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股份股吧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05:05 点击:713830

  10月22日,改造升级新建成的甘肃工商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服务大厅正式投入运行,新的服务大厅拓展了服务范围、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工商登记单一服务变为全面的综合服务窗口。新建成的服务大厅由帮办区、自助服务区和业务办理区3个区域组成。在自助服务区,记者看到工商智能自助终端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整合了人工办理申请的业务流程,还与现有的工商各类个人业务办理申请系统做好了对接,可自助申办营业执照,终端实现自动填、查、验名称预申请登记表,提交后台审批,申请材料扫描上传,查询个人申请结果,打印工商营业执照(正本/副本)等各种证照功能。   又讯10月22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全力支撑工商大数据统计分析、预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决策等业务应用,形成了指挥调度、应急处置、互动体验、大数据可视化等综合功能。   据介绍,今年以来,省工商局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不断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截至目前,工商部门累计向其他部门提供数据3023万条,其他部门累计向工商提供数据617万条。全省24685户市场主体被列入异常名录,5958户通过履行公示义务或纠正违法行中成股份股吧

  10月20日,江苏淮安品牌农产品金秋推介会在北京新发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一批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亮相。   推介会上,来自淮安7个县区的政府负责人登台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30余家农业企业、合作社与新发地100多家农产品批发商以及中垦优选、北京一亩田等线上农产品销售企业进行了洽谈,初步达成意向销售额5000多万元。举行了“淮味千年”首批授权使用单位授牌仪式,江苏省盱眙龙虾协会、江苏汉耕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1家单位获得授权。有8个农业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55.2亿元,涵盖农产品冷链物流、种植养殖、品牌战略营销、先进育种等领域。   据悉,淮安已培育出涉农中国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0多件,数量居全国设区市第一。今年3月,淮安在京发布“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手整合农业品牌资源,构建“母品牌+子品牌”品牌体系,打造淮水润良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DF395) 中成股份股吧

  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整合惠民政策集中发力,“十三五”以来,江苏省东海县通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3项措施,已有52265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脱贫,19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摘帽,脱贫攻坚的力度、质量实现了“双提升”。在第5个国家扶贫日当天,东海县举办了系列活动,展成果、鼓士气、促发展。   东海县属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三五”期间共核定省定经济薄弱村36个,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共9.28万人,其中因病、因灾、因残致贫、返贫人数占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总数56%。经过3年的脱贫攻坚,目前,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已完成过半。2017年度,连云港市农村工作目标考核26项指标中,东海县扶贫考核总体得分全市第一。   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3年来,东海县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1.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01个。在扶贫资金、资产、项目的管理上,东海县专门出台办法,实现所有扶贫项目规范化、流程化、公开化、精细化管理,其做法在全省扶贫项目管理现场会上被作为“江苏模式”推广;率先在全省开展扶贫资产确权试点,对扶贫资产的运营实行“统一资产登记、统一中成股份股吧

  水稻应该怎么种,才能帮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答案是“水稻+”。日前,在湖北省洪湖市召开的全国水稻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交流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全面部署实施“水稻+”“551”工程,大力推行“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到5000万亩,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5亿亩左右,约占粮食总面积的30%,总产4000亿斤以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传统单一的水稻种植模式效益并不高,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水稻生产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必须要走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之路。   据介绍,“水稻+”是以水稻生产为本,以稻田生态系统为基,以种植制度创新为魂的新型农作制度,包括稻经轮作、稻禽协同、稻渔共生等生产体系,是水稻绿色生产的重要模式之一。“水稻+”通过改进提升和集成创新传统模式,具有稳粮优经、种养结合、绿色高效等特点,对确保口粮安全、推进绿色兴农、实现质量兴农、加快品牌强农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全国“水稻+”的应用面积约为2500万亩,按亩均效益2000元计算,实现经济中成股份股吧

  笔者在基层发现,一些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导致个别农户没有生产工具找扶贫干部,没有米面也找扶贫干部。   扶贫是硬任务,各地扶贫干部重任在身,也是想尽办法找对策。但经常性自掏腰包帮扶贫困户却非长久之计。一来,扶贫干部大多是工薪阶层,个人有限的资金帮得了张三李四,帮不了千家万户;二来,这样也解决不了贫困户的真正问题,形不成持续脱贫的能力,反而可能助长贫困户“等靠要”心理。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本是一片好心,也可解贫困户一时之急。要想延长扶贫时效性,扩大扶贫受益面,还需从体制机制上多想良策,有效扩充资金源头,强化精准投放,让扶贫资金像“一池活水”滋养贫困户脱贫,同时也要通过多想些发展产业、拓展就业的方法,给贫困户找到出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DF395) 中成股份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