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东游记:寻找高考录取 日本工艺精神


更新日期:2016-06-12 00:28:22来源:网络点击:378159
2011年底,中华手工杂志社筹备赴日本工艺文化考察事宜。历经半年反复磋磨,今年5月7日成行,从东京出发,途经横滨、静冈、京都、奈良、大阪,考察日本在手工艺保护、传承、发展中的现状。考察点涉及工艺文化展馆和工艺产品卖场、现代手工企业和传统工艺店铺、行业协会和传统工艺士生活、工艺产品赏析与手工制作过程体验,力图点面结合,力图工艺门类范围广泛。第一批日本工艺文化考察团一行20人,有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产品设计师、工艺项目传承人、手工爱好者、媒体人……9天行程,不仅共同外向游历,也跨行业内部交流。所学未必成系统,唯见微知著。
走向大众化的工艺文化
刚下飞机,我们就被东京成田机场航站通道上的广告牌吸引。
几十个青花瓷盘挂在一片黑底的墙上,浓醇的青色幽幽散发着历史的微光,旁边写着大大的“瓷器”二字。
再往前走,则是满墙的金箔,淡淡的射灯斜射在金箔上,富贵之气逼人而来,与之相配的工艺图上,一双沧桑的手轻轻挑起薄薄的金箔……
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首先展示给我们的不是国际大牌的商业广告,而是一幅接一幅堪为日本国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工艺品实物相结合的宣传,莳绘、金箔、竹艺、瓷器……精美而沉静、细致,无声地表达着这个国度对手工艺的尊崇。
这是一个对手工有多重视的国度。要在短短9天里了解日本工艺文化精髓,任重而道远。
第一站我们选择了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工艺馆。在日本,要想感受手工的历史,工艺类博物馆、美术馆、主题展览是必去场所。而这些场所的物品保存之完整,也让人叹为观止。
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是日本最早的国立美术馆,1977年专门增设工艺馆用于展示近现代工艺文化。走入林木葱茏的北之丸公园,工艺馆的红色砖瓦房子分外显眼,这里原是昔日天皇禁卫军营所,除了室内颇有历史感的木质地板和梁柱,看不出它已经有100年的历史。
恰逢馆内举办20世纪上半叶日本近代著名工艺家作品,其中包括日本民艺运动推动者、陶艺家河井宽次郎,近代日本漆工艺先驱六角紫水,全才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西阵织阵营著名的龙村美术织物会社创始人、染织家龙村平藏等人的作品。在日本近代工艺史上,这批工艺家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曾掀起日本民艺美学潮流,使大量各地民艺得以保护至今。陈旧的织物、陶器、漆器上面,记录着多少代人的工艺追求。据同行翻译介绍,日本有完善的公共美术馆事业体系,各类美术馆、博物馆星罗棋布,推动着艺术走向公众,是日本人了解本国工艺美术历史的重要途径。
进入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迎面就是下町风土中培育并被代代继承的匠人技艺图片展示,题曰“不易流行”,耐人寻味。展馆收纳传统工艺品50种400多件,在艳丽羽子板上、在形态丰富的印糕模里、在朴拙的印章刀痕间,分明能触摸到工艺人的生活情趣。
一场展览无疑一堂生动的实物历史课,从第一天开始,这样的展览不仅出现在专业场馆,还在高档商场。
5月10日一早去参观日本两年一届的传统工艺人形展,司机径直把我们拉到东京百年老商场三越百货门口,疑惑间瞥见楼层指示牌有“工艺层”,第26届传统工艺人形展正是在这里举办。进入会场发现,这里不仅有人形展,同期举行的还有叶松谷的茶陶展、杉村聪的漆艺展、江本幸二的石艺展……各种展览既独立又融合,以最日常、最便捷的方式向普罗大众传递工艺文化的魅力。这与机场的那一壁工艺广告如出一辙,表达着这个民族对工艺文化的态度。
建立在制度上的手工艺之国
中国是公认最具历史厚重感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现代商业大潮的冲刷,传统手工日渐式微。而从进入日本开始,却不断被这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背后隐现的蓬勃手工力量所震撼。
为什么日本的手工业没有被工业化磨蚀?不仅传统工艺保存良好,而且时尚手工蓬勃?
