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4 03:44 点击:52344

什么是消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经济学领域内,消费被定义为是利用物品或劳务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行为,其追求的直接目的是效用的最大化。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领域内,消费被看作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消费是联结经济和文化的一种社会活动,所以,消费本身必然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消费在物理意义上消解客体的同时,也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主体,并因此使个体系统更好整合到社会系统中去。由于消费行为直接是人的行为,所以,消费的本质必然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从消费和生产对人的重要性而言,人的本质是在消费方面,而不是在生产方面。人活着是为了消费,而不是生产。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消费,而不是生产本身。生命过程就是消费过程。只有消费才能真正显示人的存在价值。人类的一切活动本质上都可归结为是一种消费活动。工作可以看成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消费。因为任何消费都是对人的某一种需要的满足,而工作则满足了人对社会生活的需要。另外,消费也是为了追求一种娱乐性,不消费就意味着不欢娱和痛苦。臧金生

摘要:文章基于高校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实体,其信息服务功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就高校档案馆当前状况,探讨了档案馆教学服务功能拓展的途径和措施。关键词:高校档案;教育服务功能;教学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12-0196-0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档案馆作为一种新型的档案管理实体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功能逐渐完善,并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制约了档案教学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笔者就如何实现档案教育功能拓展谈谈一己之见。一、制约高校档案教育服务功能拓展的因素1.领导对档案的教育服务功能认识存在不足。多年来,高校档案“重藏轻用”的思想根深蒂固,只是把档案馆当成一个收集和保管档案的地方,被认为档案是“机密”而限制了其充分合理的利用,使档案没有起到教育服务功能的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在自己必须利用档案材料补办毕业证书、开出国证明、职称评定时才会想起档案,才会来查阅档案,否则平时很难想到档案,更不用说利用。2.档案工作人员档案服务意识不强,只注重于平时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查阅等一般性工作,很少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宝贵的档臧金生

聚焦主业仍然是潮流,但在公司内部不停寻找下一件大事才是成为乔布斯级别企业领袖的通行证。大公司的管理者们通常为一个简单的商业公式头疼:一家1亿美元的公司销售额攀升了5000万美元,这意味着它实现了50%的成长。而一家100亿美元的公司销售额增长了5000万美元呢?答案很简单:5%。正如同著名的“偏执狂”、英特尔前CEO安迪·格鲁夫所说,成功的商业迟早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公司成功了,但随着它们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难找到增长空间,投资者的不满开始堆积,直至最终爆发。如何避免进入这一恶性循环?多年来,大公司的经理人们所采用的主流手段是“毛巾拧水”,通过阶段性的裁员和克扣成本,让规模效应大于官僚体制带来的低效率。但以强悍著称的格鲁夫正试图说服大公司的掌舵者们尝试更为激烈的变革: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实现“跨界突破”。并非没有成功案例,只是以往类似的故事并不频繁发生。比如乔布斯在电脑领域增长放缓时跳到了音乐播放器市场,又在iPod销售达到顶点前进入手机领域,或者伊梅尔特让通用电气进人绿色科技领域,在3年内开创了一个百亿美元市场。很大程度上,这种跳跃式成长之所以在商界中并不常见,主要因为它与人们惯常的理念有所冲突:企业应臧金生

从数年前黑不溜秋砖头似的“大哥大”,到如今彩屏摄像“小翻盖”,这些年手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且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在移动通信市场兴旺繁荣、手机产业风起云涌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凸现。 手机款式均是“昙花一现”,价值也会飞速“缩水”。 不光手机,众多随机附件也一并“短命”。像充电器、电池、耳机等。 事实上,手机电路板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威胁更不必说。 从数字/汉显BP机、模拟“大哥大”、GSM/CDMA手机这一路走来,许多人恍然发现,数万元“升级”费用换来的东西已成一台台“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这究竟是“进步消费”还是“快速浪费”?应当说,在欧美国家,并无手机“彰显”身份说。一些“海归”也证实,老外用的经常是国人眼中的入门机,且几年都不一定换。实际上,因为收入高、国外电信运营商常常是“签协议送手机”,人家压根儿没把这“工具”当回事。在手机市场洋货当道、国货不具核心技术的今天,盲目“追高”让老外暗笑钱好赚呀!臧金生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我们开始进入了满足精神享受的文化娱乐新时代。想一想当年8亿中国人只有8个样板戏,到今天内容多元、形式海量的全民文化娱乐时代,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跨越!“封面故事”《娱乐时代的文本家》,介绍的一位多种经营、高产丰收的“金牌编剧”邹静之,无疑是我们这个刚刚拉开大幕的全民文化娱乐时代的文本创作者。相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资本家、知本家,邹静之应该是开启这个文化娱乐时代的文本家。当然,他的众多作品人们同样耳熟能详:《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五月槐花香》、《千里走单骑》、《我爱桃花》、《操场》……城市文化是文化娱乐时代的核心,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已是密不可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程度已成衡量城市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标志。6月22日,由《中关村》杂志承办的《城市文化产业:危机中的机会——2009海淀国际文化论坛》,就是对中国城市文化的一次诠释和展望。宋春华、小罗伯特·倪德伦、熊澄宇、于丹、王鲁湘、张颐武、孟京辉、邹静之、俞孔坚、金元浦等20多位国内外顶级文化专家,共话当下经济危机中城市文化产业的机会和未来,寻求今日中国城市文化的健康生长臧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