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四级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9:15 点击:657771

山东推进3600余项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释放创新活力原标题:山东推进3600余项科技成果对接转化 释放创新活力   中新网济南8月16日电(赵晓 梁??)8月16日,山东省科技创新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产业技术成果对接系列活动暨济南专场在济南开幕。3600余项科技成果将在活动期间精准对接、转化,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释放山东创新活力。   记者当天在活动现场获悉,本次活动以“智汇产业,创新动能”为主题,围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征集筛选了3600余项可转化科技成果,让供需双方进行精准对接。众多科技成果中,山东省外科技成果1300余项,主要来自北京、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山东省内科技成果2300余项,主要来自该省的高校院所。 山东省副省长于杰在开幕式现场致辞。 赵晓 摄   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苗伟介绍说,本次活动将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以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为依托,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资源要素作用,为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促进该省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图为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在现场揭牌成立。 赵晓 摄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走向产业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的英语专业四级

福州中学生暑期穿汉服学书画 体验中华文化原标题:福州中学生暑期穿汉服学书画 体验中华文化 身着汉服的福州中学生学习传统礼仪。 刘可耕 摄 身着汉服的福州中学生在福州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体验“穿汉服学书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可耕 摄 福州中学生诵读经典。 刘可耕 摄 一名身着汉服的中学生家长辅导孩子用毛笔学书画。 刘可耕 摄 一名身着汉服的中学生喜悦展示首次学书画的“作品”。 刘可耕 摄 身着汉服的福州中学生参观福州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展品。 刘可耕 摄   8月16日,“三伏天”进入“末伏”。参加“国学进校园 丹青润心田”活动的近30位福州中学生在福州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体验“穿汉服学书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主办方表示,举办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将国学带入校园,丰富同学们暑期的课外生活。(刘可耕摄)英语专业四级

原标题:7月中国吸收外资额同比增速创年内新高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商务部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中国吸收外资额504.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4.9%,单月增速创2018年以来新高。   受7月吸收外资增速大幅提升带动,2018年前7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4967.1亿元,同比增长2.3%,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   分国别看,前7个月英国对华投资额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86.1%;美国对华投资额同比增长12%,增速不到上半年的一半。“一带一路”沿线对华投资额加速增长,前7个月同比增速接近30%,比上半年加快近5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高技术产业仍备受外企青睐。据商务部数据,前7个月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487.8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吸收外资额接近去年同期的1.5倍。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581亿元。   中国近期已推出多项扩大市场开放举措,包括出台全国和适用于自贸试验区的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长度均比上一版明显缩短;实施外企备案管理新规,进一步简化外企设立程序等。(完)英语专业四级

中国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面积逾2.7万平方公里原标题:中国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 面积逾2.7万平方公里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6日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总面积逾2.7万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正加快推进。 图为熊猫发发在玩耍。 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现正在筹备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争取尽快挂牌。”在当天召开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司司长杨超表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首先挂牌,下一步将陆续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甘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挂牌。   2016年底,中国官方出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围绕着大熊猫为核心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可持续的社区发展机制。杨超表示,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牵头编制形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初稿,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也正在开展,公园挂牌“呼之欲出”。   杨超表示,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对推动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促进栖息地板块间融合,对于增强大熊猫栖息地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合理调节种群密度,实现大熊猫种群稳定繁衍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家公园也有助于从体制机制上打破过去部门分割、英语专业四级

工信部副部长:中国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原标题:工信部副部长:中国为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1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技术攻关和应用,为全球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4.1万台,连续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 以姚明为原型制作的高仿真投篮机器人。 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辛国斌在当天举行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从汽车、电子、食品包装等传统领域向酿酒、陶瓷等特色领域加快拓展。同时,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精准定位等智能技术发展加速了服务机器人应用,目前已覆盖家庭、学校、商场、银行、医院和酒店等多种现实场景。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随着新材料、定位导航、动力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中国也已初步形成以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搜救和排爆机器人为代表的产品体系。   “中国一直秉持开放合作理念,致力于携手各国共同打造共享共赢的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辛国斌表示,瑞士ABB、德国库卡等全球著名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企业大多已在中国投资建厂,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同时,中国机器人企业国际化步伐稳步提速,一批骨干企业的英语专业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