审视其手工艺的繁盛,不仅得益于一代一代的业界人士推动,更得益于政府在法律制度上的全面保障。我们在东京拜访的财团法人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协会则是这一制度的产物。
传产协会搬入赤坂王子大厦不久,装修颇具时代感,临街一层是其附属的工艺品展示中心。传产协会依据《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振兴法》而设立,是振兴传统工艺品产业的核心机构。日本出台有系列传统文化保护法,如《文化财保护法》、《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振兴法》等,明令规定由国家保护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对工艺美术及相关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现了日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爱护。
“传统工艺青山广场”的负责人宫本爱子引我们参观,据她介绍,目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的传统工艺品有211种,这里集中展示了其中的110多种。不同门类的日本手工艺品像一席工艺盛宴同时呈现在面前,这让见识过无数精美工艺品的同行也兴奋不已。这些来自日本各地、不同工艺家之手的陶瓷器、漆器、铁器、桦艺、竹器、版画、织物……彼此之间有工艺的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宗源关系,仅陶瓷类工艺品一类,就有数个展柜,囊括日本各个地区各个派系的不同产品,足以让我们久久地把玩与品鉴。这里不仅展示工艺品,推广传统工艺品知识,还销售工艺品,离开时,同行们大包小包带走不少好物件。
日本人十分珍视传统的手工业,经常举办工艺大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财产的认知作用和教育作用。类似集展览与销售的场馆在日本各地比比皆是,譬如大阪堺市的堺传统产业会馆。大阪堺市以刀具出名,被指定为“传统工艺品”,目前手工艺人用的刀几乎都出自市。在传统产业会馆里,有专门的“堺刀具博物馆”展示几千种不同刀具,仅剖鱼刀具就可以有好几十种,不同鱼种、鱼的不同部位,都对应使用不同的刀具,这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来参观和购买刀具的日本人。
传统工艺经历过漫长岁月,历来都是日本地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建立保护与管理,为日本成为手工强国奠定了基础。
享受融入生命的技艺
“十三屋”手工梳子是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手工店,迄今已经270多年的历史,家传手艺从未间断。
造访这家传统老店是一个午后。恰逢天气骤变,刚刚还是艳阳转瞬便风起雨作,坐在店铺的窗边,看掌门人慢慢地磨一把木梳。掌门人年事已高,似乎不知道外面风雨变化,也不闻人来人往,只专注手中的那把木梳,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老者的淡然、自信和满足,让我们一行人感叹不已。管理销售的儿子大约40岁,坐在一边整理订单,微笑着看我把玩那些手工磨制的木梳、发簪,并无多的言语。窗外风啸雨疾,屋内静谧祥和,只有锉刀磨过木头的细微咝咝声。这样一个下午,消磨在缓慢单调的手艺和淡淡的木香里,却是许久以来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日本人有一种“职人”精神,即以自己在做的这件事为职业,甚至成为自己人格的一个寄托,引以为傲。手艺人享受到的,会不会更多一层艺术之美?在与工艺企业主、传统工艺士的拜访交流中,真实地感知着某种情怀与归宿。
花藤灯笼店在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附近,夹在众多的店铺里并不起眼,实则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铺子,其手工制作的江户手绘灯笼被指定为东京都传统工艺品。狭长的店铺里挂满了各类造型的手绘灯笼,以及特制的纸花环,两个年轻女孩坐在灯笼深处的榻榻米上,糊纸、描纹,神情专注,好半天都没换姿势。她们制作的灯笼主要用于店铺招牌、结婚祭祀饰品、庆典纪念日礼物等。尽管从预定到取货要等上一个月,仍有不少订单源源飞来。这条街上隐藏着无数这样的历史老店,譬如手工银器店、制作木札的文字细工工房,一代一代守着家传、守着技艺,在这条街上默默生长,不急不躁。
