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表达方式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4 19:57 点击:885528

  安脑丸是一种常见药,也是中风后的急症用药。该药主要用于治疗高热神昏、烦躁谵语、抽搐惊厥、中风窍闭、头痛眩晕,亦用于高血压及一切急性炎症伴有的高热不退、神志昏迷等。安脑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工牛黄、猪胆汁粉、朱砂、冰片、水牛角浓缩粉、珍珠、黄芩、黄连、栀子、雄黄、郁金、石膏、珍珠母、薄荷脑。作为常用药,安脑丸主要发挥的就是清热解毒、醒脑安神、豁痰开窍、镇惊熄风的功效。但作为中风后急症用药,因其成分中含有雄黄和朱砂,患者切不可长期服用,否则可能造成重金属中毒。   安脑丸中的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有清心镇静、安神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心悸失眠多梦、癫痫小儿惊风、疮疡肿毒等,可研末0.3~1克,入丸散内服,也可外用。要提醒的是,长期口服朱砂制剂会引起慢性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等。汞进入机体后,约70%会蓄积在肾脏,久了会造成蓄积中毒,引起少尿、尿闭、尿毒症等。血汞则可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衰弱症,患者会有心神不安、口中有金属味、牙龈肿胀、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汞毒性手足震颤以及肝肾功能损害、性机能减退等症状。   安脑丸中的雄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具有解毒杀虫、语文表达方式

  北京读者张女士问:最近看到一个说法,亲人间不建议直接输血,为什么?电视里不是常演亲属给病人献血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输血科技师高岩解答:影视作品中的亲人互助献血镜头基本都是编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完全相反。2008年3月,全国范围内叫停了互助献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给血亲直接输血的隐患。因为血亲间输血容易引发一系列免疫性疾病,其中包括极为凶险的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正常情况下,TA-GVHD的人群发病率仅为0.1%~1%,但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在美国,输血患者极少发生这种问题,而日本发生率比较高,这可能与日本人存在高度同源基因有关。我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估计在万分之一,相比于非直系亲属献血,这种病在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的发病率高会增至10~20倍。更重要的是,这种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严重,有时医生甚至还来不及做出诊断,且由于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疗法,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90%。因此,为了避免发病,应尽量避免血亲之间的直接输血。▲语文表达方式

  红薯、紫薯、土豆等薯类在我们餐桌上的出镜率很高,它们味美价廉、营养丰富,俘获了不少人的胃。大量研究显示,每天适当吃一些薯类,可降低便秘风险。不过,提醒大家,以下几种吃法不仅起不到通便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加重便秘。   错误1.生吃。有的地方时兴直接生吃薯类,认为这样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润肠通便效果更好。事实上,生薯类中的淀粉很难消化,会加重胃肠负担。对于消化功能弱的老人、小孩以及一些有消化道炎症的人来说,甚至引起便秘。薯类中还有一种类似氧化酶的物质,生吃会引起腹胀、腹泻甚至呕吐。此外,有些薯类含有毒物质,比如木薯,生吃会导致中毒。   错误2.带皮吃。薯类的外皮中含有较多碱性物质,食用过多会引起胃肠不适,加重便秘。有褐色和黑色斑点的红薯是受了黑斑病菌的感染,能够产生番薯酮和番薯酮醇,如果连皮一起吃,这些物质会损害肝脏,引起中毒。因此,无论是蒸煮还是烤薯类,都建议去皮再吃。   错误3.吃过量。薯类中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产生胀气、泛酸等不适反应。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食物中不溶性纤维含量太高,反而容易加重便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薯类摄入量为每人每天50~100克。   错误4.采语文表达方式

  我国是房颤大国,一项针对我国13个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约为0.65%。随年龄增长该比率还会增加,80岁以上达到7.5%。有人预计,至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至少将有520万男性和310万女性房颤患者。   房颤,心房颤动的简称,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因此失去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同时会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通俗地说,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心脏壁上布满了电路,房颤就是最常见的电路紊乱现象。人的正常心跳是60~100次/分钟,当心跳变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往往就是房颤。   房颤被认为是心源性中风的第一杀手,它会让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此外,它还会使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3倍,心肌梗死风险增加2倍,痴呆风险增加2倍,死亡风险增加40%~90%,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人们应该提高对房颤的认识,尽早发现,尽早根治。   美国心脏协会总结了房颤的六个预警信号:1.胸口莫名的跳动感,时而持续时间长,时而短促。2.脉搏时有漏跳一拍,且时快时慢,极不规律。3.活动后会有加重感,且可能伴有气短气促。4.容易疲倦,体力大不如前。5.时有语文表达方式

13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侯阳研究员,通过将高度分散的镍单原子锚定在氮—硫掺杂的多孔纳米碳基底,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单原子OER催化剂,能使电/光电催化水裂解析氧反应更加高效,从而提升氢气制备的效率。这种新型催化剂可降低80%的制氢成本,并大幅提升OER反应的稳定性。该成果已被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报道。 通过水裂解产生氧气,进而形成氢气,是最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其产生的电/光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会限制整体的能量转换效率。此前有科研人员研究出了金属铱作为催化剂来提升反应效率,但其价格十分昂贵。因此,研制出既保证催化效果又价格低廉的替代品,成了学界面临的难题。 侯阳课题组通过仿生学方法,从材料的原子结构开始剖析。他们发现叶绿体中存在一种金属——氮配位卟啉结构,可收集太阳能,利用光合作用氧化反应分解水,并释放出氧气。侯阳介绍,他们还通过分析发现了镍—氮配位掺杂的碳材料。 “在这一特殊结构中,四个氮原子‘拉着’金属镍原子,吸引氢氧根离子吸附,降低了各种中间环节的转换难度,进而加速氧气析出。”侯阳称,课题组创新性地用一个硫单原子替换了一个氮原子,进一步优化材料表面的电荷语文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