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9 21:17 点击:36051

以逆向思考寻找隐藏的商机。在德国戈尔德曼出版社下属的一些书店里,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丢失,这让书店的工作人员苦恼不已。通常,在每年年终,这些丢失图书的名称和数量都要被登记在一个表格上,这个表格被悬挂在书店里,以对员工起到一个提醒作用。一天,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在巡视书店时偶然看到了这张表格,竟然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回到出版社后,开始有计划地出版那些被偷次数最多的图书。在法兰克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书展,在书展上,每个参展的出版社都要使出各种宣传手段,来推销自己的图书。但是,戈尔德曼出版社的宣传却别具一格,他们展示了一份“被偷窃次数最多的十大德文书籍”名单。结果,这份名单一下子吸引了大量书商前来订货,这使戈尔德曼出版社成为书展上最大的赢家。书商们可能不相信出版社的广告,但他们只相信一个事实:被偷次数最多的图书通常是读者最喜欢的图书,也必然会成为畅销书。丢书,对书店来说是坏事,而这位出版商只换了一个角度,便把坏事变成商机。■格林童话

没有必要为纠正别人的偏见而改变自己。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男孩参加工作后,在岗位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创出了高出他人的效益。不料竟惹起了众怒,纷纷杀他的锐气。面对自己的孤立,小伙子困惑了,是否自己也要趋同别人?公司老板知道后,把他请到自己的办公室,给他看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风景画,那上面画了许许多多几乎一样高的各种各样的树,而在画的中间,那一排树的前面,有一棵挺拔的松树特别醒目——高高地耸向蓝天,那超凡脱俗的壮美令人震撼!老板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渴望往上爬的小职员并不嫉妒某个人一夜之间登上了总裁宝座,却对他的同事晋升为中层部门主管耿耿于怀;一个一心想发财的人并不嫉妒世上的亿万富翁,却见他的邻居发了点小财而心绪难平;一个爱出风头的人并不嫉妒诺贝尔和莎士比亚,却因他的朋友获得一次表扬而愤愤不平。成功者往往容易遭到同事、熟人乃至朋友的贬损,这是人性所在。人们嫉妒的不是远离自己的人,也不是远远超过自己的人,而是与自己有可比性,又略微比自己强的人。小伙子面对这幅画沉思了许久,他明白: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出类拔萃,超越可比范围,成就独立的风景!■编 辑 和菲菲E-mail:hff@caistv.com格林童话

创意经济或叫创意产业,是主要依靠个人的创意、技艺与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创造社会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经济。创意经济以信息化手段作支撑,并强调文化艺术与经济的融合并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兴理念和经济实践。创意经济在全球化消费中发展壮大,是知识经济的深化。我国各产业企业依据创意经济特点,自觉策动企业市场营销变革,是创意经济来临之际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的必然选择。一、创意经济的特点1 创新的核心形式是创意。创意经济的创新,主要是在创意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过程中以独有的文化创意贯穿始终。创意产品的生产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研究和发明的过程,每一项产品,通过创意,都能使它没有雷同,具有不可重复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同时,创意产品的营销过程中,贯穿着艺术创意、经营创意、推广创意、销售创意等系列创意,才能把信息、情感、品味、观念、技术、资金和营销网络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意产业。因此,创意为王、创意制胜是创意产业的特点。2 经济增长的主导驱动要素是文化。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发展的主导驱动要素,正由“知识”向“文化”演进。创意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科技,但科技是全格林童话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滑,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虽有明显提高,但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出口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工业生产。不过在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同时,工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2008年重工业增长13.2%,增幅较上年降低6.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2.3%,增幅较上年降低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降低幅度明显高于轻工业。今年1—7月,重工业同比增长7.2%,轻工业同上半年比增长811%,重工业增速低于轻工业。重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6%,增幅分别同比降低13.6个和8.3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工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重工业增速大幅度下降,轻工业降幅相对较小,工业重型化结构出现明显改变。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1—7月份,第二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8%,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只分别增长9.2%和2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更是下降5.7%。这些重化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都低于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也预示着未来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但是重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格林童话

本文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内容的研究,梳理出了此次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实质非理性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目的在于对相关的教育改革有所促进。90年代 台湾 教育改革 实质非理性一、改革的背景1949年国民党溃退台湾后,蒋介石实行所谓“反共抗俄复国建国”政策。教育政策的核心是推行国民党的党化教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主要进行了改革学制、推广国语、补充师资等工作。在十年的时间里,台湾的教育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政治体制转型、社会结构重塑、校园民主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台湾教育危机四伏,台湾社会各界普遍要求教育界实行新一轮的改革,于是台湾开始了历时10年的教育改革。二、改革的内容自1994年开始,台湾“教育部”、教改会制订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极力突出“本土化教育”台湾当局所谓的“本土化教育”的最重要一环就是“乡土教学”,即用台湾的地方方言——闽南话讲学,对台湾中小学生进行台湾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社区等各个方面内容的教育。本土化观念一度被某些政客曲解,使本土化意识的原意与真谛遭到严重扭曲,形成了一股“反外省、去中国化”的暗流。2. 推行12年义务教格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