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培训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8:36 点击:902237

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便治疗,病死率仍高达30%~50%。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感染后,会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甚至死亡。生活中,预防破伤风一直是一个既容易被忽视又容易被误解的话题。有人认为,只要有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也有人认为,小伤口没什么,不需要理会。结果往往前者草木皆兵,后者却有可能因此丧命。就破伤风针的一些知识,《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王传林。 1.主动预防大于被动免疫。王传林介绍,老百姓说的“破伤风针”,指的是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它们都属外源性抗体,在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中起被动免疫的作用。“被动免疫只是应急的、救命的,不是主要的预防手段。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主动免疫才是最可靠、最经济的预防办法。”王传林解释说:“只有从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高风险伤口病人,才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一般需接种3~4针)的10年内,若有外伤,则无需再打破伤风针。即便过了网络工程培训

如何改善放化疗导致的副反应,是改进癌症治疗效果亟待解决的难题。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香薰等辅助疗法可对此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成果已于不久前召开的美国肿瘤护理协会年会上公布。 该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组织开展,研究人员希望查明香薰疗法等整合医学方式,能否缓解放疗患者通常会遭遇的疼痛和焦虑问题。为此,研究人员招募了50名接受宫颈癌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让她们在放疗开始前接受精油香薰及30分钟的足底反射疗法。初步数据显示,使用香薰及反射疗法的无创治疗方式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参与者报告疼痛水平下降了60%,焦虑水平下降了20%。该研究的首席研究者、肿瘤临床护理专家丽莎·布莱克说,由于放化疗可能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和焦虑,以至于坚持治疗变成了一种心理和身体上的煎熬。“我们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无需在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增添药物,就可以通过整合医学技术减轻他们的疼痛和焦虑。”▲ (李 伟)网络工程培训

美国《营养学前沿》杂志刊登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会增加罹患肠癌的风险。 食品添加剂E171(二氧化钛纳米颗粒)是口香糖和蛋黄酱等900多种食品中使用的一种有增白作用的食品添加剂。为确定其对健康的影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教授沃尔切赫·赫扎诺夫斯基博士及其研究小组,以实验鼠为对象展开了针对E171作用的详细研究。在经过了肠道菌群检查、血浆代谢筛查、纳米活体成像以及生物膜可视化等检测后,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含有E171添加剂的食物会显著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引发炎症性肠病,增加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赫扎诺夫斯基博士表示,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健康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新研究提供的关键证据证明,经常食用含有E171 的食品会显著增加肠癌等肠病的风险。▲ (金 也)网络工程培训

湖南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二科责护组长 龙璇毅 □主治医生 欧阳尚 腿肿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而引发血栓的除了血管问题外,还有可能是肿瘤。 刘女士最近一段时间腿肿得厉害,走几步就胀痛,就诊后,医生在治疗血栓的同时查明,引发她深静脉血栓的竟然是盆腔肿瘤。从医理上看,肿瘤细胞能直接或通过促凝物质间接激活凝血系统,造成血液高凝状态;而盆腔肿瘤所处的位置,容易压迫下肢或下腔静脉,造成血流减慢。血液滞流加上高凝状态,就成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因。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可导致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影响动脉供血,导致肢体坏死。 一般认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患病人群包括:超重或肥胖、久坐、长期卧床、抽烟、高龄、有静脉血栓家族史、妊娠、合并肾病或风湿免疫疾病、长期口服激素或避孕药物等。因此,如刘女士一样仅仅出现下肢肿胀症状的患者,特别容易忽视盆腔肿瘤的排查。 盆腔肿瘤是盆腔部位肿瘤的统称,包括结直肠肿瘤、膀胱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女性还有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男性主要是前列腺癌。尽管女性盆腔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盆腔肿块等,如果突网络工程培训

专家分析,首次性行为年龄提前、不安全性行为可能是原因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 张志将 记者 高嘉悦 宫颈癌是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情况下,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所以传统观点认为中老年女性是宫颈癌的高发人群和重点干预对象。近日,有学者研究发现,宫颈癌在我国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年女性,尤其城市青年女性,已成为我国宫颈癌防控新的重点人群。 湖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魏敏主任和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周薇等学者,通过分析1987~2014年间我国宫颈癌死亡患者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后发现,城市中老年女性(55岁以上)宫颈癌的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青年女性(25~54岁)宫颈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2.1%~5.5%;在我国农村地区,宫颈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青年女性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中老年女性。该发现目前已正式发表在美国内科学会《普通内科学期刊》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武汉大学健康学院预防医学系教授张志将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结合其他研究可以发现,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多产、多孕等传统危险因素不再能解释宫颈癌在城市女性中的年轻化趋势。目前已明确,人乳头网络工程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