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浅析施工南方航空网上值机 企业的资金管理


更新日期:2016-06-03 02:48:36来源:网络点击:340386
【摘要】 当前许多施工企业饱受资金短缺的困扰,其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强化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目前施工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对策,指出规范建筑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加强资金日常管理等是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保证。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是一项高流动性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要想取得、巩固、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但目前施工企业工程垫资越来越多,拖欠工程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具有工程项目分布点多、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将会陷于资金短缺的境地。短期的资金短缺暂时可以通过举债来缓解,如果资金短缺在长时间内不能解决,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清算的局面。因此,及时了解企业资金状况,发现资金短缺,并积极地组织筹措资金,是施工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施工企业的介绍
施工企业是承揽施工任务,赚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综合性企业。目前施工企业承揽的任务,均是通过投标的方式获得。从生产活动来看,施工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项目分布点多
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及固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不能像工业品生产一样,在厂房内批量生产,只能在工程所在地进行单体施工。由于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建筑施工企业远距离、跨地区施工的现象日益普遍,客观上造成了企业随项目的发展,多处开户现象的发生,资金过于分散,使得资金管理的难度增大。
2、施工周期长
工程项目的规格、样式繁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所以施工的周期长,多则三、五年,少则几个月,整个过程需要耗用大量的物资设备,并且只有在工程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施工企业才能收回全部款项。
3、垫资施工
随着建筑行业招标制的普遍采用,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得到空前的扩展。但是,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其中,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作为施工企业,为了在建筑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往往会承诺建设单位的垫资条件,垫资施工成为企业经常发生的事情。
二、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程本身的需要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整个施工过程需要耗用大量的原材料,购置和调配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调集大量的人员,资金占用量很大;工程项目分布点多,远距离、跨地区施工的现象普遍,银行账户多,致使资金分散;并且工程项目只有在建成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才能收回货款,使得资金周转较为缓慢,施工企业资金紧张在所难免。
2、工程款拖欠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建设单位借故拖欠工程款已成为普遍现象。有许多施工单位垫资施工,上千万资金垫付到多个工程项目中,无法收回形成呆账,使企业职工工资无钱发,拖欠电费无钱交,企业被迫破产解散。近几年通过加大力度整治,情况有些好转,但部分单位前些年遗留的应收账款还不少,影响了现金流入。不少施工单位应收账款的数额都比较大,这不仅是资金回收缓慢的问题,更隐含着潜在的亏损和财务风险。如果按规定工程进度款不能足额收回,工程迟迟又不能竣工结算,那么拖欠的工程款就更多,致使工程款愈来愈不能按时收回,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资金的困难。
3、垫资施工
建筑市场开放以来,施工企业的生产任务由原来以计划分配为主,改为通过投标方式取得。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市场很不规范,垫资施工是常有的事,从而加剧了施工企业资金周转的难度。有的建设单位为了尽快立项批项,报项资金就留有缺口,因此,在发包时就有意压价,把资金缺口转嫁给施工企业;有的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拨付备料款,不及时支付工程款,把资金缺口转嫁给施工企业;有的建设单位随意变更设计扩大规模,提高标准,造成资金缺口;有的工程在建设期间,由于情况变化,后续资金无法落实,也会形成建设资金缺口。这些情况的发生,导致形成与应收账款相应的垫付税款,更加大了企业本不该提前发生的现金流出。
4、投资项目失误
有些施工企业一味追求社会效益,不考虑企业的实际规模和资金承受能力,为揽到新工程,在投标过程中盲目承诺,不惜大量贷款购置新设备,工程下来没活干就造成设备闲置浪费,同样把“活”钱变成了“死”钱;有的有些企业忽视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片面强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项目风险评估不足,成本分析测算不充分,盲目投资,承揽了一些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的工程,导致资金紧张;有的企业对拟投资项目的必要性、客观可能性、技术设备先进性、经济效益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承揽的项目技术难度极高、施工风险极大,导致项目先天不足,资金短缺。一旦企业的这些投资项目发生失误,就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偿债压力,更容易造成企业资金紧缺,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5、资金使用不当
在一部分企业中,对资金管理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对资金的计划筹措和使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具有随意性。如物资采购无计划,致使存货积压,不仅导致资金占用,增加了存货的管理成本,同时其毁损的可能性也愈大,还承担了很大的跌价风险;备用金管理不严,借款无计划,不及时报销还欠,占用企业有限的资金。
6、产品销售不畅
产成品积压是当前一些企业资金紧缺的重要因素。有的施工企业不按社会需要安排生产,而是片面追求产值、盲目组织生产,结果导致产成品积压,资金占用增加。
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规范建筑市场,完善市场体系
