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脸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16:17 点击:644855

  莫让手机陪伴留守儿童(云中漫笔)  如今,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长时间玩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的“通病”,特别是那些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玩手机更上瘾。有数据显示,在12至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中,接近半数孩子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超过77.3%的孩子经常使用手机上网。此外,不少农村儿童的上网时间已经高于城市儿童。  手机本应是众多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交流的辅助工具,然而现在却占用了留守儿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及时有效地与留守儿童沟通,更难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少年儿童心理远未成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而手机中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对他们极具诱惑。刷视频、打游戏、网聊等,不仅满足了他们的种种猎奇心理,甚至成为了他们亲情缺失下的一种“安慰”。然而,这也增加了他们与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接触的可能性。对于正处于身心发育重要时期的留守儿童来说,这无疑会对其性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避免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一方面,父母应该加大对孩子的监管力度,告诉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引导他们适时适度使用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让手机成为孩子唯一的陪伴。尤碎脸

  发现孩子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强奸、猥亵、虐待、遗弃、暴力、中毒等,一定要立即报告  保护未成年人 杭州首推市级层面强制报告制度  未满14岁的女孩被确认发生过性行为,未成年人身体多处损伤、营养不良……以后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教育、医疗机构必须马上报案。   这是杭州市检察院、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卫计委四家单位牵头,联合制定的《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中规定的强制报告内容。   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层面的强制报告制度。   为什么要建立强制报告制度   本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萧山某医院急诊室半夜里来了一个男人,他抱着一个裤子上都是血、已经陷入昏迷的小女孩。男人说小女孩摔伤了,医生检查后却大吃一惊,小女孩伤在隐私处。医生偷偷报警,由此揭开了一桩持续了多年的强奸猥亵儿童案,那个恶魔日前已被判刑。   近年来,未成年人遭受虐待、性侵、故意伤害、杀害等新闻时有发生。不法分子作案手法越来越隐秘和恶劣,而未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及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加之医疗、教育、社区、家庭等环节的疏忽,使得此类案件发现难、干预难、取证难、定罪难、监督难。   在上述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受到医生报警的启碎脸

原标题:中国第2批维和直升机分队成立 本报北京8月7日电 赵丹锋、任银妮报道:7日上午,中国第2批维和直升机分队成立大会在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举行。这将是该旅第2次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此前该旅已受领执行首批直升机分队维和任务。 第2批维和直升机分队以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为主组建,配备4架米-171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下设1个飞行连、1个机务连、1个保障连,兵力规模140人。 针对任务区的实际情况,他们进行了多个课目的行前训练,并进行了语言、外事等方面的针对性培训,为有效履行蓝盔使命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各项出征工作已准备就绪。8月中下旬,他们将分2个梯次陆续飞赴任务区,主要执行空中巡逻、战场侦察、人员输送、物资运输等支援任务。 今年是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70周年,也是中国参与维和行动28周年,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成立大会上,头戴蓝色贝雷帽、佩戴“UN”臂章的维和官兵庄严宣誓,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诠释中国军人的责任和担当!碎脸

原标题:战争从来没有预先号令 某部组织战备拉动演练,上级导调组未给出预先号令即下达紧急出动命令,打了营连一个措手不及。基层带兵人普遍感到,这样的“突然袭击”更能检验部队的真实战备水平。 预先号令是作战命令正式下达前对部队作战准备工作发出的指令。在作战时间宽裕、敌情相对缓和的条件下,提前下达预先号令利于部队充分做好战斗准备。但战争从来不会等对手准备好了再打,如果平时战备拉动习惯于提前给出预先号令,具体方案、行动部署都清晰透明,部队就会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就无法准确摸清官兵战备底数。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只有坚持不打招呼出敌情,不发号令抓战备,坚持从难从严出发锤炼部队快速反应能力、指挥员临战应变本领,才能使部队在战时从容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事实证明,没有预先号令的战备拉动恰如战争预演,可以在更接近实战的层面检验一支部队的战备水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习惯于接受预先号令,善于打“有准备之仗”;还有的对上级动作很敏感,一门心思打听上级号令,扎扎实实做好各种准备……凡此种种,一旦遂行战备行动,看似反应迅速、应对得法,实则脱离实战,不符合战斗力标准。 关键时刻的有效应对、出奇制胜,靠的碎脸

原标题:兵 词(散文诗) 用气血和精神去破译钢铁,不免弄出金属的声响。对于战争与和平,无论哪个年代的军人,都应该有能让眼睛出血的认识。 八一 这是1927年的八月一日,一个起义的日子。 这,也是1927年之后任何一年的八月一日,因为怀念。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日子,就像一把旧时手枪的扳机。那根食指,与它永远保持着一个字间距的分寸,准备着,随时扣动。 弹夹始终是饱和的,子弹一直在膛上。像一名士兵在时刻等待着,即使于和平年代,也有随时爆发的勇武。 现在,这两个加起来笔画也仅有三画的中国汉字,变得愈发厚重。 那个“八”字,就像一个两手叉腰的士兵,站在那里。而那个“一”字,就像是士兵眼前一望无际的操场。 那个“八”字,也像是巍巍昆仑,头顶积雪,孤高而不可撼动。一撇一捺,既像一个人的两根肋骨,又像是两支枪靠在一起。 而在“八”字面前陡然降低了海拔的“一”,多像是这座雄性的峰峦,日夜守望的和平。 是的,和平就是一马平川的“一”,用不着任何词形容和修饰。 八一,两个极其简单的汉字,已经成为一面旗帜上最核心的注释。 让我想起:平常的日子,鲜红的绸布层层包裹的金子,多么珍贵! 装甲 作为防护的一部碎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