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切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8:50 点击:946931

  中医认为,长口疮是饮食所伤、食积胃热,或外感邪热、虚火上炎导致的。患者可将适量黄柏皮切丝,浸入醋液中,取浸渍液含漱,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帮助口疮缓解。   本方最早记载于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方中,黄柏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良药,尤善清泄肾经相火、下焦及膀胱湿热,与善清上焦湿热的黄芩、善清中焦湿热的黄连齐名。其味苦性寒,入肾、膀胱经,可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等症状。明代著作《医学入门》一书上说:“黄柏,治眼赤、鼻渣、喉痹及痈疽发背、乳痈脐疮亦用”。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醋主含乙酸,具有杀虫、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历来被用作消肿散瘀、益血开胃、解毒、杀虫之药,并用作中药炮制的辅料。两药同用,可清热泻火,缓解口舌生疮,促进痊愈。   此外,治疗疮疡肿毒,也可用黄柏配伍大黄、黄连碾成末,醋调外搽。但本品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忌用。▲急切网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 琚文胜 卫生信息化的下一步重点是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开展互联网医疗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这些门槛的设置有利于加强监管、保障医疗安全,维护患者利益。但这些条件都是基本要求,要使互联网医疗真正方便百姓,至少还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医保的支持要到位。国家应尽快出台互联网诊疗相关的收费与报销配套政策,以及从技术上支持医保的脱卡支付。如果医生在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不能得到合理的价值体现,医生的积极性就难以发挥;而如果没有合理的报销政策,就很难引导患者充分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服务就可能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国家医保局在9月底之前完成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目前完成这两项政策制定的地方还很少,四川、江苏制定了部分“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价格,还没有地方出台医保支付的相关政策。 医保报销政策的制定面临的困难更大。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将看病过程简化了,为患者提急切网

人们通常认为面瘫是面部受风引起的,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引起面瘫的真正原因是翳(yì)风穴受风。中老年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容易乘虚由翳风穴入经络,导致气血痹阻,引发面瘫。因此,治疗面瘫需从翳风穴入手。 取穴:翳风穴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具体方法:在患侧耳垂后痛疼最为剧烈的地方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采血针迅速刺入痛点内约0.2寸,再选用1号玻璃罐在该穴区拔罐,留罐5~10分钟。此方法最好请正规医院专业医生辨证操作。▲急切网

开栏的话:湿被中医称为“万病之源”,可导致全身多种疾病,又难于祛除。面对这样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敌人”,我们应该了解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期起,《生命时报》推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董峰的专栏,教大家如何正确祛湿。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 董 峰 董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五步”调心疗法创始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调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中医理论中,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湿气被称为“万病之源”。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祛”,说明湿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眼下已入伏,各大中医院推出的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其实治的就是“湿”。夏季,人体气血及阳气相对较为旺盛,符合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治病原则,可借身体内的“旺火”赶走湿邪。因此,夏季可以说是祛湿的最佳时间。 湿邪的厉害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容易渗透,且从不孤军奋战,喜欢与其他邪气共同“作案”。比如,湿与寒在一起,称为寒湿;与热在一起,称为湿热;与风在一起,称为风湿;与暑在一起,称为暑湿,这些湿毒一旦侵入人体,容易侵犯多处脏腑而致病。临床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急切网

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胃胀的感觉,尤其在饭后最为明显,这种以腹胀、频繁嗳气为主要表现的症状,中医称为“腹胀气”。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内有100~150毫升气体,分布在胃和结肠内。在腹部X线透视和腹部平片上,往往能看到胃泡(胃内气体影)和结肠内积气影。这些气体是经口吞入或由胃肠道产生,这些气体可以经肠壁吸收入血,或经胃肠蠕动从肛门排出。如果二者失衡,即吞入、产生的气体过多,而吸收和排出的能力下降时,胃肠道内的积气就会增多,引起腹胀气。 中医临床认为,腹胀气常见病因有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习惯性便秘等。同时,全身性感染、抗生素使用会引发肠道菌群失调,也是导致腹胀气的诱因。其他如低血钾、腹部手术后服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等,也可发生腹胀气。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医缓解治疗腹胀气的方法。 中成药。对于食积引起的腹胀气,可服用保和丸,它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对于湿阻气滞引起的腹胀气,可服用木香顺气丸,此药可行气化湿、健脾和胃;对于长期便秘、腹痛及中老年气滞食积证,可服用四磨汤,其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效果非常好。 按摩。“药王”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曾说“摩腹数百急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