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美食建筑风水学 汇+出境游 让黄金周更具“国际范儿”


更新日期:2018-10-01 08:34:14来源:网络点击:1199951

  国庆节来啦!如今,“美食+旅游”已成为黄金周标配。今年,国人的餐桌上增添了哪些新花样儿?中国游客们的观光车又开到哪了?

9月2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祝福祖国” 巨型花篮。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9月2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拍摄的“祝福祖国” 巨型花篮。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国庆节“美食汇”:足不出户尝遍天下鲜

  在物质匮乏年代,每家每户的餐桌上,菜肴大体相似——“萝卜君”“白菜妹”“红暑帝”等出镜率极高,饺子、包子、鸡鸭鱼肉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妖娆登场。

  如今,吃货们有福了!国人的餐桌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丰盛时代,品种繁多、花样百出,传统中餐不过瘾,还有俄罗斯罗宋汤、意大利比萨、日本寿司、韩国烤肉、法式甜点,各式异域佳肴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人们的美食记忆不再单一,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专属美食体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美食,如土耳其烤肉、西班牙海鲜饭、泰国冬阴功汤等也频频为国人餐桌添彩;比利时巧克力、马来西亚榴莲、阿联酋椰枣等异域小吃也成为不容错过的美食。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各地系列美食活动持续开展。在北京,2018北京国际餐饮节之国际西餐节、中秋国际美食节、顺义鲜花港菊花灯光美食节等餐饮活动陆续开幕。在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引进各种美食,引得不少“吃货”趋之若鹜。

  如今,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品尝到世界各地美食。连来华旅游的外国人也感慨:“全世界的美食好像都在中国。”

  国庆节“观光车”:出境游目的地“遍地开花”

  几年前的假期或黄金周,还有不少人为挣加班费放弃休假;现在,很多人更愿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作为国庆黄金周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旅游度假逐渐从奢侈品变成了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从“与我无关”变成“与我息息相关”。

 (拼版照片)左图:2004年9月30日,数十万市民和游客走上上海街头,喜迎国庆(新华社发,张海峰摄);右图:2016年10月1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左图:2004年9月30日,数十万市民和游客走上上海街头,喜迎国庆(新华社发,张海峰摄);右图:2016年10月1日,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新华社发

  据统计,1999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来临时,7天内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次。到了2017年国庆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突破7亿人次。

  如今,“出境游”成为越来越多国人的一个新选择。据携程旅游网9月发布的《2018年国庆出境游预测报告》预计,今年“十一”国庆假期内地出境游客近700万人次。占全年出境旅游人次总数的5%左右。

 (拼版照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中国游客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境外旅行。上图:2004年10月4日,众多游客在西湖断桥上观赏西湖美景(新华社发,周广利摄);下图:2016年10月1日,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的狮子岩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新华社发 (拼版照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中国游客开始追求更多元化的境外旅行。上图:2004年10月4日,众多游客在西湖断桥上观赏西湖美景(新华社发,周广利摄);下图:2016年10月1日,中国游客在斯里兰卡的狮子岩景区游览(新华社记者王凯摄)。新华社发

  “哪怕一个退休的老头老太,都有出国旅游的愿望,出国旅游已成常态。”出境游目的地更是“遍地开花”。从邻近的线路到欧洲、非洲,甚至南极、北极游都有中国游客的足迹。

  国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改以往跟团游赶景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模式,渐趋个性化。自由行、自驾游、定制游等新方式日益成为国人出境游中比较受欢迎的选择。

  尤其,互联网技术逐渐覆盖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从酒店住宿到景区门票一键搞定,大大消解了“人在囧途”的尴尬。国庆节出游变得更便捷、更舒心、更随性。

  (作者:王一诺、张茵 综合稿件来源:新华网、人民网、参考消息网等)


相关:

国际米兰将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9月30日,记者从苏宁获悉,欧洲豪门足球俱乐部——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已确定将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是本次博览会唯一参展的足球品牌。苏宁目前拥有国..

【网络媒体国防行】练兵备战心如猛虎,爱队如家细嗅蔷薇在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两种景象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一种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胡杨,另一种就是武警兵团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执勤二中队的战士们。他们在“水到头、..

上一篇: 两大指数有望共振:从“入摩”到“入富” A股加速国际化
下一篇: 外滩灯光璀璨为祖国庆生 上海警方启动高等级勤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