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文化的宁波电视台 创新


更新日期:2016-06-03 01:36:05来源:网络点击:339073
摘要: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脱离企业管理、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要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建立企业的共同远景。
关键词:知识经济;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想融合的产物。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的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
一、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进展
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美籍日裔教授威廉·大内出版了他的专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该书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
1982年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他们提出,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他们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企业文化的要素有五项: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仪式;文化网络。
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的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
20世纪90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如:企业文化与组织气氛、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
二、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中,就有自己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如鞍钢宪法、大庆铁人精神等,当时虽未冠之以企业文化的概念,但实际上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但是多数企业忽略了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和基础。中国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 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包括各种符号、英雄、活动等。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 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成为现实,当今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至90年代,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们则把这种以高科技为先导的经济概括为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确切地说,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按照OECD的说法,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在这个时代,已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繁荣取决于自然资源、货币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不同,它把经济的繁荣建立在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上,也就是把知识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特点,从而,也将使以价值取向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技术创新不断。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需要转化成为学习型组织,国家需要大力鼓励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和行为,使整个社会保持一种锐意进取和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成为学习型社会。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制度创新使传统企业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转化,可以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巩固和强化,并最终使学习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和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企业学习的目的。知识只有作用于实践,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同时,也只有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扬弃,知识才能不断更新,适应人类改造世界的需要。一个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组织的知识,能否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知识,进行知识更新,将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促进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这样描述一个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人们不断地开拓他们的创造能力......新颖的、扩展型的思维模式被培育起来......而且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在一起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武器是让员工更快地学习,使企业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新境界。学习是一件自主的事,只有自主地、充满乐趣地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因此,在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化过程中,不应死板教条。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企业既不能盲目借鉴和引进,又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适应自身情况的学习型组织。
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的趋势。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素质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而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企业家的素质又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一些企业家快速崛起又快速倒下的“企业家短命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体制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外,企业家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创新,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又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综合,需要古今中外多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综合;要打开国际市场,还需要有对各国生活习惯和民风习俗的综合性了解与把握,单靠哪一门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都难以胜任综合创新的任务。实践证明,企业家只有具备了融通古今中外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管理经验与民风习俗,善于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智慧,才能具备不断创新的实力,获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共同愿景。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拥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事业目标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通过对目标的努力,员工精神文化逐步形成,概括、总结、提炼精神力量而得到确立,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会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本企业发展战略思考的基础上,既具有特色,又比较实在。围绕这一目标,培养企业全体人员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育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逐步形成。
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来自创新。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出现活力,在企业文化创新方面要注意不断吸收容纳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新的文化要素,不断融汇现代科学与教育的新质内涵,形成具有现代意识、现代知识、现代内容的新企业文化。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创新;二是要确定企业文化创新的机制,并以企业精神为统帅,指导企业不断创新。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一成不变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郭纪金.企业文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22-29.
2.李琪.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差异.改革,1999,:86-90.
3.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15-23.
作者单位:陈正林,华东石油局。

相关:

富士康加薪难敌文化修复富士康大幅度调高员工的薪水待遇颇让人疑虑,离开了企业文化的浸润,物质激励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而且会给企业背上沉重的劳动用工成本包袱富士康员工系列跳楼事件现在已尘埃落定,但是关于员工跳楼的原因众说纷纭,有..

广告传播为何没效果围绕受众习惯和心理筹划广告,直诉利益和集中投放增强效果在市场上很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经销商花了一笔钱做广告,但几个月下来销量还是没什么增长,于是经销商害怕了、怀疑了,不敢再投入广告,因为没有广告支持,市场..

上一篇: 【马冬晗】[时尚资讯] 时尚资讯
下一篇: 【腹黑大叔宠小妻】[浪漫言情] 浪漫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