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4 13:04 点击:964887

国家医保局、人社部近日共同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药品目录》分为凡例、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五部分。 本次发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共纳入892个。《药品目录》共调出150个品种,其中约一半是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其余主要是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经过专家评审,确定了128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独家产品。下一步将在确认企业的谈判意向后,按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谈判,将谈判成功的药品纳入目录。(记者叶紫)短租网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来说,“答题”的难度和挑战更甚。 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近年来,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解医改难点,推动医改向纵深挺进。从“三医”联动到分级诊疗,从抗癌药降价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创新,中国医改成果不断释放民生红利。 没有捷径,唯有攻坚,中国的医改答卷拿到了高分——世界卫生组织评价称,中国新医改方案为世界解决基本卫生覆盖问题贡献了可借鉴的路线图。 “强基层”加速 医疗资源下沉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看病难”一直是中国医改的“硬骨头”。如何缓解大医院的压力,让基层医疗机构“强起来”,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对此,中国综合施策,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到建设医联体,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各地医联体建设快速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渐普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正在形成; 目前,短租网

准妈妈施女士近期睡觉翻身、转头时就眩晕,感觉天旋地转,完全不敢睁眼,不敢动,突然起床时又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站立不稳,症状反反复复不见好。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科,由于她晕得厉害,又不能按常规吃药、输液、做CT检查等,急诊科医生马上联系了该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副主任医师余孝君紧急会诊。 “患者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每次持续时间较短,不超过1分钟,症状与体位改变明显相关,平卧不动时症状明显缓解,这个情况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性大。”余孝君介绍说。经过仔细问诊、查体及便携式视频目镜等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过特殊的手法复位以及心理安抚后,不到一小时,施女士的头晕症状基本消除,并且活动自如。 余孝君解释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称作耳石症。耳石是体内正常的碳酸钙结晶,又称“位觉砂”,正常情况下它待在内耳的椭圆囊内,是人体感受重力、维持人体平衡的重要器官之一。如果人体出现炎症、外伤、骨质疏松症、内耳缺血、内分泌代谢异常等导致耳石附着不好时,它就容易脱落到内耳的各半规管内。当头位重力变化时,它在内耳内流动刺激内耳异常兴奋导致剧烈眩晕。 “孕妇若感觉眩晕,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短租网

  “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可以治愈近视!”“一旦戴上眼镜就无法摘掉,而且度数会越戴越深!”……暑假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峰期,然而,不少家长对近视的防治存在各种认识误区。对此,相关专家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名师讲堂上表示,近视问题关乎到每个孩子,家长们应当主动更新知识,咨询正规眼科医生,以科学方式来应对当前孩子的近视问题。   薪豫今年12岁,近视度数已高达750度。“我女儿5岁时做过一次散瞳验光,那时就检查出有100多度的真性近视,但我们也没太重视。等到半年后上小学再验光时,就已经到400多度了!”薪豫爸爸说起此事,后悔不已。   “我们小时候是‘不着家’,现在的小孩是‘不出门’;我们小时候玩的都是单双杠、沙包、乒乓球,现在小孩玩的是手机、平板、电脑。”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杨智宽教授指出,“当前,小孩子的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近视的诱因成倍增加。而许多父母仍抱着陈旧观念,对孩子的视力关注度也不够”。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短租网

  如今,养生保健正成为一种潮流。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将具有某些保健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作为保健食品,按照特殊食品管理方式加以严格管理。   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病,更没有神效。但是,在部分违法企业的操作下,保健食品简直成了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商家虚假宣传、夸大功效,更有甚者为了增强产品功效,非法添加药物,坑害消费者。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很多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是根据产品包装来选择购买的。可以说,产品包装是消费者直接获取产品信息的途径,标注的内容是否真实、清晰、完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选择。   现行的保健食品标签管理,虽然要求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但标签上仅仅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而且声明标注的位置和大小也没有具体规定,企业往往将其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字体也很小,让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营销行为有了可乘之机。消费者反映,声明信息不直观、标注位置不醒目、警示作用不强,很难引起注意,容易被“忽悠”、被欺骗。   针对这一现象,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发文要求,从2020年1月1日起,保健食品包装上必须印上“保健食品不是药物短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