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7:11 点击:922599

风湿疾病多属于慢性且难治性的疾病。对于这一类的疾病除了应坚持规范治疗外,更应注意长期、合理的疾病管理。河北以岭医院风湿二科主任郭刚提醒,风湿病首先应诊疗规范化,这是诊疗方案合理科学的保证,因此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规范就医;其次应诊疗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特点、同一疾病不同患者的体质差别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再次还应实现治疗手段的综合化,这是因为对于病情较重以及难治性症状,任何简单或单一的治疗手段都不会实现满意疗效,这就需要治疗手段的综合化,例如中西医、内外治相结合等;还有要注意的就是诊疗方案的连续化,即建议风湿病患者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应根据定期动态监测症状变化和病情活动指标等调整用药方案。(记者 向然)戗

儿童哮喘是指发病年龄在0-14岁之间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其发病大多与接触过敏原或病毒等感染诱发有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身体及免疫正在不断发育、完善,因此早期、规范的积极防治对于哮喘的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医生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过敏或哮喘症状,即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哮喘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导致治疗的延误。因此,如果发现以下情况,也要想到哮喘的可能,及时带孩子就医:反复咳嗽超过一个月,以晨起和夜间咳嗽为主,咳嗽常为刺激性干咳,应用抗生素无效;对某些刺激性气味过敏,出现喷嚏、咳嗽,对海产品、某些热带水果、部分药物过敏;运动、感冒、吸入冷空气或进食冷饮后易出现刺激性干咳、胸闷;有经常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等症状,晨起发作明显或有明显季节性;有明显的湿疹史、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等。 戗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翠教授表示,青春痘(痤疮)可能对青少年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早治疗、正确治疗青春痘学名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青少年发病率高。痤疮发病主要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免疫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的发病还受内分泌、情绪及饮食等因素影响。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张翠教授对此表示, 痤疮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常伴有毛孔粗大和皮脂溢出。临床表现不一,从毛囊口处的粉刺到炎症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严重者还易形成疤痕、面部黑色素沉积。痤疮不仅影响人的美观,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也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心身疾病。 日常生活中,正确的饮食及护理对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很重要。建议少摄入甜食或油腻油炸食品、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适当运动,避免久坐,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保持大便通畅,选择合适的面部清洁及护理产品。忌用手挤压、搔抓粉刺和炎性丘疹等皮损。 避免上述诱因,痤疮仍不消退的患者,正确选戗

夏季天气炎热,食欲变化大,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易控制。而血糖升高时,一旦遭遇细菌侵入,身体极易出现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长期高血糖还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过早死亡。 因此,夏季糖尿病患者马虎不得,一定要提前预防。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危害大 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已成为仅次于脑血管和肿瘤之后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本身对患者的危害不是很大,但很容易引起可怕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脑血栓、脑梗阻、心肌梗塞、肺结核、肝硬化、尿毒症、坏疽、足病变等。还有因糖尿病引起的失明、坏疽、截肢和肾功能衰竭,往往比一般肾病可怕十几倍。 而且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也抑制了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攀升,患者人数达到1.3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 专家提醒,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容忽视。“早期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频、轻度口干,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感觉到疲劳,特别是上下楼的时候更是戗

家住杭州临安的曹女士(化名)今年28岁,160cm的个子,134斤,素来身体倍儿棒。她在一家企业做财务工作,最近她看到同事在吃一种减肥药,名叫“酵素梅”,看着同事吃了几个月,减肥效果不错,她也心动了,请同事替她从网上买了几盒,自己也开始吃起来。 十天左右,她感觉全身无力,以为是中暑了。在手臂上刮了刮痧,似乎略有好转,可过了两天,她不仅身乏体困,连胃口也变差了,而且情况还在不断变糟,晚上还会呕吐,小便也变黄了,还伴有皮肤瘙痒,这下她知道自己肯定遭殃了。 于是,她急忙赶到临安区人民医院就诊,血检发现各项肝功能指标异常。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她连夜赶到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 市西溪医院肝病科副主任金巧菲接诊了曹女士,通过仔细问诊及检查,初步认定这是一例药物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才出现了没有力气、胃口差、小便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据悉,“胆汁淤积性肝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生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肝内胆汁淤积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曹女士经系列检查结合病史,基本考虑是“酵素梅”惹得祸,导致了药物性肝损害。据了解,“酵素梅”是青梅通过加入多种特殊物质经多道程序加工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