此行拜访的人中,土居年树先生年纪最长,75岁高龄仍担任着多个商业组合的重要职务。因父辈在70多年前开始陶瓷器生意,他即继承家业,并发展壮大工艺产业。老者为了我们的到访,提前做了发言稿,一丝不苟地介绍他见证的传统产业的兴衰现状。如今因为子不承父业、因为外来陶瓷冲击等原因,天神桥这个日本最长的商业街里陶瓷店铺也由以前的几百家逐渐萎缩,已不足100家。为此,土居年树颇为焦虑,想尽各种办法制造活动主题,以提升天神桥商店街的人气,让这些传统商业店铺长久维持下去。一个小时的交流中,老者虽银发苍苍、背已略驼,但一直笔挺站立,眼目有神。
和伞企业日吉屋是旧识,其工房兼店铺位于京都一条安静的小巷,日本人一般上午十点才开门营业,店员九点过便开店迎接我们。楼下店铺、楼上作坊的方式,他们已经坚守了几代人,但并不影响日吉屋的产品走向全世界。企业当家人西堀耕太郎把我们带到距离店铺10分钟路程的家里,他家的客厅俨然第二个和伞展示厅,从天花板到墙壁到桌台,全部摆放着日吉屋的产品,有传统的和伞,也有用和伞技艺创新制作的灯罩系列。关于和伞的再度发展,西堀耕太郎制作了PPT资料,与我们进行经验分享。传统是有生命的,传统也必须经历发展与创新,关于传统手工技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手工企业如何有效而长久地经营等话题,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西堀耕太郎不讳言并不辉煌的年销售额,也不因为有现代生活系列产品而急于扩张。
一路上见到的许多人,不急不躁坚持着手中的技艺,更相信会一直这么做下去,会做很多很多年。这样的手工从业者,更多的是在享受吧,享受技艺带来的美好生活。
有质感的工艺有趣味的生活
较之欧美,日本仍然是一个享受手工艺的国度。70年前,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如此说。
享受是一种境界。现今日本的工业文明如此发达,对手工的享受依然盛行。在很多场馆、很多店铺,我们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各种手工体验项目。
静冈县的骏府匠宿位于日本东海道著名驿站丸子城,设有从江户时代传承下来的静冈传统产业及工艺品的展览馆,比较有特色的是各种工艺体验教室,最大的教室可以同时容纳100人。我们预约了手绢和染和竹木细工的体验项目。
和染是日本传统手工艺之一,教授技艺的老师非常年轻,折叠、捆扎、染色、漂洗……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标准,老师会按部就班地控制每个步骤;竹木细工是制作木艺六角箱和竹艺花笼,复杂的制作步骤已经被材料包取代,我们只需要按照材料包里的提示,进行最后拼装、粘贴即可。这样的手工制作体验并不复杂,难的是日本人把复杂的事情标准化、精细化,让外行迅速享受到手作的成就感。这种手工体验项目在日本得以发扬,并催生了无数品类的材料包,引领了全球DIY热潮。
这些体验场馆是日本学校和家庭经常光顾的场所。在京都清水烧团地的陶瓷教室体验陶瓷制作工艺时,我们见到一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在上陶艺课。跟老师简单交流得知,他们学校每周都会安排不同的手艺课,不仅在学校做,还要带到校外的专业体验场馆,让工艺文化学习和实际制作相结合。
与这种大规模体验场馆相补充的,是许多工艺作坊式体验馆。位于静冈县滨松市的静冈滤布是一家三代经营的工艺坊,爷爷辈曾经以打渔为生,因用和纸制作毛巾而获专利。祖孙三代守着这门专利,不仅制作成品毛巾、围巾、饰品等销售,还开设体验坊,接待一拨又一拨来自各地的体验者。颇有经营意识的是,他们把获得的各种奖励、给明星制作的舞台服装照片等张贴在墙,也把前来体验的客人拍摄下来放到他们的网站进行宣传。
制作奈良笔的传统工艺士田中千代美开设了游悠工房,不仅销售毛笔、其他工艺品,也对外提供奈良笔的制作体验。小小的店铺里铺了好几张桌子,安排我们20个人体验奈良笔的技艺。尽管我们要做的是毛笔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给毛笔头上胶定型。看似简单的工序,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心应手。
