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南大小百合 高职生对职业认同的认知现状与对策分析


更新日期:2016-06-03 02:49:19来源:网络点击:340415
摘要:笔者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点,通过对200名高职学生进行的职业认同状态的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了目前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以及形成这样状态的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提高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 职业认同 现状 对策
一、高职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高职生的职业认同现状主要归纳为四个状态,分别为:扩散状态,也就是或全无思考或伴随着严重焦虑,又称为焦虑性未定向,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格发展迟缓;早闭状态,未经系统的认识自我及认识职业过程,就明确了稳定的职业发展方向;延缓状态,已经在考虑选择的意向,但未决定;达成状态,对自己和工作都有较为充分的了解,拥有与之匹配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情感。
笔者对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的200名学生做了调查:处于扩散状态的占16.8%,早闭状态的占14.5%,延缓状态的占58.2%,达成状态的占10.5%。
在个案访谈中,最典型的几个表述如下:
“我妈给我选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我不喜欢也不反感”;“我生长在一个家族企业中,我爸早就为我选择好了人生,为我选择经济管理专业。”
“想到未来我就头疼,不如打会儿游戏,睡会儿”;“我对未来很迷茫,眼看就要毕业了,不知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不想毕业,让我继续过着校园生活吧!”
“我不喜欢学石油工程,可听说与石油有关的工作收入很高,该怎么办呢”;“我是工学女生,听说大部分都没能从事本专业,我想学学会计,可又舍不得我的专业,不知怎么做决定。”
二、影响高职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1.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地位是由社会阶层决定的,我国的社会阶层是以职业分类为基础划分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高职生将在社会中承担蓝领角色,就要要求社会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才能够使其具有工作的热情,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的人具有的五种需要之间是逐级递进的关系。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还包括社会尊重方面的需要,即社会的认可、被其他人尊敬等。这些需要被满足可以增强人们的工作自信心,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工作情绪。因此,在这些需要中,作为蓝领的技能型人才的高层次需要中就有尊重的需要,希望被社会认可、被其他人尊重,这些内心的需要是否被满足,直接影响到技能型人才对于自己职业的肯定或怀疑。因此,社会尊重程度对于高职生职业认同感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家庭因素
家庭背景牵动职业认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亲戚所从事的职业、是否是独生子女,价值观、行为模式、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习得等,必然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影响其职业选择的方向、种类,决定选择中的冒险程度与妥协程度,对职业岗位的态度,工作中的种种行为和表现等等。
3.个人因素
对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只是他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觉得低人一等,因而带有种种的不满情绪和偏见完成整个的受教育过程。因为缺乏良好的心态,对教师所教的知识敷衍甚至排斥,严重影响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吸收、消化。部分学生把中学的一些不良习惯带入大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基本的自律和自控能力,阻碍了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自觉性的发挥。同时,高职毕业生给自己的定位欠准确,找工作就高不就低,不愿意或不安心从事符合自己技能层次的“蓝领”工作,这样一方面给用人单位一种“高职毕业生心气浮躁、不塌实”的感觉;另一方面,能力与岗位脱节,又给用人单位一种“高职毕业生能力有限”的印象,造成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某些偏见,降低了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同度。
三、对策与措施
1.校企深度合作,加大改革力度
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建设一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的提升。以此来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营造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氛围。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高职院校的发展突飞猛进,改革成效显著。现在许多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后,都会自豪地说自己是高职中的“211”学校培养出来的。
由此看来,要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认同,作为高职学校,改革是重点,校企要深度合作。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服务与辐射等方面要全面提升,彻底改善办学与育人的环境,才能让学生们感受到在高职学校受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们体会到上高职学校能够学习到一技之长,让学生们面对就业时轻松自如。
2.教师家长齐上阵,科学帮助高职生
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他的成长道路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职业,父母的价值观,家庭气氛均会影响到孩子的选择,甚至左右着孩子的选择,这就是使孩子处于职业认同的早闭状态。父母应该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判断,毕竟孩子最终将要自己去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父母需要留心观察孩子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保护孩子的爱好,让孩子在最佳职能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父母应当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思考,多给孩子提出一些挑战,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父母需要花时间与孩子进行有益的交流,不是单向地训导与传授,使孩子的认知以及情感健康的发展。
配备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开展个别咨询,帮助高职生量身定做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与能力,分析其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帮助学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决策。
3.个人努力,提高自身职业认同
了解自己,职业认同。人总是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从一生下来就开始了社会化,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高职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尝试向边缘化方向发展。以电气学专业为例,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面是很广的,如果性格外向、善于与人沟通,可以尝试做电气方面的销售;如果思维敏捷,善于挑战,可以尝试应聘电气专业杂志或相关咨询岗位……一个专业大致可以对应5种职业:技术、销售、媒体、咨询与支持服务。进行全面的组织环境分析是我们“知彼”的核心,所选择的这个组织将与学生息息相关。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目前从事或拟从事的目标行业的环境分析。个人在选择企业时有必要通过个人可能获得的一切渠道,如可以通过媒体来了解该企业产品及服务的详细情况;通过有关书籍和企业发展史、当地各种商业活动、企业人物获奖的细节也能了解到可供参考的资料信息等。
搜集企业信息,提高职业认同。为了让学生了解就业环境,高职生可以通过做人物生涯访谈、到企业实践实习,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的信息,一种职业探索活动。通过搜集企业信息,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而判断你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实际上是一次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
总而言之,将扩散转化为早闭,由早闭引向延缓,再由延缓引导为达成状态,促进大学生积累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在求职过程中,求职目标更集中、更聚焦。在现代社会,高职生应精心准备,符合现状,面对职业适应困难时,更要坚持而不是放弃或逃避。

参考文献
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薛靖.高职生职业生涯规探析.中国产业,2010

相关:

超级时尚的手绘骷髅家居摆件超级时尚的

[家常菜谱]年菜:珍珠丸子 家常菜谱 最近装修房子收尾,特别忙,所以这周实在分身乏术没有更多精力做东西,香肠也还没有熏,所以周二就不上架了,这周暂时休息一周,下周一定准备好,让大家在过年前还能囤点货。其实我想说,怎么还不到春节啊,我快要撑不下..

上一篇: 衍生产品风险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下一篇: 浅谈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合理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