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帝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02:40 点击:643311

原标题:今天,他们即将奔赴祖国的边防 古都西安,终南山麓。 摊开中国地图,这里差不多是共和国几何意义上的中心——东行3200公里是“东极哨所”;西去4100公里是“西陲第一哨”;南望3800公里是“南海第一哨”;北顾3500公里是“北极哨所”。 过不了多久,这些位于祖国版图最边缘的边防哨所,即将迎来又一批年轻的戍边人。 就在准排长离校前夕,记者来到位于秦岭脚下的陆军边海防学院,探访这个距离边防线“最近”的地方。 校内道路的每一个路口处,都有一座界碑模样的路标,上面分别写着“漠河路”“阿里路”“南沙路”……置身在这所军校,似乎所有的陈设都在重复着一个词语——边防。 “作为全军唯一的边海防专业院校,这里的毕业学员分配90%面向边海防及艰苦边远部队。”该院学员二大队大队长王超告诉记者,前不久,学院组织机关干部及教员进行边海防部队建设情况调研,走遍了全国5万余公里的国境线,他们发现,每一座代表着祖国主权的边防哨所中,基本上都有该院毕业学员的身影。 “那么,你选择了哪里?”走进“漠河路”旁的学员二大队五队,记者见到了今年毕业分配综合排名第一的学员张建伟。如果本人愿意,他完全可以成为那不用赴边的白色帝国

原标题:多培养种子型人才 人才是战舰的“龙骨”,也是战斗力生成的根基。海军海口舰注重建设种子型部队、培养种子型人才,不仅满足了自身需要,而且为其他单位输送了很多优秀骨干,充分发挥了人才“酵母”作用。 成熟一批种子,播撒一片田地,培育更多人才。有了种子型人才,就能催生人才振兴,推进战斗力提升。人才盼不来,也等不来,很大程度依靠种子型人才的培育。海口舰之所以能担当重任、不辱使命,就在于他们有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种子型人才。 如果没有种子型人才的带动,没有人才的辐射效应,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各部队多培养种子型人才,将有力助推转型发展,打赢能力也必将得到提升。白色帝国

原标题:革弊鼎新,锻造精兵劲旅 清除不按实战标准抓训练、演习搞脚本式摆练等痼疾;革除紧缺人才长期规划不够、插手干预基层敏感事务等积弊……中部战区陆军开展“10个行业系统”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追责问责,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兴起实战化训练热潮。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练兵备战,是部队的主责主业。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要用战斗力这把“标尺”,把影响和制约部队备战打仗的矛盾和问题找出来、分析透,对突出的问题列出整改时间表,按照法规制度搞好监督监察,真正把练兵备战作为衡量部队建设的硬指标。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部队,浓厚实战练兵氛围,锻造能打必胜的精兵劲旅。 中部战区陆军着眼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纯洁部队内部风气、严肃行业系统纪律,深入开展“10个行业系统”专项清理整治,下大力纠治人、财、物等行业领域不正之风,加强行业系统建设,部队风气呈现新气象。 开出“问题罚单” 硬起手腕查纠追责 今年上半年,中部战区陆军某集团军接连开出6张“问题罚单”,在部队引起不小震动。 “问题突出,责令限期整改。”该集团军领导出面,对清理整治经费开支、资产管理、工程招标等问题不力的6个单位进行约谈,4个问题严重的白色帝国

原标题:“开心农场”落户天边 位于中吉边境的斯姆哈纳边防连,有一片官兵悉心打造的“开心农场”。官兵们告诉笔者,菜种都是大伙儿探家时带回来的,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如今,已有47种水果和蔬菜落户“开心农场”,既改善了官兵的伙食,又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官兵以连为家的戍边情怀。 刘 慎摄白色帝国

原标题:转型路上砺“尖兵” 河西沙场,烈日当空,戈壁滩上热浪滚滚。西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侦察营“魔鬼日”训练如期展开。 “越是恶劣环境,越能锤炼本领。”该营营长白鹏宇带领分队深入戈壁腹地,利用多种新型信息化装备快速架构侦察网络,情报实时传输,数据精准无误。 作为一支刚组建不久的分队,该营大部分官兵是从步兵专业转岗而来。从“铁拳头”到“千里眼”,官兵自觉“归零”,以新兵的姿态重新起跑加速,钻研新装备,掌握新技术,研练新战法。成立仅5个月,该营就在上级组织的实兵演习中出色完成战场侦察监控任务。 “这种新锐之气,是攻坚克难的重要保障。”该旅旅长朱永黎说,包括侦察营在内,全旅官兵“敢于归零、不怕重塑”,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转型中发起冲锋。 该旅组建以来先后经历3次改制、2次换装,始终以只争朝夕的姿态锐意进取,成为陆军信息化新型作战力量的“尖兵”。 勇立潮头,就要敢于自我革新。40多岁的二级军士长冯红民,是全旅最老的兵。去年改革调整中,他从坦克专业转岗到新成立的侦察科。 起跑即冲刺。60公里拉练奔袭、跨昼夜极限耐力挑战等课目,冯红民一项不落,和年轻战友一起摸爬滚打。信息化侦察装备操作、情白色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