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5 06:27 点击:893618

晕车不是病,晕起来真要命。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晕车是因为大脑认为我们中了毒,并为此做出“对应措施”,呕吐则是清除毒素最简单的方式。 人类历史可追溯到几百万年前,但真正坐上汽车和轮船不过几百年,我们的大脑进化水平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出行方式。尽管我们乘坐的是移动着的交通工具,但大部分感官告诉大脑:身体处在静止状态。与此同时,内耳里的平衡传感器又通过不断晃动的液体告知大脑,我们正在以一定的速度前进。这时,丘脑把以上两种信息拼凑起来,大脑便开始感到困惑——究竟发生了什么?经过一番判断,它最终得出了结论——你中毒了。随后,你不得不停在路边呕吐起来。 英国卡迪夫大学神经科学家迪安·伯内特表示,大脑非常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以防万一,把“坐车”误当作生病来处理了。这种时候,盯着窗外看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能让大脑确信你在移动。读书或者看手机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它使大脑确信你是静止的。此外,当司机也有帮助,因为大脑有更多的视觉证据证明你确实在移动,并且你可以控制移动的方向和快慢。科学家唯一不确定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晕车,这可能是进化的运气。▲ (卢一飞)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饮食过量、缺乏运动可能让人长出“啤酒肚”,除此之外,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吸烟也会增加腹部脂肪,催生啤酒肚。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吉林省的体重超标、肥胖症和吸烟比例分别达到了32.3%、14.6%和39.1%,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弄清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和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吉林大学金丽娜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省内1.6万名18~79岁参试者进行调查研究。参试者平均年龄为48岁,男性7517人,女性8895人。研究人员采用分位数回归(QR)模型,分析了体重指数及腰围与吸烟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体重指数相同的情况下,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吸烟量≥100根,且目前仍在吸烟的人群)的腰围更粗,这种现象在女性中尤其明显。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研究人员提醒,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肚子”,吸烟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因此腹部有赘肉的女性想要塑形瘦身,尤其需要通过戒烟进行干预。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内脏脂肪会增加心脏代谢负担,因此,减腰围比减体重更加重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很多人认为,鼻子不灵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却表明,嗅觉灵敏可能助你长寿。 研究人员在为期13年的追踪调查中,对2289名71~82岁、没有健康问题的参试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首先让参试者辨别12种常见气味,根据他们所能辨别出的气味数量进行0~12的评分。结果发现,在随后的研究期内,排除了性别、种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嗅觉测试中得分较高的老人相比,那些“鼻子不好使”的参试者10年内死亡率高出46%;10年后死亡率高出62%。 研究人员表示,丧失嗅觉可能是健康状况恶化的早期迹象,预示着身体和精神开始衰退。另外,嗅觉差的人也容易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和心血管疾病。专家提醒,虽然“鼻子不好使”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如果存在持久性嗅觉功能减退,一定要加以警惕并及早就医。同时,将老年人嗅觉评估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也是个好办法。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人会选择用嘲讽的方式诠释自我、表达感受。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适度自嘲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幸福感。 心理学家将幽默分为四个类型——亲和型幽默(讲笑话)、攻击型幽默(讽刺、吐槽)、自我强化型幽默(自嘲)、自我打击型幽默(自贬)。研究小组招募1068名18~65岁志愿者,采用西班牙语式的幽默风格问卷,对他们进行了5项心理测量。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分析了性格特征、幽默方式、愤怒管理及幸福感水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三种幽默方式,自我强化型幽默感多的人,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和管理愤怒;惯用攻击型幽默者因自我优越感强,或对他人有憎恶意识,从而日常生活中发泄愤怒的倾向最高。 研究人员指出,自嘲式的幽默方式与攻击型幽默有所不同,不仅不会伤害他人,有助得到认可,还可隐藏愤怒反应,在不表现出怒气的同时,慢慢对其加以抑制和化解。适度运用自嘲式幽默可以提升幸福感,对心理健康有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健康中国,营养先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对学生人群、老年人群等六大重点人群开展专项营养改善行动。即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聚焦学生营养、临床营养和老年人营养的特点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探索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之道。   少年强则国强,营养好则少年强。6岁~17岁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对于保证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至关重要,也将为其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学生营养面临双重挑战   头扎两个小辫儿,手上戴着运动手表,腆着鼓囊囊的小肚子,9岁的苗苗(化名)蹦蹦跳跳地走进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营养膳食科的诊室。   “今天测身高体重吗?还测人体成分吗?”刚进来,“小话痨”让诊室活跃起来。   “先去测一下体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闫洁说。   “45.5公斤。”说起体重,苗苗还有些不好意思。   “最近还喝饮料吗?还吃零食吗?”闫洁严肃地问道。“这些已经是‘违禁品’了,主要还是控制不住想吃肉。”苗苗的爸爸告诉闫洁。   闫洁告诉记者,在诊室遇到太多“辩论”,正方——父母觉得孩子平时吃得太信任不能代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