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life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7:48 点击:986891

  几乎所有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慢病,需要长期服药,并且经常需要联合用药。但由于身体、年龄等原因,导致记忆、识别能力的下降,不少老人会出现忘吃药、吃错药的情况。这时,一个方便、小巧、随身可带的分类小药盒就派上大用场了。   这种分类盒一般分为一周或一月用量两种,即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儿女可协助父母将每天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老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吃了。如果不和父母住,去看望老人时,可以帮他们把一周的药量分好。   使用分类小药盒,是一种利于识别且非常方便的用药方式,能避免误服导致的剂量偏差。药盒盖子内可以放一张自制的服药清单,上面把所有要吃的药物写清楚,并在日历上标明服药次数,每次吃完后就“打勾”做记录,避免忘吃或重复吃。另外,如果药盒够大,还要把药品说明书放在里边,便于随时了解用药说明及提示。   药盒是直接接触药品的,尽量不要用金属材质,因为有些药会和金属发生反应。最好用食品级塑料材质的小药盒。温度和湿度都会对药品产生影响,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和灰尘后,药品可能变质,因此要保持药盒的隔潮隔热。尤其要提醒老人的是,不要把药盒揣在贴身口袋里,否则长时间贴着身体my life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主任 于景献 失眠分很多种,“早醒”就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失眠症状,其表现是上床睡着一段时间后,凌晨2~3点突然醒来,如同早晨起床一般清醒,再也难以入睡。不少老人在床上开始胡思乱想,烦躁苦熬到天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给身心带来严重困扰。 中医认为,人在子时(23点~1点)胆经最旺,是胆汁新陈代谢的时辰。“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能使人晨醒后头脑清醒、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久不入睡,易患肝胆病症。丑时(1点~3点)肝经最旺,肝藏血,卧则血归于肝,丑时不能入睡,时间久了人就面色青灰、情志倦怠,易患肝脏疾病。寅时(3点~5点)肺经最旺,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肺朝百脉”送往全身,人在清晨便可面色红润、精神充沛。老人醒得太早,容易肝气郁结、肺火过旺,影响健康。如何改善失眠早醒? 若经常凌晨早醒,可通过按摩大鱼际祛火助眠。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下至掌跟,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被称为“大鱼际”,能祛心肺之火,也称“保命穴”。建议老人准备几个核桃,每天闲暇时一手捏住核桃,用其表面的棱条用力蹭磨另一侧手的大鱼际,my life

有好的身体才能享受生活,对老人更是如此。然而上了年纪,很多老人受到腿脚不便的困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温建民介绍,其实这些都是“运动障碍综合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关节脊柱疼痛、下肢疼痛麻木、关节脊柱活动受损、平衡能力减弱以及步伐缓慢。当人体出现以下7种情况时,可能警示腿脚退化:曾在家中绊倒或滑倒;上楼梯必须扶扶手或使用拐杖;单脚站立无法穿袜子;持续走路超过15分钟就非常累;总是没办法在绿灯时间穿过马路;提2公斤重的东西走路很吃力;做家务时感觉困难,需器械辅助 。 老人出现这些情况,大概有3方面原因:1.脑部问题:有些老人有轻微的脑梗和腔梗,这会影响人走路的平衡,导致肌肉退化等问题;2.骨关节疾病:随着年纪增长,关节功能退化或由于痛风等问题,易导致关节部位的疾病,从而出现走路易绊倒、上楼要扶扶手的情况;3.摄入能量不够:老人代谢慢、胃口小,吃得少,这也是导致肌肉没有力量的一个因素。 年过50就要注意这些问题,但如果出现也不必太过紧张。尽早就医解决疾病问题,逐步调整日常生活状态。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力量训练,比如靠墙静蹲。每天晒晒太阳,活动关节,做一些刺激血液循环的动作my life

学业压力重,智能电子产品诱惑大,睡不够觉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晚上睡得晚,白天补觉的效果并不一定好。美国、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夜猫子”型青少年由于生物钟紊乱,即使早上起得晚,睡眠时间够长,也会增加肥胖风险。 美国凯撒医疗中心、哈佛医学院睡眠医学部、德国蒂宾根大学新生儿学部等机构在美国招募孕妇志愿者,在她们的孩子出生后进行跟踪随访。研究人员对其中804名12~17岁的青少年(418名女孩和386名男孩,平均年龄13.2岁)进行身体活动数据采集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惯做“夜猫子”的女孩,腰围比作息正常的女孩平均高出0.58厘米,体重指数高0.16;她们的入睡时间与正常作息时间每差1小时,腰围会高出1.19厘米,体重指数高出0.45。该现象在男孩中并不明显。 该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及睡眠类型对青春期体重有重要影响,未成年女孩更容易因生物钟紊乱导致肥胖,因此建立规律的作息模式非常重要。my life

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诠释了独饮自斟的洒脱意境,但来自日本的一项最新研究提示,比起与人同酌,独自喝酒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更大,患脑中风的风险更高。 日本上班族素有下班后去喝一杯的文化。厚生劳动省的研究团队以1.9万名40~60岁、有饮酒习惯的日本男性为对象,进行了为期10年的追踪调查。参试者接受问卷调查,对社交广度/频度、密友人数、性格特质等问题进行自我描述。研究人员根据问卷评估得分,对参试者进行饮酒习惯倾向的分组。10年随访期间,有629人患上了脑中风,207人患上了缺血性心脏病,836人被诊断为循环器官疾病。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滴酒不沾者,同样是每天喝两瓶以上啤酒的情况下,与人共饮者脑中风发病率为1.2倍,独自饮酒者发病率却达到了1.9倍。 研究人员提醒,饮酒有害健康,在没人陪伴一起开怀畅饮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一个人喝闷酒。(郭桂玲)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