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


更新日期:2016-06-12 00:43:10来源:网络点击:378311
收藏家李威仁收藏了100多台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的古董钟,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
临近晚上6点,年届五旬的古董钟收藏家李威仁位于上海松江的别墅里钟声四起。底楼客厅墙上挂满的挂钟,大大小小的红木茶几和橱柜上摆满的座钟,沿着墙角一字排开的落地钟,各自以不同频率和音调“演奏”出同样古老的曲调,仿佛在向主人争宠。整栋别墅顿时活了起来,随着钟摆的来回、曲调的起伏,让人仿佛回到了半个世纪前。
李威仁家的这近百台古董钟,各自有着古老的渊源。有的来自于19世纪英国的海船,有的出身于20世纪初的法国贵族家庭,有的原为慈禧太后的寿辰贺礼,有的曾效力于天文台精确报时……
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外形,但这些钟都曾一度年久失修、遭人遗弃,而最终又通过李威仁的手重获新生,在这位钟表工程师和设计师家中继续运转着。与其他收藏家不同,李威仁收藏古董钟,仿佛是收藏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台钟,他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般呵护。每秒齿轮的嘀嗒、每一刻钟报时以及每小时落地钟的奏乐都已经融入了李威仁的血液中。“要是哪个钟今天不响了,我会本能地去检修一下。”
拆钟结缘
年轻的时候,李威仁是上海摊典型的“小开”。跳的是芭蕾国标、听的是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金曲、骑的是1000元一辆的英国兰令变速自行车。由于父母都是出身于旧上海滩的富商家庭,李威仁从小就接触到了许多普通家庭难得一见的古董钟表。
“那个时候普通家庭能有一台钟已经很了不得了,而我们家里光古董钟就有十几台,自鸣钟、瓷壳钟、报刻钟、美国产大鹏闹钟,应有尽有。”
但年轻气盛的李威仁起初并没有注意这些“老古董”,只觉得戴一款稀罕的名表才是拉风。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李威仁。一天下午,他在家写作业正写得心烦,家里一台1930年的德国鹰立球报刻钟突然叫了起来。李威仁觉得好奇——“这么一台小小的座钟怎么会发出那么多好听的声音”。于是他干脆把钟拆开来细细研究。没想到再装回去的时候,钟就不响了。结果爸妈只好把钟送到专业门店修理,这可是当时国内罕见的名牌座钟,修理花了一大笔钱,回家后自然有一顿臭骂等着他。不过这时的李威仁已经被另一件事深深吸引,顾不上其他了。
“看他修理的时候,我发现钟的机械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密,原来只要轻轻拨一下就修好了。”从小就对机械异常着迷的李威仁,从此对古董钟来了兴趣。于是,祖母的天文钟、瓷壳钟和挂表,外祖父家的美国产大鹏闹钟、电闹钟等都成了他的目标。他总是偷偷将它们拆开,研究其中的机械结构,然后再组装回去,竟然很少被家人发现。就这样,李威仁逐渐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拆钟手艺”,为多年后的收藏留下了铺垫。而当初那个鹰立球报刻钟,现在依然原封不动地摆在母亲陪嫁的五斗橱上,算是李威仁如今颇具意义的一件藏品。
痴迷收藏显身手
李威仁真的是与钟表的缘分颇深。上世纪70年代,李威仁被分配到上海仪表厂工作,负责装配和校验仪表。当时的流量表里面都附有一只瑞士产的欧米加表,他又有了研究钟表机械结构的大好机会。李威仁对钟表的酷爱使得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精力、工资都花在寻觅、收藏和研究钟表上,这一切为他而后的一把好手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边研究,一边收藏,李威仁渐渐成为了上海各大旧货店和古董店的常客。“那个年代,市面上的好钟最多,都是从上海一些大户人家那里变卖出来的。旧货商店里好钟我是见得多了,就是没有经济实力。”
