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06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6 19:36 点击:493303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原稿毁于大火 正本失踪《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沧桑600年《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2018年2月8日至3月2日,国家图书馆精选《永乐大典》部分珍品向读者开放展示,还邀请读者一起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其中一个展柜展出的单独一册《永乐大典》,是这部皇皇巨著的散落残本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现身——今年59岁的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程有庆,每次回忆起11年前在上海偶遇那一册《永乐大典》,都觉得是一个幸运的意外。2007年5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随后派遣专家组到各地调研古籍的相关情况。11月,程有庆和杨成凯一组,前往江浙沪,同一时间,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也在这三地调研金石碑帖。“那天下午,施安昌跟我们说,有一个上海的老邻居有《永乐大典》,想请我们看看。当时觉得遇到的可能性很低,但还是答应了。”程有庆记得,那天晚上8点,这位已经移民加拿大的袁女士,在招待所一楼等他们,进到房间,拿出两册《永乐大典》。“第一册,是影印本,大家心里有一点凉;第二册,从古籍真伪的鉴定来看是真的,书还保存着明代的包背旧装340006

淑女与独角兽:“中世纪的蒙娜丽莎”所编织出的魅力正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展出的中世纪挂毯《淑女与独角兽》,是法国的珍宝,曾出现在女作家乔治·桑和奥地利诗人莱纳·玛利亚·里尔克的著作中。澎湃新闻特此编译了卫报评论员布里德·莱尼的《Lady and the Unicorn: Mona Lisa of the middle ages weaves a new spell》一文。对于一个神秘生物来说,独角兽无疑是害羞的在四处走动。这个白马般的生物长着白色的长角和小鹿斑比的眼睛,遍地开花般的出现在儿童的背包、T恤、贴纸、钥匙圈、旗帜、玩具及纹身上,身边常常伴着一道小彩虹。在过去的几年中,独角兽美学占据了音乐影像的主导地位。而这个神奇的生物,通常在艺术中被用作耶稣的替身。如今,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展览,正是最著名的中世纪艺术作品之一——《淑女与独角兽》。这组艺术作品由六堵墙般大小的挂毯组成,其特征是在花园里的中世纪女士和时而伴随在其左右的婢女,以及总是在身旁的独角兽。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展览现场这一系列的作品是在16世纪,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委托当时的织工创造的。它曾备受美誉,被称作中世纪的蒙娜丽莎,法国的珍宝。1841年,这件无价的珍宝被发现于一座中世纪修道院中,并于十九世纪以来被修复过多次340006

锋芒毕露、特立独行的“刺猬”——悼念海登·怀特教授2018年3月6日早晨,我收到了美国《历史与理论》有关海登·怀特先生辞世的讣告。巧的是,那时我正在重读他于1966年在该刊发表的《历史的重负》一文。应南大孙江教授之邀,我将参加他在3月24-25日组织的“概念史”的学术会议,并决定就怀特与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对西方思想史的贡献发言。我之重读怀特《历史的重负》,也因为斯金纳在同年发表了《历史解释的局限》一文。他们两人虽然年纪相差了12岁,但却在差不多同时开始严肃思考历史学在那时的状况和突破的前景。海登·怀特(Hayden White, 1928-2018)对于中国人来说,1966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文化大革命”正是在那时开始的。而在西方,1966年抑或整个1960年代,都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岁月,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怀特那时应该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大学历史系任教,而我老师伊格尔斯先生也于之前一年就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教授,两地相差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两人在纽约州的欧洲历史研究学会上认识之后,一同接受了一个写作欧洲思想史的项目。记得伊格尔斯先生后来对我笑眯眯地说:“作为一个‘好男孩’(good boy),我认真地完成了我的部分,但海登却爽约了,因为那时他已经在奋力写340006

陈东东:这只逆飞的鹤,不愿西去|纪念张枣编者按:1984年,张枣还不到22岁,他写了首叫《镜中》的诗,这首诗是好是坏,当时的他也不是很有把握。后来这首诗传到大江南北,生命寥落之处,人人都能念出一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在去年由凤凰文化推出的《春天读诗》里,民谣歌手钟立风抱一把吉他,把这首诗谱曲唱了出来。从重庆到德国,再到开封、到北京,张枣辗转过多个城市,他一度选择孤独,后来又为孤独所困。在德国时期的他,抽烟抽得多,每逢喝酒必醉,等到再回国,大家发现张枣已是个谢顶的胖子。对于国内的热闹他显现出一种几近贪恋的情感,以至于在很多人对张枣的回忆里,都提到了“吃”。陈东东写到,路过一家还没有打烊的燕皮馄饨店,张枣放慢步伐,一会儿停了下来,一面不好意思一面现编了个理由说:“东东,我最近正在研究中国的馄饨……要不我们进去吃一碗吧……”傅维记得,有一回,张枣把青椒皮蛋送进嘴前,无比温柔地说:让我好好记住了这细腻丝滑还有清香,我们再说话,可好?年少成名,他也见证了中国范围内“诗歌热”的涨起与落下。在《镜中》和《何人斯》问世的年代,张枣让每一个认识他的人为之着迷,他的才华,富含的古韵与新奇的创造力,多年后仍为其他诗人称道。80年340006

“涂黑脸”:西方流行文化中,白人扮演黑人的历史扮演其他种族的演出为什么常常被批评带有种族主义的痕迹?通过化妆来还原另一个种族的形象,仅仅是出于现实主义的考量吗?跨族演出具有漫长的历史,曾在不同国家出现,如今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争议? 涂黑脸演黑人又有什么特殊的历史包袱?“涂黑脸”(blackface)在美国有着很长的历史,并与多种主流艺术体裁的演变密切相关。尽管涂黑脸演黑人的戏剧实践在约在十七世纪便登台于欧洲和美国——比如为了扮演莎剧中的“摩尔人”奥赛罗,但真正标志着“涂黑脸”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是十九世纪初流行在美国的黑脸滑稽剧(blackface minstrelsy)。黑脸滑稽剧被认为是最早的美国大众文化。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黑脸滑稽剧团主要由涂黑脸的白人挪用南方种植园的场景和黑奴的传统艺术元素,在北方城市巡回演出。黑脸滑稽剧团一般由四到五名甚至更多的白人男性组成。他们用化妆油彩或者烧焦的软木把脸涂黑,故意穿上宽大或者破烂的衣服,模仿黑人口音,来扮演种植园奴隶或者其他符合刻板印象的黑人角色。演出乐器有班卓琴(五弦琴)、提琴、响板、铃鼓等。演出形式包括以奴隶制为背景的歌曲、俏皮话、滑稽歌舞、情景剧、以及穿异性服装扮演女黑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黑脸滑稽剧盛行34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