要从建筑市场的客观实际出发,建立起配套有效的建筑市场体系和运营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约束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严重查处拖欠工程款现象,同时推行发包方出具工程款支付保函,即在签定建筑施工合同时,工程发包人应向承包人签发银行出具的具有一定金额的工程款支付保函,发包人未按期支付工程款的,承包人有权要求银行按保函的约定履行支付义务,彻底遏制拖欠工程款现象。此外,还要加强招投标管理机构的建设,树立招投标的权威性,在招投标中要保持公正性。赋予招标办监督管理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和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职权,制止盲目压价、垫款施工等违法行为,以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2、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
施工企业必须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施工企业的特点就是点多面广,工程施工地点多,银行账户也多,资金相当分散,资金效率非常低。可以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业务,把分散的账户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一是保证了支付重点。可以将分散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由于所属单位分账户上不沉淀资金,资金全部集中在总账户上,保障了重点项目所需资金。二是加速了资金周转。由于网上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加速资金周转的作用。三是企业应对突发性支付能力提高。可以利用各内部单位使用资金的时间差,在企业内部调剂余缺,互相拆借,发放内部货款,应对日益增加的投标保证金的需求。3、加强对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资金管理的范畴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必须细分市场,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科学合理地筛选投标项目,从源头加强资金的控制,而不是有项目就跟踪,见标就投。施工企业在投资决策之前,需要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资料,比较分析可能的建设方案,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上的盈利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以及建设条件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给施工企业带来沉重的债务,造成资金紧缺。
4、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逐级审批预算,并对预算计划收集整理,从而确定公司下月财务预算;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各级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严密的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现金流量的监督与控制,也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和基建投资等过程的现金流采用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实行动态监控,量化开支标准。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将营运资金区分为生产经营资金和非生产经营资金。生产经营资金包括承揽任务、项目施工和正常管理费所需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照企业内部各个所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保证这部分资金供应,不得挤占或挪用。
5、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管理,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收入、支付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各个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第一,在资金收入方面,施工企业要重点关注应收款项是否应收未收或缓收,在建项目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已完工项目是否及时撤场,处置资产的审批及款项收回等当期的实际资金收入与预算收入差异及原因,加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备用金的管理,有计划合理有效使用企业有限资金;第二,要定期对库存材料,进行结构分析,合理核定储备材料及在建工程的资金占用,有效处理积压,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第三,在资金支付方面,施工企业应重点关注应付款项是否存在支付风险,大额资金的立项、审批、支付是否合规,当期的实际资金支出与预算是否存在差异等。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成本,节约资金;第四,加强工程价款结算工作的管理,及时回收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四、结束语
总之,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努力使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状态,从而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加大监控力度,有效规避资金风险。只有这样,施工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李亚东:浅析施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
陶礼智: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资金管理.商业会计,2005.
杜勇: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
赵伯廷:浅议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国总会计师,2008.
张秋娟:浅谈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河北企业,2008.

相关:

DIY温暖日式棉拖鞋的做法自制家居拖鞋教程日式家居拖鞋以其简单的样式和恬静的颜色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简易又不失经典的半码棉制布料,用来制作拖鞋上层,半码防滑布料,用来制作拖鞋底部,法兰绒毛巾布料较适合制作这种家居鞋。半码布料来制作拖鞋内衬,若制作..

长跑型企业的四个“口罩”做企业一定要有长跑型选手的思维。改革开放30年来,很多著名国企倒下了,一些引领一时风骚的民企也沉寂了。他们就像在百米跑道上的短跑者,在观众的呐喊声中一闪而过,再也没有回来。在亲眼目睹了无数成功企业的“大败..

上一篇: 孩子最易模仿你的12个坏习惯!
下一篇: 熊孩子,你给我站住!看看你的这些逆天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