按照法律规定,如果文化财产的持有者将自己的技艺密不传人,无论他的技术有多高,都不会被政府指定为“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持有人”。这无疑对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对资源的珍惜、物尽其用的生活习惯,也让手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而然。
当消费艺术成为习惯
工艺文化的广为传播是否能真正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当我们走大阪心斋桥商业街的繁华中,这已经不是问题,大量传统手工品、现代手工品跻身现代工业商品之中,同样顾客满堂。
在心斋桥一家大型百货店里,无意间发现售卖手绘石头的柜台。现代手绘艺术流行甚广,这个柜台上的手绘作品却十分精妙,大多利用石头的天然纹理,以动物题材进行创作,让人爱不释手。旁边一个笑容可掬的日本人专门挪出位置,让我们尽情拍照,交流才知道他就是这组石头的作者西山英介。据百货公司服务台介绍,像这样的手工艺品柜台会经常临时增加,让各种工艺品进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随行翻译是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了30多年的华裔老者,早已融入当地生活。据介绍,普通日本家庭都有消费工艺品的习惯,生活条件稍好的家庭更甚。这不能不提到日本在“传统工艺品”指定上的一个必备条件,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在很多大型综合商场,可以看到各种工艺精良的日用品,譬如漆艺类的碗、勺子、梳妆盒,金箔类的风铃、杯子、碗碟,竹木类的果篮、菜篮等,此类用品不是名家之作,但也不失精巧。
商业形态集中的商店街更是不乏独特的手工艺品专门店,譬如浅草寺前面的仲见世商业街,京都祗园小路,长达2.6公里的大阪天神桥商业街等,随处可见具有强烈日本风格的各类手工布包店、风吕敷专门店、筷子店、陶瓷店等。每个手工器物的背后都是踏实与心意,价格自然不菲,但这并不影响消费。
我们不远万里而来,在一枚雕刻发簪、一个漆艺碗碟、一套手工布包上摩挲把玩,体会更多的却是这个国度对工艺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珍惜,这便是一个手工大国的态度。
考察感悟
这一路上,学什么,怎么学,一行20人,每天都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从各自发布的微博,摘录部分如下:
@石亮:现在我将它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来鞭策自己。如果我的每件产品都能有如此精妙的设计,如此严丝合缝的做工……
@宁远:走进江户下町传统工艺馆,墙上贴满了传统手工艺人的工作照片,中间这四个大字不知日本语的意思该怎么理解,我宁愿相信这是中文的表达:接受现实,又透着骄傲。手工不可
能流行,也不需要流行,但路途上并不孤单。
@王春华震撼!东京机场的走廊上陈列着日本的国粹工艺:竹艺,瓷器,漆艺,金箔。灯箱上是工艺介绍,边上就是该工艺的实物,满版的,日本在行动上和细节上对传统工艺的重视和推广,令人感慨!
@陈萍:这家位于京都清水寺附近的蓝染、草木染布店要和大家分享,店里所有的作品都是那么美,看得心里痒痒的,价格当然也不菲。
@石永红:自己动手做的竹篮子,大家都用起来了吗?我们做扎染和竹笼子的地方似世外桃园般幽静无争,清新的空气让人进入宫崎骏的天空。
@鞠新霞:茶艺形式日本反而比中国一些讲究的地方还简单,但所传递的精气神的东西比我们有内心的力量。

相关:

民间博物馆生存之路近几年,民间收藏掀起热潮,私立博物馆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有456个,也就是说每10个博物馆中至少有1个是民间博物馆。加上各种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

偷点时间来做香采访李时亮,却无缘亲见他做香的样子。“香为正气,纯阳之气,夜里子时是一阳来复的时间,要趁着阳气初升、一直升到极致的这个状态来做香。”香有香时,李时亮每天做香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半到次日凌晨五六点钟。每晚,只有..

上一篇: 礼尚经济的走向
下一篇: 漆陶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