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钢铁侠2下载


更新日期:2016-06-12 00:53:27来源:网络点击:378463
袅袅升起的烟代表着砖瓦一直持续在生产,传统文化一直在生存。
在高雄市高屏旧铁桥旁,沿台21线往北走,有三座龟状的砖窑伏在马路边,这就是南台湾唯一仍在运作中的传统瓦窑工厂——三和瓦窑。
砖瓦建材式微,传统瓦窑走入历史,但创业百年的三和瓦窑,却成功转向文创产业,开发设计各种砖瓦工艺品,并结合休闲业发展观光工厂。
记忆里的红砖古厝
在台湾,传统民间古朴的三合院、典雅的红瓦厝等建筑,建材大多以砖瓦为主要材料,而砖瓦主要出自工匠手工操作的瓦窑。
紧邻高屏溪的大树乡,汲水取土方便,溪水冲刷出的黏土质地细腻、湿度黏度适中,烧出的砖瓦不过水,瓦窑业兴盛一时,成为全台湾最主要的瓦窑集中地。而随着传统建筑消失,民宅对红瓦片的需求减少,曾有上百座瓦窑聚集的大树乡,也挡不住时代的变迁,如今只剩三和瓦窑,继续默默地烧制红瓦片,接一些古迹修复的订单。
“窑烧太难做,做不下去了。”李俊宏小时候,总听见阿公这样边做边说,说了两代,还是舍不得将瓦窑收起来。
作为三和瓦窑第四代接班人,李俊宏从小就玩泥巴,长大后也跟着家族长辈在瓦厂进进出出,协助瓦厂做一些进料、出货的事务。“传统瓦厂要维持运作生产,很辛苦的。那时由伯公与家母掌理瓦厂运作,由于伯公、母亲年事渐高,不忍长辈为诸事操劳,家族产业前途不定,所以,才决定离开银行界,接手这份家族的砖瓦产业。”李俊宏说,他一直记得伯公的叮咛:“只要窑厂炉火不断,就好像是对阿爸的一种思念。”
然而,每年生产的砖瓦,仅供做传统建材与古迹、古厝的修缮使用,市场并不大。传统瓦窑业与美丽的砖雕工艺难道就要从此消失,一个百年企业难道就要这样沉寂?李俊宏无比焦虑。
如何让砖雕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如何运用设计,制作出能吸引上班族、学生甚至家庭中可以使用的商品?在李俊宏看来,也许正是三和瓦窑创新突破的方向所在。
从社区出发
在承接瓦厂后,由于一些契机,李俊宏开始与一些对工艺创作感兴趣的人互动,这些人中,有学生、也有当地社区人士。这样的互动,凝聚了一群有志投入砖雕推广的同好,延伸出三和瓦窑的文创团队,也促成村里组织了文化社团“高雄市大树瓦窑文化协会”。
“传统产业要延伸出另一个不同属性的发展,有很多困难。最基本的就是人的组织与养成,我们没有太多资本,只能仰赖时间与机缘,出现认同且愿意加入的人,所以我们文创发展的脚步并不快。”因为意识到转型经营中,人才是重要推手,李俊宏提出“窑艺生姿,再现砖瓦风采计划”,向高屏澎东区就业服务中心申请“多元就业开发方案”补助,有计划地进行社区人才培训。
这些经由“多元就业开发方案”培训出来的人才,所进行的工作包括:砖瓦文化解说、DIY与体验教学、砖瓦工艺品销售、砖瓦建筑与空间营造和社区资源整合等,不仅创造了地方的就业机会,也让社区民众习得一技之长。
该计划的人才培训对象分两种,一种是社区妈妈,比较适合工艺品制作,培训过程从半年至一年时间不等,除了打发时间、让兴趣延伸,更能帮忙家计;另一种是设计系出身的学生、年轻的师傅及对传统工艺有兴趣者,文创需要依靠有设计背景的人才,才能让这项传统工艺不断有创新元素。
三和瓦窑以凝聚窑、人以及社区的力量,秉持维护文化的理想。它除了是李俊宏与家族传承的精神象征,也是延续三和瓦窑命脉的三个关键主体的象征──具有深远历史记忆的“窑”,持有将文化保存信念的“人”,以及作为呈现砖瓦文化记忆的“社区”。
在“多元就业开发方案”的资源挹注下,李俊宏开始思索三和瓦窑的转型。恰巧邻近有座旧铁桥湿地公园,结合政府的观光路线,李俊宏决定朝“休闲、产业、文化、教育”等方向多元发展。
砖不只是砖
李俊宏曾经在台湾节目里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三和的烟,一直袅袅升起”。袅袅升起的烟代表着砖瓦一直持续在生产,传统文化一直在生存。
在文化推广的过程中,李俊宏发现,当消费者接触到那些拥有传统图案的砖雕,认识到梅表示“花开富贵”、钱表示“财富”、龟表示“长寿”、柳条表示“人和”时,内心会产生一种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感动。但是这些文化意象的图腾,如果不能摆进现在生活的家庭里,就无法开拓足以支撑砖瓦业永续经营的市场。
李俊宏找来设计师,开发新式文化商品。传统筷子笼、壁饰、艺术盘、灯罩……各种各样充满浓浓古意的产品被“红砖迷”带回了家。“我们的产品以双喜系列最多样,有杯垫、名片架、锅垫、烛台等,主要创意是从砖瓦的砖红色泽,连结中华民族传统喜气的氛围,这样连结的商品还满受大众认同的。”李俊宏说,砖雕文创商品所秉持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想让硬邦邦的砖瓦,也可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在开发产品的同时,三和瓦窑成立“砖卖店”,以红砖铺成小桥,屋外挂着红灯笼,走进屋内是浓浓的旧时气氛。此外,李俊宏也将旧工寮改造成DIY体验区,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创作。
