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伴奏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8 07:23 点击:1009926

  据最新统计,近10年来,我国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总体患病率约23%,其中50~59岁女性骨松患病率为24%,80岁以上患病率增加至8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副主任丁悦教授介绍,对于骨质疏松症和伴随的骨折,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   九旬阿婆骨折入院   去年底,91岁的冯阿婆在晚饭后散步时不慎跌倒,当时就出现了髋部疼痛,站不起来了。旁人看到后马上通知了其家人,并拨打了120。随后,冯阿婆由救护车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X光检查显示她的股骨颈骨折,背后的“元凶”则是骨质疏松症。   经过多学科会诊及科室讨论,丁悦团队决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冯阿婆进行治疗。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术后第二天,冯阿婆就扶着助行器下地走路了。   据统计,骨质疏松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走高。全球每年会有900多万人因为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其中髋部骨折发生1年后的死亡率可达20%~40%。   骨质疏松让骨头变“脆”   丁悦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通俗说,就是骨头像被虫子侵蚀的老树一样变得不再结实,因此受到很轻微的外力时都可能导致国家伴奏

  秋天早晚温差大,空气干燥,气候的变化直接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腺与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角质层水分减少,所以会感觉皮肤干燥、紧绷、脱皮等。“燥”为秋季的主气,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故见皮肤干燥、口鼻黏膜干燥、干咳等症状,治疗应以滋养阴液、润燥为主。   广州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刘敏怡主治中医师介绍,秋冬季节皮肤干皱起皮,是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皮肤问题,当我们皮肤的皮脂分泌不足,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粗糙,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伤,出现干皱起皮、脱屑、斑疹、丘疹这些类似于癣的改变,但并不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癣,而是乏脂性皮炎的表现。此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使用保湿乳,如鱼肝油、尿素霜、维生素E乳膏等缓解皮肤干燥引起的紧绷、瘙痒等不适感。另外,应避免容易造成皮肤水分流失的因素,如秋冬季节减少洗澡次数,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每次洗澡时间不能太久,洗完可全身涂抹润肤乳。生活应规律,不能熬夜,精神放松,内衣内裤等贴身衣物应使用纯棉材质、宽松,以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辣椒、胡椒等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可多食用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黑芝麻、雪梨、百合、银耳、国家伴奏

目前正是进补最佳时机,怎么补?很多人选膏方。浓缩了药材精华的膏滋,一天挖一小勺就够了,口感香甜服用方便。11月8日立冬当天,在省中医院举办的岭南膏方节就吸引了上万街坊前来。 不过,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适合哪款膏方吗?南方冬暖人体多内热,怎么补才不会上火流鼻血?广东省中医院的治未病专家杨志敏教授来为大家支招。 现代年轻人多体虚,不宜喝太多凉茶 在进补这件事上老广普遍觉得“体热”不宜补。杨志敏说,实际上,现代岭南人真正湿热的已经不多,户外劳作减少,长期室内使用空调,出汗少运动少,生冷蔬果冷饮吃得多,如果还用老方法喝凉茶祛湿下火,其实对身体伤害很大。冬天用合适的膏方补益身体,大有好处。 从环境上说,岭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水产物质丰富;气候炎热多雨,四季温差小。人们饮食上嗜食甘肥厚腻等海鲜发物,易助湿生痰,久之阻碍脾胃运化水湿,所以岭南人体质多有“上明而下虚”“寒生于中”。 杨志敏说,膏方从江浙流传到岭南地区,中医也根据地域气候环境特点和当地人的体质,对膏方成分进行了因地制宜的调整,比如减少胶含量、糖含量,显得更健康,加入一些适合岭南人肠胃动力不足特点的成分,比如春砂仁、巴戟天、陈皮国家伴奏

  1.“浪费”一点儿时间。焦虑感往往来自目标无法达成、效率低下、拖延,忙碌却不能达到预期,进而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产生了怀疑。这种时候,我发现不如干脆大大方方地浪费一点儿时间——去看一场电影或来一个短途小旅行。这与其说是“充电”,不如说是“给自己一点宽容和安慰”。   2.买买买,不如出去走一走。“双11”前后,到处是买买买的气息,其实很多快乐是不用花什么钱的。那天我去了朝阳公园,很普通的一个公园,但此刻美得像童话。   3.和朋友约会。网络时代,朋友间好似天天互相关注着,但一回想,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和好友见面,面对面地谈笑,一起喝酒,叮咚地碰杯、吃个热腾腾的火锅,是比任何行为都治愈的事。   4.好好做早饭。在早餐时间,享受一份喜欢且精致的食物,会让心情变好。   5.永远记得鲜花的力量。鲜花安静又有力量。这些年,无论住在哪里,房子大或小,忙碌还是悠闲,鲜花从没有在我的生活中缺席过。当然,如果有时间,去花市走一走,真的会心情大好。   6.偶尔打破一下生活习惯。所谓生活乐趣,其实也是在日常中努力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亮点,而这些小火花,有时候甚至只是小小的改变。比如换一换桌布;换一种穿衣风格国家伴奏

  一次堪称“惊心动魄”的手术近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完成。74岁老人因胸痛入院,发现心肌梗死后并发室间隔穿孔,也就是俗称的“心脏破裂”,危在旦夕。   记者获悉,患者初次胸痛发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耽误了治疗时机,幸好最终被救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指出,这个案例值得公众重视。如果她在出现胸痛症状就尽早就近至胸痛中心就诊,也许就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   心脏破裂前,74岁的钱奶奶并非没有收到过“警报”。今年8月,她曾发作过一次剧烈胸痛,但当时并没有重视。6天后,钱奶奶再次出现剧烈胸痛并伴有两次晕厥,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当地医院。初诊医院当即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通过胸痛中心网络医院系统联系,初诊医院联系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胸痛中心进行会诊,深夜为钱奶奶转院并启动抢救预案。   8月14日,杨艳旗教授及其团队在多学科密切配合下,成功为钱奶奶施行了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破裂修补、室壁瘤切除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具有起病突然、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杨艳旗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高血糖、吸烟、不合理膳食、过量饮国家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