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7 07:54 点击:983449

  夏秋之交,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由于季节交替、温度变化,初秋养生尤其要注意以下4点。   少辛增酸。燥为秋季主气,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燥气易伤肺,此时人们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喉干涩、咳嗽多等问题。建议平时饮食应“少辛增酸”,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可多服用一些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酸味食物,如银耳、雪梨、枇杷、百合等,少吃葱姜等辛味食物。   早睡早起。初秋,天气由热转凉,出汗逐渐减少,代谢较夏季减慢,机体进入休整状态。此时,人们经常有疲乏之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为缓解这一不适,建议大家调整好起居作息,注意早睡早起,适当增加休息时间。比如,晚上提前入睡1小时,中午保证有质量的午觉,以养精神。   春捂秋冻。古语有“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保健的角度看,练习“秋冻”,可增强心肺功能,提升机体适应和抵御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建议不要过早增加衣服,适当接受一些凉爽刺激。不过,“秋冻”应有节制。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时应添衣保暖。   户外走走。秋高气爽的天气,清爽宜人,大家可以多到户外走走,勤晒晒太阳,这样做可提升机translational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女性感觉自己眼睛变小了,这可能是真的。有报告指出,人在25岁以后眼睛就逐渐变小,15年后眼睛变小约20%。日本综合类网站“活力门”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行为会让眼皮松弛,逐渐让眼睛变小。   1.长时间看电脑和手机。电脑屏幕和智能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眼睛长时间暴露在蓝光下,就会引起眼疲劳,使揉眼睛和触摸眼睛的次数增多,导致眼周肌肉僵硬,血液循环变差,眼睑容易浮肿、下垂,眼睛就变小了。   2.爱揉眼睛或经常触摸眼睛。生活中有些人喜欢揉眼睛,亦或是患有花粉症,有的人还有用拔毛器修理眉毛等习惯,都会增加接触眼睛的频次。即使是1天触摸眼睛几次,随着年龄增长,也会累积成相当多的次数。眼睑是由穆勒氏肌控制着开闭功能,如果频繁擦眼或触碰眼睛,穆勒氏肌受损变得松弛,就不能很好地支撑眼睑,继而眼睑下垂,眼睛就变小了。   3.眼睛四周干燥。眼睛的周围皮肤比脸颊薄,较为敏感,用毛巾或手绢擦一擦就会干燥,易受损,肌肤本身的弹性也会失去。这种情况下,眼睛就容易变小。   4.骨盆歪斜和姿势不好。很少有人会把骨盆歪斜、姿势不好与眼睑松弛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这样做会造成脖子或脸部translational

一个国际团队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说,儿童时期语言能力更强与心理健康程度更好之间存在关联,那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孩子更可能出现抑郁等问题。研究人员因此认为帮助儿童发展语言能力可能有助心理健康。 这项近期发表在美国学术刊物《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上的报告说,研究团队分析了南非一个贫困地区的200名13岁儿童的情况,发现语言能力低的儿童更易出现程度深的抑郁症状,而语言能力强的儿童自我评价更高,研究还发现语言能力低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之间存在较强关联。 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巴斯大学心理学博士米歇尔·圣克莱尔说,希望广大父母能充分认识语言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有时候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干预措施,就能降低孩子可能因语言能力发展迟缓而面临的心理风险。 (胡珍)translational

  “好吃不上火”的港荣蒸蛋糕真“火”了。因被查出丙二醇含量超标,港荣蒸蛋糕登上了微博热搜。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了一则食品抽检报告,报告称10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就包括港荣蒸蛋糕。有报道称,丙二醇属于低毒类,长期过量食用可能有引起肾脏障碍的危险。   丙二醇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蛋糕里需要添加丙二醇?长期食用该物质真会引起肾脏疾病吗?记者为此咨询了相关专家。   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中   “丙二醇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起到乳化、稳定、凝固作用。”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说。   丙二醇属于有机化合物,通常是略有甜味、无臭、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吸湿,并易于与水、丙酮、氯仿混合。其黏性和吸湿性好,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工业中。   在食品工业中,丙二醇主要用作食品乳化剂,且是调味品和色素的优良溶剂。在医药工业中,丙二醇常用于制造各类软膏、油膏的溶剂、软化剂等。此外,丙二醇也用作化妆品的溶剂和软化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丙二醇的功能为稳定剂和凝固剂、抗结剂、增稠剂等,糕点中丙二醇的最大使用量为3克/千克。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translational

9月23日,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科技日报记者22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全国秋粮已陆续开始收获,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除局部遭受旱涝灾害外,大部地区作物长势好、呈增产趋势,再加上夏粮、早稻已丰收到手,如果后期不发生寒露风、台风等大的自然灾害,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 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为2263.6亿斤,1962年稳定在3000亿斤以上,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超过6000亿斤。此后一路攀升,到1996年首次突破10000亿斤大关,2012年迈上12000亿斤台阶,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7.8亿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了1万多亿斤。 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209公斤,2018年增加到470多公斤,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况下,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十分不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原始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transl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