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4:34 点击:896570

扑通、扑通、扑通,当你的心脏欢呼跳跃时,只能任其自由狂奔?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能量,心跳就是其中一个。如今,利用心跳发电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正借助科技的力量照进现实 前不久,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一篇论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李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及其同事联合研发的一款可植入式自驱动心脏起搏器:无需电池供能,仅从心脏搏动中就能收集足够的能量,确保心脏起搏器工作。这项突破意味着,诸多患者今后不必再为更换电池失效的起搏器遭受多次手术之苦了。 现实:锂电池笨重寿命短 提起心脏起搏器,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然而,包括心脏起搏器在内的众多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由锂电池供能,笨重坚硬,续航能力有限。 “以普通心脏起搏器为例,电能供给只能维持7至10年。其中,电池占据了起搏器50%以上的体积和60%以上的重量。”李舟说。由此带来的问题绝不仅是换块电池那么简单。由于心脏起搏器位于人体内,一旦电力耗尽,就需要开展手术才能更换。对于患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痛苦的体验,甚至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鉴于医疗人才依然普遍存在缺口,相关基础工作还有待夯实,家庭医生的推行不必一味追求数量,应稳扎稳打,把重心转向签约家庭就医体验的持续改善上,把全科医生和护理队伍培养好,用机制留住人,搭建好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家庭健康数据认真地管理起来 自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家庭医生”一度成为热词,一些城市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数量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医疗服务是人对人的服务,其改善和提升有一个过程,急不得也快不了。推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基层社区医院的力量,这个力量往往体现为全科医生的数量和水平,以及专业护理队伍的配备状况。即便是一线城市,相关方面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北京市目前常住人口2100万左右,全市家庭医生才6378人。以二线城市成都为例,市区一个镇常住人口7万人,其中需要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达6000余人,即便将这个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建成10个家庭医生团队分片负责这些患者,每个团队也将照护600多名患者。鉴于医疗人才依然普遍存在缺口,相关基础工作还有待夯实。所以,家庭医生的推行不必追求数据的亮丽,应稳扎稳打,把重心转向签约家庭就医体验的持续改善上。 平时,家庭医生是患者身边的健康管理者。从目前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脑肿瘤备受忽视,但事实上,以脑胶质瘤为代表的脑肿瘤是当前我国癌症攻坚战中最难攻克的癌种之一。”5月是全球脑癌关爱月,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综合治疗病区主任李文斌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脑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脑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一直是诊疗难度最大的疾病之一。据柳叶刀子刊《神经病学》(Neurology)研究文章显示,全球最大规模脑肿瘤统计发现,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双双第一,脑肿瘤防治任重道远。 “脑胶质瘤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5%左右,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李文斌说,由于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并无特别显著的界限,手术很难完全切除,且相较于其他癌种,脑胶质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容易复发,患者整体生存期特别短。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胶质母细胞瘤是脑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占所有胶质瘤的一半和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15%。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15个月,患者5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基因关系到人的外貌、智力、性格等方方面面,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它对健康的影响。”5月25日,在2019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国际研讨会上,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季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精准医疗是基因技术一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它意味着治病将从“对症下药”向“对人下药”转变。 专家认为,尽管基因治疗已经在诸如脑胶质瘤治疗领域开展了临床试验与应用,但离全面基因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且伦理约束和未知科学风险都在限制基因技术直接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现下医学最火的名词之一,精准医学代表了新一代医疗模式和解决方案的前进方向,精准医疗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基因技术尤其是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大前提。 基因组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多年前,苹果教父乔布斯在确诊胰腺癌后,曾经花费10万美元进行个人基因组测序。而今天,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普通老百姓只需花费数千元就可以体验个人基因组测序。 伴随着精准医疗发展的还有基因修复的突破。基因修复技术指的是DNA修复,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可使DNA结构恢复原样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发起了“5·25全国护肤日”暨皮肤健康公众科普系列活动,告诉你护肤也要有“科学范儿”! 皮肤科专家特别指出,每到夏季,有关清洁和防晒的护肤误区总是会让不少人“中招”。其实,只要了解皮肤背后的一些科学知识,就能有效预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利说,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表皮结构的最外层为角质层,具有锁住水分和抵抗各种皮肤表面病菌入侵的作用。作为皮肤屏障,它一旦被破坏,皮肤就会干、红、痒、易过敏等,并加速老化。 不少专家指出,正是因为角质层的特性,夏季过度清洁或频繁用爽肤水、喷雾补水都不科学。过度清洁会破坏角质层,导致皮肤薄红、血管扩张、逆光疹等,陷入“遮盖-清洗”的恶性循环。而爽肤水、喷雾等虽能直接补充角质层的水分,但很快会蒸发,过度使用还会存在冲刷掉天然皮脂膜、导致皮肤干燥的风险。 “很多皮肤病人是中老年男性,因此男性也应该注意防晒。”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黎教授提醒说,无论男女都应一年四季做好防晒。 今年护肤日的主题是“重视皮肤屏障,科学护肤”。专家提示,保护皮肤屏障应避免下述行为:不恰当地选择及使用面膜湿敷、深层清洁、热现代主义建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