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4 22:49 点击:64372

[摘 要]当今的艺术与设计已步入了一个包罗万象、无比深厚的完全开放状态,它的丰富包容、赏心悦目是以前所无法比拟的。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试图去发现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又对整个当代设计语言有启发的东西。正是在这样一种艰难的境地下,民间艺术焕发了它强烈的生命力。民间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真诚、单纯、质朴与简练的风格,唤起了我们无比的亲切感,这是现代工业的理性所不能代替的,也正是现代设计应对民间艺术力求借鉴的地方。[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代设计 返朴归真 情感 纹样 第一, 民间艺术情感的“真”应是现代设计不变的主题。民间艺术是什么?他是口口相传、手手相授,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在每一件民间的艺术作品中,每个人都是把自己对于生命、对于世界、对于永恒的理解融入进去,它需要的是创造者最真诚的情感、经历和感受。剪纸的创造、皮影的稚拙、泥塑的童趣、年画的欢乐等等,都是人心底最原始的想法,最真诚的情感,所以它能广泛的引起人们的共鸣,为人们所共享。确实,现代设计在表现方式、传达手段和思维方法上和民间艺术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人们的最原初的情感和感受无疑是相通的,没有了这份最初、最真的情感,现代设计飒

[摘 要]旅游服务语言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中国旅游经济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跨文化交际的深入、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使旅游服务语言渐渐发生了变化,服务语言中常用的称谓语、招呼语、忌讳语等,因国际经济融合的促使而产生了各自不一的变化,整体上呈世界趋同特征。[关键词]国际经济 民族文化交融 旅游服务语言 国际化自我国加入“你去哪里?”C.“早上好!” D.“嗨!”结果显示:51%的人用C,43%的人用D,只有4%的人用B,2%的人用A,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招呼语,在像桂林市这类国际旅游城市的市民口语中也渐渐被欧美化。三、忌讳语的变化各民族文化中都有各自的忌讳语。欧美的“13”、日本的“4”和“9”是最为经典的,中国汉民族语言中的数字忌讳语则具有随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较为典型的如数字“4”的变化。在欧美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里,由于普遍认为是犹大的背叛,致使救世主耶稣在“13”日星期五被绞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人们心理普遍忌讳“13”,认为“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尤其“13”日又是星期五的日子更是忌讳出远门、办大事。忌讳“13”成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心理,甚至成了一种民族情结。日本人则忌讳数字“4”和“9”,因飒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的社会经济三形态理论;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学说;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这一理论基础解答了如何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理论基础F12 A 1005-643219-0127-02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伟大理论成果,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究其原因就在于它是以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为理论基础,回答了现实社会主义如何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历史课题。1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三形态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依据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马克思作了大量的研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入手,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飒

[摘 要]赊销本质上是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赊销。若赊销适度,则可以促进销售,减少存货。若赊销失控,则会增加赊销成本和赊销风险。[关键词]赊销 信用管理 账款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与交换,只要存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赊销就不可避免。赊销本质上是供应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利益博弈,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赊销。若赊销适度,则可以促进销售,减少存货。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首先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千方百计实现扩张销售规模,除了价格等因素之外,完全依赖现金交易往往是不现实的。通过赊销,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向买方提供了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无偿使用的资金,即商业信用资金,其数额等同于商品的售价,这对于买方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赊销是一种促销手段,对于销售商品、争取客户、占有市场、增加回报、巩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商品销售不畅、市场萎缩、竞争不力的情况下,或者在销售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适时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赊销方式。通过赊销,可以加速产品销售的实现,特别是当存货较多时,企业可以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加快商品向销售飒

摘要: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直接效力;宪法诉讼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17-0219-02一、宪法应以保护公民权利为依据追溯宪法产生之历史,无论是在民主宪政发源地的英国还是在抗争与革命中建立起的民主国家的美国和法国,它们制定宪法和宪法性文件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限制统治者为所欲为的权力;二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任意侵犯。而限制政府权力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排除强权机关对公民权利的干涉。由此可见,宪法的产生虽有种种原因,但“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政治、经济等基本权利是其重要原因。”现代宪法是由消极地限制政府权力转向积极的授予政府必要的权力,宪法的这种积极授权在某种意义上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