在李俊宏看来,三和瓦窑开放参观并非以经营观光为主要目的,而是希望让民众经由参访和手工制作,更加认识砖瓦文化,找到一份“砖”情回忆。
除了一系列家居文创产品,三和瓦窑还推出故事砖。一块砖写着一个故事,阿祖与你的祖孙情,阿爸青春的风流记,大瓦厝下,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三和瓦窑创意总监林世富藉由对红砖的热爱,希望透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让不管是生长在那年代的长辈们或是时下的潮男潮女,都能对砖头有新思维。而这些故事砖也不断地展览于台湾各美术馆,搭起都市人了解砖瓦文化的又一座桥梁。
“三和推动休闲、产业、文化、教育已经好几年了。从一个名片架发展到超过百种的文化商品,这些时间与努力相信大家都看得到,但是时代转变的重担我们还是一直在扛。如果没有人要翻修古厝,没有人要盖红瓦厝,没有人想要脏兮兮地玩泥土,我们的目标‘休闲、产业、文化、教育’就很难去实现。环环相扣的链子,让我们把砖变得不只是砖,想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得带入一些感情。虽然我们是生意人,但我们是付出真感情的生意人。百年历史的龟窑,要创造出千度的生命价值,必须要用数以万计的日子来努力,希望这些付出可以为三和带来许多掌声!”这是三和部落格上的自勉。我为三和鼓掌。
对话李俊宏:
《中华手工》:请介绍一下三和瓦窑的历史情况。
李俊宏:三和瓦厂前身是源顺安炼瓦工厂,于1918年登记始业,后由我曾祖父李意买下成为李氏家族产业,1975年我伯公李玉柱改名为“三和瓦厂”,主要以传统工法制作红瓦、黑瓦、清水砖等几十种台湾传统砖瓦建材。目前厂房大约1,400平米,工作人员20余员,文创设计师3人,砖雕工艺人员5人。
《中华手工》:三和瓦窑有些什么特色工艺?
李俊宏:三和瓦窑坚持以传统烧法制作砖瓦。生产流程包括练土、印瓦、塑坯、阴干、叠窑、烧窑,整个过程要半年的时间,几乎全要靠人工操作。产品的制作基本上阴阳刻、深浅浮雕、透雕等传统技法都会运用,主要是经由培训成熟的工艺人员制作。
《中华手工》:在三和瓦窑的文创发展道路上,政府是否有些政策,或给予了什么帮助或扶持?
李俊宏:公部门在辅导文创产业,基本上会在发展初期有所助益,包含人员训练、产品研发及行销推广等方面。藉由公部门所申请的资源是短期、有限的,重点是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累积出可以自行壮大的能量。
《中华手工》:“砖卖店”目前有几家,产品大概价位多少?您在市场推广上有些什么自己的策略?
李俊宏:目前砖卖店只有本店1家,商品价位以300~1000新币台之间为主。说推广策略,其实就边做边调整,主要还是要让商品可以和大众需求相结合。
《中华手工》:三和瓦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休闲、产业、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元型企业,请解读这几个概念,如今实现情况如何?
李俊宏:“休闲”,提供一个有文化内涵的知性空间,结合自行制作砖瓦工艺品的设计,在玩乐的属性下,达到感受砖瓦文化的效果;“产业”,维持传统瓦窑产业的特色,呈现一个传统产业文化运作的现场;“文化”,保留台湾大树地区以往砖瓦发展文化的痕迹,让新一代可以了解台湾过去的产业的片段;“教育”,经过规整、培训等方式,建立砖瓦文化推广教育的能量,配合瓦厂现地,与学校、团体构联,达到砖瓦文化教育推广的目的。
要建构这样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投入很多软、硬体的规划,当然也要资金及执行的能量,目前只是一个发展的雏型,也是我们踏出的第一步。








相关:

阅读味道有去过气味图书馆的朋友,对“初恋的味道”念念不忘。那种香气如同药引一般,让初恋时的羞涩与甜美瞬间充盈心间。第一次到气味图书馆,就为了找寻朋友口中亦真亦幻的感觉。从店员手中接过放着棉花球的香气试验瓶,迫不..

复活旧时光收藏家李威仁收藏了1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的古董钟,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临近晚上6点,年届五旬的古董钟收藏家李威仁位于上海松江的别墅里钟声四起。底楼客厅墙..

上一篇: 画眉深浅入时无
下一篇: 中国版画向哪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