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5 09:16 点击:896567

5月22日下午3时40分,北京地铁10号线三元桥站,一名女士手拿着一份盒装冰淇淋进入了地铁车厢。旁边的人看了她几眼,都没有说话。不远处站着一名乘务管理员,向女士这边瞅瞅也没有说话。女士一直在吃,直到呼家楼站下车。而车厢内,拿着奶茶、饮料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乘客还时不时饮用。 5月15日,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同时开始实施。在《乘客守则》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同时在《实施意见》中明确,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可能会被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能不能在地铁上吃喝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认为可以吃,因为没有影响到他人。但也有人认为不可以,因为地铁是公共场所,一些味道比较大的食物影响了别人的乘车体验,饮品的洒漏甚至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一些城市出台规定禁止地铁上饮食,很多人赞成,但也有人质疑。 禁食令 是否支持有分歧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对是否支持地铁禁食,受访者都给予了肯定回答。然而,对禁食的条件和方式却各有各的见解。 “以前觉得没有必要限制在地铁上吃东西。但是有一次见到有人吃猪肉大葱包子现当代诗歌

患者做手术,家属该做点儿什么? 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家属经常会问,我们应该做什么?医生能理解患者家属这种忧虑、急迫的心情,希望患者手术顺利并早日康复,但是,不恰当的行为可能对医疗操作及患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那么,围手术期间,患者家属应该怎样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呢? 手术之前,首先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这些检查分布在不同的科室,常常需要跑上、跑下。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以合理的顺序去安排这些检查,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出结果的检查可考虑先做。有些检查需要预约,有些需要知情同意,有些必须要家属陪同,有些需要带齐相关资料,有些需要空腹,有些需要清肠,有些需要充盈膀胱、胃肠道等等,都需要遵医嘱充分注意。 其次协助医生控制好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内科病,听从护士的建议,协助患者戒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帮助患者练习翻身叩背、咳嗽排痰、床上排尿等。术前应注意保暖,预防感染,女性要避开月经期,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手术。 手术前,主管医生会和患者及家属详细地交待手术方法、手术风险与预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对策,以减少患者对麻醉与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在手术前1天,护士还会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一般现当代诗歌

年纪大了,为什么身高开始“缩水”,还容易“O”形腿?这种由骨质疏松引发的关节失衡,最终可能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被称为老年人致残的“头号杀手”。 那么,一旦得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无效后,究竟是“换膝”还是“保膝”?在医学界,往往有这两种声音。日前,“保膝”治疗迎来好消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张英泽为代表的科研团队综合膝关节解剖学、影像学、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后发现,胫骨平台差异性沉降在KOA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他们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膝关节差异性沉降理论”。基于此理论,团队采用腓骨截骨手术和胫骨内侧平衡可吸收垫片植入手术,矫正下肢力线,既解决了患者病痛,又极大避免了医疗卫生资源浪费。 什么是差异性沉降?张英泽解释称:差异性沉降俗称“不均匀沉降”,因胫骨平台内侧承受体重的2/3,外侧承受1/3,加之外侧有几乎不发生骨质疏松的腓骨支撑,所以内侧沉降的速度更快,导致膝内间隙变窄、膝内翻、“O”形腿等情况,最终发展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这种不均匀沉降的力学原理就好比盖房子,一半地基是石头,另一半地基是泥土,时间长了,由于泥土承受力度弱,以及外力因素对泥现当代诗歌

扑通、扑通、扑通,当你的心脏欢呼跳跃时,只能任其自由狂奔?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能量,心跳就是其中一个。如今,利用心跳发电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梦想,正借助科技的力量照进现实 前不久,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一篇论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李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及其同事联合研发的一款可植入式自驱动心脏起搏器:无需电池供能,仅从心脏搏动中就能收集足够的能量,确保心脏起搏器工作。这项突破意味着,诸多患者今后不必再为更换电池失效的起搏器遭受多次手术之苦了。 现实:锂电池笨重寿命短 提起心脏起搏器,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治疗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疾病的重要医疗设备。然而,包括心脏起搏器在内的众多植入式医疗电子器件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由锂电池供能,笨重坚硬,续航能力有限。 “以普通心脏起搏器为例,电能供给只能维持7至10年。其中,电池占据了起搏器50%以上的体积和60%以上的重量。”李舟说。由此带来的问题绝不仅是换块电池那么简单。由于心脏起搏器位于人体内,一旦电力耗尽,就需要开展手术才能更换。对于患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次痛苦的体验,甚至现当代诗歌

鉴于医疗人才依然普遍存在缺口,相关基础工作还有待夯实,家庭医生的推行不必一味追求数量,应稳扎稳打,把重心转向签约家庭就医体验的持续改善上,把全科医生和护理队伍培养好,用机制留住人,搭建好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家庭健康数据认真地管理起来 自健康中国战略提出以来,“家庭医生”一度成为热词,一些城市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数量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医疗服务是人对人的服务,其改善和提升有一个过程,急不得也快不了。推进分级诊疗,关键在于基层社区医院的力量,这个力量往往体现为全科医生的数量和水平,以及专业护理队伍的配备状况。即便是一线城市,相关方面的差距也很大。比如,北京市目前常住人口2100万左右,全市家庭医生才6378人。以二线城市成都为例,市区一个镇常住人口7万人,其中需要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达6000余人,即便将这个卫生院的医护人员组建成10个家庭医生团队分片负责这些患者,每个团队也将照护600多名患者。鉴于医疗人才依然普遍存在缺口,相关基础工作还有待夯实。所以,家庭医生的推行不必追求数据的亮丽,应稳扎稳打,把重心转向签约家庭就医体验的持续改善上。 平时,家庭医生是患者身边的健康管理者。从目前现当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