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实集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5 02:34 点击:893616

日本立法要求,企业必须每年对40~75岁的员工进行腰围检查,男性腰围不得超过85厘米,女性不得超过90厘米。超标者必须减肥,如不配合,需自动离职。近年来,很多企业又有了更苛刻的标准,那就是体脂率正常。 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成年男性体脂含量的正常范围是15%~18%,成年女性为20%~25%。体脂率影响人的代谢功能,如果体脂率过高,会造成肥胖,进而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果体脂率过低,会导致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影响年轻女性的生育功能。 不少日本企业管理者都发现了相同的问题:很多员工为了腰围达标,采取节食减肥却没有增加运动,结果腰围合格,但体脂率仍然很高,最后还是患上了“三高”;还有些腰围达标的员工,身材苗条,但非常虚弱,工作状态并不好。为了让员工获得真正健康,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员工体脂率,并督促不达标的员工尽快改善,否则影响工作绩效和工资。有的企业为员工提供体脂称做监测,有条件的大公司直接发放便携式体脂率测量仪;还有企业要求,体脂率不达标的员工中午要在食堂进餐,有专门套餐帮他们增加摄入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 现在,日本信实集团

  经常上夜班或三班倒,会打乱人体生物钟的昼夜节律,有害健康。最近,丹麦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警示了孕妇上夜班的严重危害——一周内上两个或多个夜班的孕妇,在随后一周的流产风险会增加约1/3。   过去关于夜班和流产相关性的研究都未量化流产风险升高程度及夜班数量,因此许多因工作性质需要上夜班的孕妇可能认为,偶尔上一两次夜班并无大碍。此次新研究中,丹麦哥本哈根腓特烈斯贝医院研究人员获取了丹麦公共服务部门的2.3万名孕妇健康数据,并将其与丹麦国家登记册中有关出生和入院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从怀孕第八周开始,前一周上过两次或以上夜班的孕妇,与未上夜班的孕妇相比,隔周流产几率高出了32%,且流产的风险随着夜班数量的增加持续上升。研究报告发表于《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   该研究领导者路易丝·莫伦贝格博士解释称,上夜班时,孕妇一直暴露在灯光下,身体的昼夜节律会发生紊乱,褪黑素释放量降低。而褪黑素对于维持健康妊娠,尤其是保护胎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莫伦贝格博士指出,这一发现不仅对于孕妇本人,对企业雇主、妇产科医生以及助产士都有积极的警示意义,对职业健康指导标准也有借鉴意义。▲信实集团

晕车不是病,晕起来真要命。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晕车是因为大脑认为我们中了毒,并为此做出“对应措施”,呕吐则是清除毒素最简单的方式。 人类历史可追溯到几百万年前,但真正坐上汽车和轮船不过几百年,我们的大脑进化水平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出行方式。尽管我们乘坐的是移动着的交通工具,但大部分感官告诉大脑:身体处在静止状态。与此同时,内耳里的平衡传感器又通过不断晃动的液体告知大脑,我们正在以一定的速度前进。这时,丘脑把以上两种信息拼凑起来,大脑便开始感到困惑——究竟发生了什么?经过一番判断,它最终得出了结论——你中毒了。随后,你不得不停在路边呕吐起来。 英国卡迪夫大学神经科学家迪安·伯内特表示,大脑非常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以防万一,把“坐车”误当作生病来处理了。这种时候,盯着窗外看是有帮助的,因为这能让大脑确信你在移动。读书或者看手机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它使大脑确信你是静止的。此外,当司机也有帮助,因为大脑有更多的视觉证据证明你确实在移动,并且你可以控制移动的方向和快慢。科学家唯一不确定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晕车,这可能是进化的运气。▲ (卢一飞)信实集团

饮食过量、缺乏运动可能让人长出“啤酒肚”,除此之外,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吸烟也会增加腹部脂肪,催生啤酒肚。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吉林省的体重超标、肥胖症和吸烟比例分别达到了32.3%、14.6%和39.1%,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弄清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和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吉林大学金丽娜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省内1.6万名18~79岁参试者进行调查研究。参试者平均年龄为48岁,男性7517人,女性8895人。研究人员采用分位数回归(QR)模型,分析了体重指数及腰围与吸烟状况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体重指数相同的情况下,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吸烟量≥100根,且目前仍在吸烟的人群)的腰围更粗,这种现象在女性中尤其明显。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研究人员提醒,如果一个人本来就“有肚子”,吸烟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就会更大,因此腹部有赘肉的女性想要塑形瘦身,尤其需要通过戒烟进行干预。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内脏脂肪会增加心脏代谢负担,因此,减腰围比减体重更加重要。信实集团

很多人认为,鼻子不灵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却表明,嗅觉灵敏可能助你长寿。 研究人员在为期13年的追踪调查中,对2289名71~82岁、没有健康问题的参试者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首先让参试者辨别12种常见气味,根据他们所能辨别出的气味数量进行0~12的评分。结果发现,在随后的研究期内,排除了性别、种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与嗅觉测试中得分较高的老人相比,那些“鼻子不好使”的参试者10年内死亡率高出46%;10年后死亡率高出62%。 研究人员表示,丧失嗅觉可能是健康状况恶化的早期迹象,预示着身体和精神开始衰退。另外,嗅觉差的人也容易患上神经退行性疾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和心血管疾病。专家提醒,虽然“鼻子不好使”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如果存在持久性嗅觉功能减退,一定要加以警惕并及早就医。同时,将老年人嗅觉评估纳入常规体检项目也是个好办法。信实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