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服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0 08:47 点击:30866

2007年,《领导力》出了第四版。自从1987年,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出版了这本书的第一版以来,它从当年的畅销书,逐渐成了几十年来的长销书,案例不断更新,信息不断丰富,而受益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把这本书当做必读的领导力经典作品。波斯纳是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列维商学院的院长和领导力教授,精通心理学、管理科学,还是美国建筑师协会委员会的主席。多样化的教育和职业背景,让巴里·波纳斯有机会接触各类管理者和普通人,也为《领导力》这本书增加了很多丰富精彩的案例。詹姆斯·库泽斯则是汤姆·彼得斯公司的荣誉退休主席。这家公司是致力于帮助组织使用领导力培训和解决方案,以创造一个新工作环境的。《华尔街日报》曾经将他提名为最受欢迎的为美国公司提供经理主管人员教育的十二位非大学人士之一。库泽斯和波斯纳两人,多年来一起合作,出版了不少领导力方面的著作,比如《信誉:领导者如何获得和失去,为什么人们失去它》、《领导力挑战计划者》。2001年,库泽斯和波纳斯两人,被国际管理委员会提名,成为声誉卓著的威尔伯·麦克菲勒奖的获得者。这一奖项,是专门为表彰在管理和领导力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学者而设立的。以前的得奖者有彼得·德鲁克、肯·政府购买服务

金风上市的争议背后,不是投行间的竞争,而是两种市场体制的竞争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处于成立以来的关键时刻。有消息说,金风科技目前正在和美国高盛接触。如果谈判顺利,高盛不仅是其上市的保荐人,还会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投资。这也意味着,金风科技将走海外上市之路,而之前已经运作超过3年的国内上市计划将被完全推翻。金风科技董事会秘书蔡晓梅近日透露,高盛的确在给金风做方案。而公司之所以会开始考虑海外上市,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迟迟无法启动。但在这个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海外上市还是国内上市的权衡中,风险投资与管理层、资本利益与行业利益之间态度殊异。而此中焦点,在于海外上市可能导致的控制权旁落,会使得国家十余年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扶持前功尽弃。但在争议背后,我们能不能建立一套“价值发现”的市场机制,为金风这一类企业开辟一条合适的通路,显然才是更为深远的问题。三年上市路在国内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金风科技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老大——连续几年占国产风机销售量的90%左右。经过4次增资扩股,截至2005年年底金风科技的注册资本已经增至1亿元。其中,新疆风能和中国水利持有的20%和17%的股权,4家在2005年年底政府购买服务

长联的命运在其降生时就已注定了。天发资金吃紧,地方政府拖累,长联股东背盟,不过是长联追悼会上的挽词而已。戕害长联的首凶乃中国石油永远的卖方市场结构。这个永远的卖方市场结构源自两方面因素:其一,石油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画出了一条近乎水平的需求曲线。随着中国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石油正在像粮油一样成为必需品,需求的价格弹性会进_步降低。众所周知,我国执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粮油市场管制政策。原因何在?粮油乃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作为工业社会的食粮,石油的供给和分配,同样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非独中国如此,美国也是一样,历次中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是最好的注脚。其二,上游市场的寡头结构不可撼动。实际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垄断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炼化的局面,与规模经济无关。换句话说,三大巨头的市场地位是不能通过花钱买来的,国家战略使然。中海油征购尤尼科中,美、中两国政府的角力是国家意志的最好体现。因此,试图通过资本力量克服三巨头设置的进入壁垒,无异于同政府叫板。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中,三大巨头实际上既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游戏的参与者。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在成品油零售体系中,国有企业占53.3%,其他所有制企业占46.7政府购买服务

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不能不说是读毕《出轨》恰到好处的一种理解。然而,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终究无法理解市场经济规则下的行为方式,更难以解决其中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本书的主角娃哈哈和达能也概莫能外。在商业社会,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商业判断负责。娃哈哈或许没有想到,合作十年后达能会提出进一步掌控品牌的强硬要求,而作为事件的另一方—达能更是难以预料,民族主义的大旗竟然会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以压倒性优势向它步步进逼。非常可乐的是,一场或残酷,或生硬的商业纠纷在众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俨然已经成为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是两国高层的介入,也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是舆情驱动下的事态升级。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其中许多因素都处于未定。也正因如此,是非的评判变得充满变数,然而这对于在国外市场规则下运作多年的跨国企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风险和挑战。一件事情如果不能按照既定的某种规则运行,则出轨迟早发生,甚至出轨的方法和形式,还可能演绎出更多的花色。即使达能真的设计了长达十年的所谓“圈套”,在合理利用商业规则的前提下,被算计者也应以规则内的方式进行反击。娃哈哈的所为显然不在此列。而娃哈哈的杀手锏—保护民族品牌等等的提法,也似乎经不起政府购买服务

虚假数字对管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真实的数字就都对管理一定有帮助吗?管理确实离不开数据,但正因为如此,数据中隐含的问题才更值得引起人们重视。即使是真实的数据,也需要管理者用脑子思考,否则,有计算机就足够了。在一定条件下,数据是真实的,但传递的信息却是虚假的。一是统计起止点的猫腻。凡是纵向的统计数据,都会牵涉到起止点,选择起止点大有讲究。比如,有一些关于新中国成就的数据,经常用1949年的数据来比较。这种比较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就是1949年的国民党政府处于崩溃阶段,许多数据并非常态。要反映后来的建设成就,只能以经过三年恢复后的正常状态数据为起点才具有管理学上的价值。企业也是如此,考察企业的发展水平,必须把基数确定在正常状态时期。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总会有起伏,那种选取一个峰值作为止点来比较的做法,拿来鼓舞士气可能有点用,而要作为战略和决策的基点就有偏颇。二是百分比的猫腻。百分比在管理中十分有用,但使用不当也会造成错觉。比如,引进技术中的国产化比例,往往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大批量产品而言,这种百分比多数无意义。IBM的电脑,有多少零部件是在美国生产的?波音的飞机,又有多少零部件是该公司自己制政府购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