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9:54 点击:31177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吉林省围绕增强发展的活力、动力和能力,2005年,全力组织实施了国企改革攻坚,全面推进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组织实施了扩权强县、粮食流通、投资体制、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分离办社会职能、长白山管理体制、供销社系统改革、林业加工企业改革等10个方面的重大改革,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今年,争取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一、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体现责任、服务和法治理念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进这项改革,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吉林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科学界定政府职责,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不断完善政府组织架构,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集中审批、窗口式服务为主的审批模式;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进一步下放权力;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二、在地方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关键在于强化地方金融机构的投融资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康的金融机构,使其系统结构合理,自我约束到位。二是促使主体市场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适应。加快文化自信

摘 要: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从产品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综合性发展模式提升的转变期。目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既有金融发展滞后、制度创新乏力等外部环境的约束,也有银行业内部经营实力和发展理念上的不足。加快和促进当前发展模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提供支持,亦依赖于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在技术手段上的创新,旨在发展和培育一个层次清晰、形式多样、服务高效和竞争有序的理财市场。关键词:个人理财;发展模式;路径选择;经营环境;经营实力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09-0051-06理财最早源自于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保险业推销保险产品引入的一个概念,至今还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从经济学意义上,本文倾向于将理财抽象为一种财富管理活动和程序,并对其做出如下的定义——在一定的资源禀赋下,根据管理目标,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和利用各类金融和投资工具,进行财富动态化的优化管理和规划,以旨在实现目标价值最优化。目前,中国金融理财市场中,银行理财无论是所占据的市场规模,还是服务能力和水平,都处于主导地位,这与我国现阶段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毕竟,根据金融体系文化自信

当重组、裁员引发企业动荡不安时,谁是挽救企业的最后防线?2008年,企业中受到最大挑战的是哪个部门?很多人的答案是人力资源部。因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预计未来工会的发展,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员工关系管理增加了不少新课题,也使得员工关系管理变得空前重要。日前,万古埃森特咨询公司发布了《2007中国企业员工关系管理实践与挑战》调研报告,包括外资企业以及本地上市公司等在内的200多家企业参加了此次调研。其中,42%的企业为跨国公司,48%为外资企业;500人以上的企业占62%;超过六成的调查对象成立10年以上。调查显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通过“员工关系管理”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和为组织带来绩效,但仅有40%的被调查外资企业和上市公司设置了独立的员工关系管理组织。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何在?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准确地定义员工关系管理的涵盖范围还并不容易。基本上,凡是不知道该归为何类的工作都会被推到这一范畴中。这包括:新员工培训、员工沟通、员工激励和关怀等等。可以说,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内最琐碎而不易被呈现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却也是各种职能中最虚也是最实在的。这一工作能够而且确实对员工满意和生产率、管理绩效以及人才挽留做文化自信

2008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个全新而又极其吊诡的形势。终结60年的大拐点首先,是国际大形势的剧变。自2007年下半年刮起的美国次按风暴,仍在朝深度及广度扩大之中,未来会恶化到什么程度,恐怕连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说不准;进而导致国际经济的走缓几成定局。这对一向靠出口,尤其是靠对美国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其影响当然是首当其冲。当前的次按风暴,不论刮多久,终究是一个短期循环的波动。其实更不幸或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索罗斯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这一次短期繁荣的结束,其实也同时是一个更大的、从1946年一直持续迄今的大繁荣期的结束。索罗斯认为:最近的这个短期繁荣的周期,其实是战后长达60年大繁荣周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这60年战后大繁荣,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全球所有国家均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基础,使美国享有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一个特权,就是可以靠开印钞机来“换取”其他国家的资源。但这个创造了美国经济奇迹的特权,如今却可能因为欧元的出现、美元的贬值,而受到空前的挑战。索罗斯因此宣告:这个以美元作为各国主要储备货币的时代,及其带来的繁荣大周期,即将告一段落。具体的指标是欧元升值,美元贬值,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而言,这意文化自信

以能否“活”来权衡对道德的弃守,有其合理性。但企业家基于信仰而对道德的追求,才是最伟大且最“合算”的。想谈谈商业文明与企业家信仰的话题,源于笔者参加的几次论坛。最早一次是2007年年中博鏊亚洲论坛的 “企业家信仰与企业社会责任”分论坛。马云等明星企业家共同揭开了这个重要话题但未展开。第二次是2007年《中外管理》举办的“管理文明与中国企业成人礼”论坛,李肃等京城铁嘴,对于人类共同的规则文明则相当漠然。第三次是前不久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只有王石“让灵魂跟上脚步”的演讲让人击掌。在我看来,如果缺了企业家信仰,许多问题可能会讨论不开。因为,惟有信仰,才能超越,才有可能不被眼前的利害所羁绊,成就诸如: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与商业文明的宏伟大厦。习以为常的经济学理性让我从一个堪称经典的讨论谈起。在2007年上海召开的全国MBA商业伦理研讨会上,苏崇武博士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说,一次王石向经济学家张五常请教,说中国商业环境恶劣,企业要不要讲道德?张五常以一如既往的空灵回答:企业如果讲道德能活,可以讲道德;如果企业讲道德会死,就不要讲道德。“张氏回答”绝对是经典的经济学回答,绝对是基于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正确回答。也就是说,“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