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29 08:14 点击:965838

身体不适,不想出门,手机上下单,一些常见药即可送货上门。近日,《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提交审议,再度关注药品的网络销售。其中,《修订草案》增加新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通过网络销售药品,应当遵守本法药品经营的有关规定;疫苗、血液制品、麻醉药品等不得在网上销售。 网络售药便利多多,站在患者角度,尤其是重病或慢性疾病患者,他们不用频繁地去医院排队拿药了。除了便民利民,网络售药也将改变传统的药品销售模式,减少药品制造商和患者之间的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品价格。根据商务部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七大类药品零售市场总额达到4003亿元,而互联网医药销售额就达到了1211亿元。 应该说,网络售药确实找准了部分患者求医问药的痛点,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此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电商和药商平台,消费者直接用宠物狗的照片当处方都能成功购买到处方药,可见平台处方审核并不到位。这样的市场乱象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网络售药特别是处方药的售卖,不宜一刀切禁止,而要以互联网思维不断求索。首先,要确保网上销售的处方药都是基于真实的处方。对此,有关东平县

 7月底,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接连发布5份税务处理决定书。该5份税务处理决定书显示,共有70余家药企虚开增值税发票近300份,虚开增值税发票份数前三名的药企分别是石药集团24份[包括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石药集团中诚医药物流有限公司、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22份、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19份。   4月30日,康美药业“爆雷”,近300亿元货币资金“不翼而飞”。医药企业财务问题引起社会关注。6月4日,财政部官网公布消息,财政部将于6~7月组织部分监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对77家医药企业展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剖析药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利润构成,揭示药价形成机制——药企财务检查“风暴”掀起。8月16日,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上市公司康美药业涉嫌财务造假,涉案金额巨大,立案后证监会集中力量进行查办。   药企财务真实性问题的背后,牵扯的是药价虚高。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管局副调研员缪宝迎表示,之前药品流通实行多票制。药品出厂后经“层层盘剥”,导致其最终价格虚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多票制已改为“两票制”,以去除中间代理商“盘剥东平县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8月1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医保局将推动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8月12日,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建议的公开答复中,国家医保局释放出医用耗材一致性评价的信号。 一场医用耗材价格改革战役打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评价,这场改革要“让耗材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将改变医用耗材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公立医院再历“不眠夜” 6月15日,北京市近37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时隔两年多,继2017年4月北京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后,数千家医院再次经历“不眠夜”。 如今,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落地已2个月。近日,在2019北京健康大会期间,北京市卫健委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德娟表示,目前改革推进符合预期,医疗机构秩序井然,药品和耗材正常供应。改革以来,全部监测单位门急诊次均卫生材料费比去年同期整体降低5.7%。 今年7月,浙江发布《浙江省省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8月1日起,杭州市13家省级公立医院正式实施改革。据悉,改革将通过压缩不必要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使用量、控制不必要的检查检验等腾出空间,并东平县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戒烟5年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将近40%;如想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程度,需戒烟5至25年。 范德比尔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分析8770名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市居民1954年至2014年数据后得出上述结论。 研究人员把每天至少抽一包香烟、吸烟至少20年的人定义为重度吸烟者。研究发现,与还没有戒烟的重度吸烟者相比,已经戒烟的重度吸烟者5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可降低39%。如果想将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降至与从未吸烟者相同的水平,戒烟时长因人而异,少则5年,多则25年。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载的文章中写道,先前研究显示戒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联。美国现行临床指南认为戒烟5年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类似于不吸烟者,而这项研究的发现与指南不一致。不过,对吸烟者而言,“哪怕是吸烟数十年的‘老烟枪’戒烟,心血管系统开始以较快速度康复。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多年,因而现在正是停止吸烟、采取其他措施促进心脏健康的好时候”。(王鑫方)东平县

通过应用体外模拟人类胚胎着床培养体系,并与高精度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相结合,我国专家首次阐述了人类胚胎着床过程(受精后第5天~第14天)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和DNA甲基化动态变化规律,解析了围着床期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课题组和汤富酬课题组合作取得。8月22日,相关研究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人类胚胎发育起始于精卵结合,受精卵通过多次卵裂,发育为由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组成的囊胚。人类囊胚着床一般发生在受精后的第5天~第7天,胚胎与子宫内膜黏附并逐渐侵入,才能继续发育形成胎儿。自然妊娠情况下,20%以上的概率会发生停育或流产。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为40%左右,即使经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选择染色体正常的胚胎进行移植,仍然会有一半左右的胚胎着床失败或早期流产。发生上述问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期胚胎的发育异常。而既往对着床过程的研究通常使用小鼠等模式生物进行。根据国际公认的“14天原则”,对人类胚胎的研究允许到受精后14天。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很难获得早期着床后(受精7天~14天)的人类胚胎,人类围着床期胚胎发育的过程仍然是一个“黑匣子”。 该研究借助人类胚胎体外长时培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