有一次李威仁来到淮海路上一家当时著名的旧货商店“淮国旧”。店主见是常客,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台好钟。”当时李威仁并不知道这台钟是著名的瑞士积家气压钟。只是一闪念的工夫,那台钟就给别人买走了。当时这台积家钟只卖几百元,但现在市场价已经达到5万到6万元人民币,李威仁现在想来仍是一大遗憾。
这些年来,李威仁也已收藏了多台上世纪30年代的积家钟。瑞士积家手表的总裁曾来到李威仁家,见到他的这些藏品,大为感慨。积家钟1933年开始投产,但最早几年的款式自己也只在公司的纪念册上见过,没想到这次竟然能在中国收藏家家里亲眼见到实物,着实惊喜。
古董钟的种类繁多,李威仁藏钟也不是什么都收。他最喜欢德国的报刻钟和法国的皮筒钟。李威仁和皮筒钟也算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一次,李威仁的一位钟表修理专家朋友对他建议说:“李威仁,你要玩古董钟,就要买皮筒钟。”皮筒钟起源于18世纪法国,流行于欧洲各国的贵族阶层。因为它外置一个皮筒子所以被称为皮筒钟。皮筒钟以机械精密复杂而闻名,而这正符合李威仁拆钟、研究钟的兴趣。
李威仁访遍上海各家旧货行,终于在四川路一家旧货行找到了皮筒钟的踪迹。那是一款法国1850年的珐琅报刻带三问长三针双盘簧皮筒钟。当时它被随意放置在货柜最底层的角落中,无人问津。听到李威仁的来意,营业员很不解地问:“小弟弟,你买这种钟有什么用,还不如买一台‘三五牌’,结婚都是买‘三五牌’的。”李威仁说:“我就是喜欢呀。”为了修复这只皮桶钟,他拆掉了数十只“大白旗”表找全零件。为了修复一只只历经岁月磨砺的古董钟,有时他自己打磨零件,有时昼夜不分地研修,直到听到心爱的钟嘀嗒嘀嗒地开始“心跳”才罢休!
千金散尽为钟声
浸淫在古董钟收藏圈里30多年,李威仁亲眼见证了古钟价格的突飞猛进,也深谙收藏圈中投机者多,爱钟懂钟者少。
“上世纪70年代,我刚开始买钟的时候,外面根本没什么人玩钟,也根本没有以后要升值的概念,只是图好玩。喜欢看家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钟。”李威仁还记得他买第一台皮筒钟的时候花了几百元,而结婚买一套家具也只要100元。
收藏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为了买钟,李威仁会想尽各种办法凑资金。最先想到的就是向父母“贷款”,不过久而久之母亲也开始抱怨。于是,李威仁开始卖画。早年,祖父和外公曾留下很多字画、瓷器和文房四宝。父母从小接受西化教育,对这些东西并不喜欢,于是李威仁便有机可乘。“家里有很多张大千、吴湖帆这些名家的字画,那时候才几块钱一幅,我都是拿麻袋装着去卖的。只剩下一些旧货商店也不要的,还挂在家里,现在想来算是侥幸了。”
到上世纪80年代,当“万元户”成为富裕的代名词时,皮筒钟的市场价格已经升到了1万多元。1990年,有一位法国朋友看中了李威仁收藏的另一款白色皮筒钟,李威仁因自己还有同类型的藏品,便以2万元割爱。“每次想起都觉得可惜,现在20万都不止了。”
李威仁价值最高的藏品,是一台英国雪特制造的精密天文摆钟——雪特摆钟。此钟原为子母一对,曾在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作为标准钟使用,后由我国在解放初期以5万英镑购得,现在仅其中一台,价值已达100万元人民币。
现在国内买一台古董钟的价格几乎和买一台新钟的价格相同,而且古董钟和新钟同样以每年10%~15%的速度在增值,因此只有真正喜欢古董钟的人才会愿意买它。
听李威仁讲故事会忘记时间的存在,然而在相同的空间里,故事的主角又会以不同的方式提醒你时间的存在。咕咕钟悠扬的钟鸣、大摆钟浑厚洪亮的钟鸣、二问钟清脆的钟鸣,这一切让人置身于缤纷的时光长廊中,让人为这位头发斑白的钟表玩家的执着与不悔感动。

相关:

漆陶之恋10多年来,他在漆与陶间游走。从受争议到被肯定,从未放弃。他说:“现今艺术工作者,一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二来接收西方思潮的注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中,我们如何打开传统的包袱,使其接受阳光的熔解,而重新铸造出..

东游记:寻找日本工艺精神2011年底,中华手工杂志社筹备赴日本工艺文化考察事宜。历经半年反复磋磨,今年5月7日成行,从东京出发,途经横滨、静冈、京都、奈良、大阪,考察日本在手工艺保护、传承、发展中的现状。考察点涉及工艺文化展馆和工艺..

上一篇: 木雕的价值与审美
下一篇: 阅读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