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1 18:11 点击:644862

原标题:聚焦主业,树牢一切为战意识 本报讯 郭彬、记者赖瑜鸿报道:盛夏的一天凌晨,阵阵警报声划破夜空,无锡联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官兵迅即行动,撤收帐篷、装载物资,向上级指定地域机动集结。据悉,该旅驻训半个月来多次变换驻训场地,通过战场机动训练强化官兵战斗素养,提升部队支援保障能力。 该保障旅在今年野外驻训中,注重一切从实战需求出发,驻训不到一周,各保障模块就接到“转移到下一驻训点”的命令。当官兵马不停蹄抵达新驻训地,刚搭设好帐篷准备就寝时,又突然接到新的转移命令。各保障模块迅即撤收帐篷、装载物资,奔赴下一个驻训点。机动途中,导调组临机设置“敌特袭扰”“炮火袭击”等突发情况,各保障模块走一路打一路,官兵实战能力得到锤炼。 针对未来战争对联勤保障提出的要求,该旅驻训期间还定期开展保障研练,积极探索战役战术支援保障方法,锤炼战场指挥保障能力。他们将军事地形学、战术标图等军事课目作为必训必考内容,着力提高官兵联勤防卫作战能力。为确保训练质量,该旅每天派出训练监察组深入各保障模块,检查训练落实情况,查找战斗力建设中存在的短板,研究制订改进措施,让野外驻训更加聚焦实战。碟中谍

原标题:拼搏欧洲之巅 远望厄尔布鲁士山,高耸入云的雪山、山脚下奔腾的江流、绵延无尽的松林和高山草甸一一映入眼帘,风景如画,宛如梦境。 然而,对于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项目的我参赛队12名队员来说,挑战这座欧洲最高峰却充满艰辛。从莫斯科飞行3个小时、再辗转3个小时汽车,当地时间8月6日21时许,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第二阶段6天5夜“营救蒙难者”比赛课目、回到宿营地的队员们。 “现在就想好好睡一觉。”记者和队员李成龙交谈时能明显看出他的倦意。“山上气温很低,几乎天天下雨,有时还飘着雪花。我们出发前带了3天的干粮,途中再补给一次,为了行动轻便,食物多是压缩干粮、牛肉干、巧克力。渴了喝雪水、饿了煮着雪水吃顿热乎方便面就是美餐……” 参赛队队长、中士赵海永今年26岁,却是经验最丰富的队员。队员张旭告诉我们,赵海永是带伤坚持比赛的。4天前的自然崖壁攀登课目中,作为领攀者的赵海永,徒手攀爬60多米高的自然崖壁,爬到40多米高时,因雨后岩石打滑,头朝下摔落6米,卡在岩缝中。大约有10秒钟,他一动不动。急切的队友们不断呼唤他的名字,终于唤醒了他。赵海永膝盖摔伤,鲜血直流,但还是咬紧牙关,把绳子系到一块大岩石的锁扣碟中谍

原标题:比翼齐飞为强军 年年建军节,今年大不同。 对于火箭军工程大学首批转改文职人员的苏章戎、谭鑫夫妇来讲,这一天的到来,就意味着要换下“卡其色”,着上“孔雀蓝”,心中虽有些不舍,但更多的还是期盼。这个暑假,他们安排了一次特别的寻根之旅,因为父母离开部队近20年了,苏章戎带着家人,重回父母工作奋斗过的大西北——喀什、和田、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他们很欣慰:与父母不同的是,虽然换下戎装,但他们的军旅生涯并没有结束,而是继续在强军兴军路上并肩同行。在今年的编制体制调整改革中,学校服务保障中心财务结算室会计师苏章戎和教研保障中心设施设备室助理工程师谭鑫,双双提出申请转改文职人员。 “面对军改大潮,我们应该顺势而为。”苏章戎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他坦言,选择转改文职人员,源于对部队的热爱与留恋。苏章戎选择转改时,身边曾有人劝他,何不再观望观望。然而,就在一些战友还在犹豫该不该转时,他已下定了决心:“我听从内心的声音,外界的一些说法并没有动摇我的选择。” 苏章戎的父母都是军人,而且经历过军队改革。就在父亲2001年离开部队那年,苏章戎考上军事经济学院。在苏章戎家里,至今摆着一张父母与他碟中谍

原标题:速生林是做不了扁担的 庄稼人做扁担,往往会选择多年生树木,而不选择速生林。他们知道,速生林材质疏松,是做不了扁担的,做了就会把担子挑翻。 人才选拔使用也一样。那些不经重要岗位磨练,不经风吹雨打历练,不经战火硝烟锤炼的干部,也难以扛得重活、担当重任。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一名干部,如果只是在空调房里成长,只是在大机关履职,看似进步很快,但往往缺少钙质筋骨、缺少经验经历,完成日常工作还可以,一旦有急难险重任务就会露出原形。实际工作中,那些可堪大任、开创佳绩的干部,无一不是经过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砺,无一不是经过艰苦地区、基层一线的摔打,有的还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淬火。正因为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勤实践,才得以壮筋骨、长才干、履重任。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军队干部是要打仗的,“速生林”更不能做“扁担”。少数干部总认为晋升太慢,幻想一步登天。有的基层工作还没熟悉,就想到大机关工作;大机关还没熟悉,就想谋取领导岗位。诸如此类,即使如愿以偿,也可能是拔苗助长的结果。殊不知,磨难显才华,安逸隐天才。一名干部只有把自己长成做“扁担碟中谍

原标题:以积极态度看待不断出现的新事物 改革开放以来,与整个社会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相伴随,部队同样经历过很多新事物涌来时的新奇欣喜和疑惑惶恐。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电子表、收录机、流行歌曲等,到90年代以来的程控电话、互联网、智能手机、微信公众号、私家车等等。每一次新东西扑面而来时,差不多都要经历一个官兵新奇追风,领导机关疑惑抵制,再到逐步适度放开、加强内部管理的过程。怎么认识和对待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实际上是一个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问题。 从哲学的角度讲,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新陈代谢是世间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趋势和规律。一切事物,由于自身的矛盾性,都要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个新的事物。在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新事物会不断涌现,并不断替代旧事物,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社会生活的规律。你拥护也好,反对也好,新事物都会按照自身规律,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虽然新事物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的、弱小的,但新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这只是暂时的,它终究要代替旧事物。 碟中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