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21:35 点击:958651

别让出生缺陷毁了下一代 孕育新生命的过程是艰辛的也是美好的,因为有爱才有了生命的延续。人们对小天使的降临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和期盼,活泼可爱、聪明伶俐、身体健康……然而,在医院的产科门诊,对于父母来说,“噩梦”般的出生缺陷远比想象中更为常见,这注定是个复杂而又沉重的话题。本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专家们为您讲讲如何将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出生缺陷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虽然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57%)接近,但因人口基数大,仍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新增病例约90万例,平均每30秒就会有一个出生缺陷患儿出生。 谁是出生缺陷的幕后黑手 出生缺陷也被称为“先天性畸形”,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从轻微到严重,有超过4000种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疾病可造成患者长期残疾,对个人、家庭、卫生保健系统和社会都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出生缺陷排名第一的是先天性心脏病,余下顺位分别是:多指/趾、总唇裂、马蹄内翻、尿道下裂、脑积水、小耳、肢体短缩和直肠肛门闭锁或狭窄等。 出生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分类也因发生部位有所不同。例如心脏畸形、神供养

一些有肥胖、慢性高血压等风险因素的孕妇在妊娠期容易患糖尿病。英国在这方面的一项新研究说,孕妇采用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在妊娠期患糖尿病的风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在2014年至2016年间调查了英国的1252名孕妇,这些孕妇均有代谢性疾病风险因素,如肥胖、慢性高血压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这意味着她们在妊娠期出现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较高。 这些孕妇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取地中海饮食,减少了红肉、黄油、奶油的摄入,同时避免含糖饮料、快餐和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对照组则照常饮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地中海饮食组女性在孕期的增重少了大约1.25千克,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了35%。 地中海饮食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方式,强调多吃坚果、橄榄油、果蔬、鱼类、非精制谷物、豆类等食物,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国家。 研究人员说,虽然地中海饮食似乎没有改变先兆子痫等某些妊娠相关疾病的风险,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来说,这种饮食方式还是有降低发病风险的效果。供养

近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访省城部分医院了解到,正值夏秋交替,白天气温高,气候炎热,紫外线对皮肤伤害强,不少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因此“中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这两天腿上被蚊子叮了,没想到起了这么大一个包,就像水疱一样。”8月8日,在山医大一院皮肤科门诊,不少人因为过敏性皮肤病前来就诊。山西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夏秋季节,是蚊虫活跃和大量繁殖的时期。蚊虫叮咬后,患者皮肤上最常见的表现为红色肿胀的疙瘩,少数表现为类似水痘的水疱,搔抓后还会引发脓疱疮。“被蚊虫叮咬后,应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及时使用抗过敏药物。”山医大一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郑瑞说。 郑瑞提醒,夏秋时节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由于汗液呈酸性,许多金属易与汗液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皮肤过敏。还有些人对铬、镍、银等金属敏感,加之首饰不常清洗,常常出现脱皮、红肿等症状,引发接触性皮炎。所以,经常佩戴的首饰一定要定期清洗,运动、睡觉时,最好取下,防止汗液等对饰品的侵蚀。如果有过敏反应,应停止佩戴。 郑瑞介绍:光过敏主要分为两种,即光敏反应和光毒反应。“光敏反应,是说有的对光线敏感的人,皮肤暴露在光照下,产生过敏现象。而光毒性反应,则是供养

为避免垃圾乱堆、垃圾围城现象,北京市大兴区自去年起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大兴区共建立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1座、临时资源化处置场27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已累计生产再生产品4788万吨,应用4352万吨,利用率达到90.89%。(8月11日《新京报》)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年产18亿吨建筑垃圾。这么多的建筑垃圾,是怎么处理掉的?处理掉了会浪费几多资源?耗费多少处理成本?其中,又有多少变废为宝,进行了再生利用呢?然而,从资源化利用来看,我国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如此语境下,北京大兴共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场28座,九成建筑垃圾实现再利用,可以说是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的可研样本。 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寿命短,由此便派生出“两多”:重复建设多,建筑垃圾多。特别是,我国在建筑垃圾再利用方面,刚刚兴起探讨试点之势,尚未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很显然,建筑垃圾用于再利用的极少,绝大多数建筑垃圾被无奈地粗放填埋和堆放,不仅浪费巨大,花费惊人,也不利于环境保护。由此,笔者想到了日本的建筑垃圾“再生术”,实在是令人艳羡。供养

天已立秋,气温逐渐不再酷热,伴着连绵秋雨,正是出游的好时候。这个时节的野外,特别是在山区会有各种新长出的野蘑菇,有些“吃客”为了寻求美味去采食野生蘑菇。石市疾控中心昨日发布健康提醒:野生蘑菇可能有剧毒,请勿采食。 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与食品营养所所长赵伟介绍,蘑菇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有毒的蘑菇有几百种。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尤其是野生蘑菇,普通人很难分清哪些有毒,容易误食中毒。有的毒蘑菇外观与无毒的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食用毒蘑菇中毒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对脏器损害最大,甚至导致死亡。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摘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或食用。如误食毒蘑菇中毒,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