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16:51 点击:931904

在我国,发病人数最多的癌症是肺癌,在癌症致死人数中,肺癌也是牢牢占据第一名。癌症之所以致命,有一个关键原因是癌症的转移性。了解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为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提供生物标志物。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杨巍维博士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国辉博士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了癌症转移的机制,此文章发表于《自然》。 研究者发现,体内较低的UDP-葡萄糖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转移性肿瘤中的UDP-葡萄糖水平远低于原发性肿瘤;远端转移患者的UDP-葡萄糖水平远低于无远端转移的患者。 研究者们此次的发现为肺癌转移的诊断提供了首个生物标志物UDP-葡萄糖,通过对这一标志物的观察,将可以更早发现肿瘤的转移,并帮助制订干预转移的新策略。(欧阳云霜)梅花拳

暑期将至,孩子自由活动时间增加,在游泳、玩水时要特别留意溺水风险。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专家提醒,每年夏天微信、微博上都会流传的“倒挂控水救活孩子”的视频或图片,千万不要相信,在溺水意外发生后的现场正确急救方法,是在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后马上实施人工心肺复苏,“网上流传的例子,救过来了并不是因为控水。控水只会延误急救时机,增加死亡风险”。 除此之外,专家还讲解了食物中毒、气道异物、消化道异物等常见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 八成意外伤害发生在4岁以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2017~2018年两年间接诊的病例里,由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有913例。 从年龄分布来看,八成意外伤害发生在4岁以下儿童,与国际上儿童意外伤害的监测显示一致。说明在此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家长特别留心照看。 在意外伤害的类型里,误吸异物占了400例,坠落、跌落和交通事故加起来造成的创伤有149例,误服中毒有195例,而溺水为10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主治医师熊雨美医生表示,这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广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成因的比例,因为有的患儿可能在基层医院就近救治,严重患儿可能从外院直接转入住院部治疗。 发生溺水 千万梅花拳

便秘是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且较为痛苦的症状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50%~70%,各种恶性肿瘤便秘发生率排前几名的依次为胃肠癌、妇科恶性肿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肝胆癌。 肿瘤患者便秘很常见,其原因多为:1.肿瘤本身的影响。癌症患者机体慢性消耗,调节排便的中枢神经功能减退,肿瘤造成的消化道梗阻、疼痛引起肠道运动抑制等,都会导致便秘。2.卧床时间增多,活动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中医上有“久窝伤气”一说,长期卧床导致气虚,从而排便无力。3.饮食结构改变。食物中缺乏粗纤维、食欲较差、进食较少、水分摄入不足等,不能刺激肠蠕动,且粪便不能被充分软化以至便秘。4.肿瘤患者服用的一些药物,如长春碱类、止吐药、泻药、利尿药、抗抑郁药、抗胆碱类药物、阿片类止痛药物等,均可引起便秘。5.精神、心理因素。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可造成神经反射失调等。 针对这些原因,建议肿瘤患者做以下一些尝试来防止便秘: 1.促进肠道的自我管理:不刻意抑制便意及排便,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证每天排便1~2次。 2.改善饮食搭配,增加膳食纤维,如水果、绿叶蔬菜、谷物、面包、粗粮。无心肾功能不全的前提下,增加液体摄入,每天晨起后饮1杯温开水,保证每日饮梅花拳

不少女性来例假时会“痛经”,这背后可能是子宫腺肌症在作祟。千万不要置之不理,否则可导致难孕、不孕等严重后果。 广东清远32岁的静静(化名)强忍“痛经”18年,没想到现在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微创穿刺一下,就能栓塞治疗腺肌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肖承江指出,女性要多关爱自己,留意四种身体异常,警惕它们背后的腺肌病。 痛经导致不孕 静静从初一来例假就开始“痛经”,每个月都有3天痛到要去医院打止痛针。家人带她去看了很多医生,但各种中西医治疗也没用。 “以前小的时候,家里人安慰我说结婚后就能缓解,后来生了两个孩子,还是照样痛。”静静说。 今年35岁的小仪(化名)就没有静静这么幸运,静静能生育两个孩子,小仪却从2008年开始痛经,其间一直没有成功怀孕,2013年还不幸宫外孕。 小仪曾多次打激素,就是为了让例假不来。日前,在朋友的介绍下,小仪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寻求治疗,希望能兼顾止痛与生育需求。 析病:原来是腺肌症捣乱 省二医介入科主任肖承江介绍,静静与小仪的病因都是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长进了子宫的肌肉里面,所以每次例假异位内膜出血无法排出,导致子宫收缩,疼痛感剧烈。 子宫腺肌症其实是子梅花拳

在马桶上眉头紧锁、肚子胀却无计可施、一天跑好几次厕所……说起排便这件事,不少人都有苦难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一项新研究建议,每天排便1~2次是健康频率。《生命时报》采访我国专家,根据国人情况给出每天排便最佳时间和次数的建议。 一天别超过3次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这项研究发现,多数(54%)英国人每天排便一次;约400万人(6%)表示,他们往往每周排便一次,甚至一周都没有排便。那么,多久排便一次算正常?英国营养治疗师娜塔莉?莱姆建议,每天排便1~2次是健康频率,饭后排便最佳。 为了解国人排便情况,日前,《生命时报》发起了一项“你通常多久排便一次?”的网络调查,共2013人参与,其中67%的人表示“一天1次”,19%的人表示“一天2次或2次以上”,15%的人 “两天1次甚至间隔时间更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徐志洁表示,两三天排便一次或一天1~3次都算正常范围。不少人常在饭后排便,这是因为肠胃蠕动加快,产生胃结肠反射,让人产生便意。 根据临床观察,多数中国人都习惯在清晨排便。因为人在早上起床后会产生起立反射,且早餐后胃结肠反射最强,会刺激结肠蠕动,形成排便反射。这时如厕可排空整晚代谢产生的“废料”,有助预梅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