅剩47个名额了!”   “仅剩43个名额了村上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