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正文

论社会你好对方辩友 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道德思想的价值


更新日期:2016-06-03 01:56:06来源:网络点击:339395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核心道德思想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和 “人际和谐”两方面。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宝贵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道德思想;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17-0189-0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正是这种对实现社会和谐的孜孜追求孕育了我国丰富的以“和”为核心观念的传统道德思想。这种“和”传统道德思想把追求和谐、建立大同作为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主张和谐、和睦、和平,提倡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资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概括地讲,“和”道德思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和”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人际和谐”思想是建立以“大同社会”为核心和谐社会的道德准则
“人际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中的精髓。传统文化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宽、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准则和建设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孔子提出过“和为贵”的观点,以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其政治理想,并将“仁”作为哲学思想的核心。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其意是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才称得上君子。在这里,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孔子还明确主张,君子应取前者而弃后者。可见,能够宽厚待人,与人和谐相处,是君子人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人和”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传统“和”思想文化倾注了对“大同社会”这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理想的不倦追求。《礼记·礼运篇》中就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老子则设计出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同时,老子提出的“无欲”、“无为”、“无争”,“知止”、“知足”等主张,无非是要人们效法天道,“有余以奉天下”,实现相对均衡。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和谐社会景象。
“天人合一”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和”道德思想中的一部分,它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天人合一”思想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古老而科学的原则,是我国哲学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易经》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仁”待物,即所谓“推已及人”、“成物成已”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庄子强调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荀子对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更是有一段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但是作为一种明确的文化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则是由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人生的最高理想是天人协调,主张穷理尽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完成人道,实现天道,最终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王阳明,把对“天人”关系的诠释做到了真正的所谓“合一”,“我心便是宇宙”、“心外无物”。这时的“天”已经不是物质意义上的天,而只是人的思想向外延伸,不是人与天合,而是天与人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人的行为应该顺天理、守天则,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至天人王阳明说的“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概括起来,他们的理论的共同点即在于“溶小己入大我”,或“化小己为大我”。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二、“和”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从以上论述可知,中国传统“和”道德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繁荣起了主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建构目标的中国特色印迹,直接来源于对中国传统“和”道德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文化传承关系。同时,不同的时代背景又赋予两者不同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又是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天人合一”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是“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保护自然资源,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从哲学上说是矛盾的同一、一致,和谐的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平衡,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在矛盾运动中总会出现不和谐的状况,和谐社会就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不断解决不和谐的状况而实现的。因此,没有和谐稳定的生态文明,就不可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认真总结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是建构现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资源和空间,建构和谐社会只会是无米之炊。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1987年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正式提出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济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就是指这五个方面的结合、兼顾、并举、协调与和谐。社会经济的增长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进而言之,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统筹,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也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由此可见,“天人合一”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与当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有内在的契合,它既可以给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某种理论支撑,又可以给现代化生态学、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料,是我们今天研究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视。
“人际和谐”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和谐”的思想,这种和谐共生文化成为中国特点社会稳定的文化底蕴。和谐社会现实和理想两个层次的内容从横向上看,体现为政治治理层面的“政通”和社会伦理方面的“人和”。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当代和谐社会的实质内涵和现实表征。也就是说,当代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是社会治理层面的“政通:政治治理清明、通达、有效,即在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领域都实现良好的治理,实现对社会的“善治”。而“人和”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体现,“人和”主要强调的是人的身心和谐,家国天下的社会人际和谐。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之所在。所谓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个有矛盾的、有差别的多元化社会,是一个容纳矛盾而且有办法解决这些矛盾的社会。是由不同的主体和观念组成,社会的个体和群体存在着不停的分化,是“和而不同”的社会。
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既要“和”,就要对社会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不偏不易”,既不要激进革之,也不要颓而任之,而是在两极之间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采取正确的态度解决和缓和矛盾冲突,正所谓“极高明,道中庸”。在现代和谐社会里面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处理和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基本准则。人际关系越和谐,就越能消除社会矛盾,社会风气就越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少为“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提供了植根发育的深厚土壤。
参考文献:
孙玉霞,张雅丽.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贵州社会科学,2005,.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58.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北京:中华书局,1984:109.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42.
李泽厚.论中国传统文化.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145.
莫诗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溯源.学术论坛,2006,.
李川国.中国和谐传统文化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 理论月刊,2006, .

相关:

中国企业突围欧美承包工程市场 北美合同额飙升73.6%6月2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CHINCA)在第七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欧美订单合同额在过去一年出现飙升。   ..

劳动法改革 法国民众再抗议几个月来,为迫使政府撤回劳动法修改草案,法国工会在全国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示威游行和罢工浪潮,甚至连炼油厂、油库、核电站、垃圾处理厂等关键部门也受到了波及。   几个月来,为迫使政府撤回劳动法修改草案..

上一篇: 接近2008,赛事赞助怎么做
下一篇: 2014年新诞生了哪些奇葩”星座“?1、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