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顾绍培:高中随笔 捕影捉线塑紫砂


更新日期:2016-06-11 23:58:07来源:网络点击:377767
一早便听闻顾绍培大师性情端庄谨肃,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对待紫砂艺术,总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每一个细节都不肯有丝毫马虎。然而,真正与名满天下的顾绍培相对而坐时,却发现他并非传闻中那样严肃刻板,不可亲近。恰恰相反,大师气质洒脱俊逸,却和蔼如邻家老爷子,言谈风趣睿智,可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让人如沐春风……
方圆之间,捕影捉线
在紫砂艺坛,顾绍培的名声如雷贯耳,常有人将他与前辈宗师相比。作为业界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却显得十分谦逊。对前辈他始终深怀敬意,但又并不因此而束缚自己,反而敢于创新,突破传统。他常说,一代艺人应有一代艺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要能表现所处时代的精神风貌。为此,他在从艺道路上一直苦苦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东西。
捕影捉线,就是顾绍培在陶艺生涯中形成的独特风格。众所周知,在紫砂壶作品的创作中,器型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何种样式的壶都离不开线条。在顾绍培眼中,线条有着丰富的感情:垂直线有严肃、端正之感;水平线有稳定、庄重之感;曲线则温和缓慢、丰满柔软;抛物线有流动的速度感;双曲线呈现对称美;自由曲线则给人自由和丰富之感……只有充分掌握并运用好这些线条,才能让作品充满生命力和灵性。
从13岁入行开始,顾绍培就一直在探索线条运用之秘。平时,他无论见到什么东西,总要细心地观察它们的线条。一片树叶,一块顽石,一汪积水,f也都试着从中找到形成它们特有气质的线条。岁月轮转,在孜孜不倦的摸索与思考中,顾绍培对线条的领悟越来越深……
变化万千的线,让顾绍培的作品突破了以往“方就是方,圆就是圆”的单一技法,创作出了一件件“方中有变、圆中寓新、方圆结合、刚柔相济”的富有个性的紫砂作品。1987年他创作的“高风亮节”茶具,就充分运用了各种线的线性特色。该壶以竹为题,壶体造型主轴线垂直端正,壶嘴、壶把所采用的曲线,有一种竹枝摇曳的流动感。写实与抒意相结合,含蓄地表达了“形意相依、气韵生动、题意贴切”的艺术个性。故而,此壶在香港一展出,立刻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制陶50载,半生如一日
也许是出于对艺术大师的崇敬,人们常以为但凡大师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然而当谈起顾绍培的艺术人生时,他却给出了一个颇为“失望”的答案——制陶50载,半生如一日……
顾绍培出身在一个陶业世家,祖辈都从事紫砂制陶业。从上小学起,他就很喜欢看外祖母、母亲做紫砂壶。于是,长大成人的顾绍培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宜兴紫砂中学学习,不久又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实习。在厂里,顾绍培因为一个不可多得的机缘,得到了当时名望极高的顾景舟大师提携和指导。虽然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但顾绍培却深受信赖,顾景舟曾赞许地说:“厂里做大件,交给绍培,我最放心。”
从小在母亲严格教导下成长起来的顾绍培,一直秉承着低调踏实的作风,在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正是这样的态度,厂里也对他信任有加,许多大件、特大件作品的创作设计任务基本都落在他的身上。整个20世纪80年代,顾绍培几乎每年都得奖,如“特大扁方凤耳瓶”、“枕式凤耳瓶”及1984年在德国莱比锡获金奖的“百寿瓶”等。而他的盆瓶技艺也在这10年中有了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1990年,宜兴“第二届陶艺节”开幕前1个月的一天夜里,顾景舟专区的所有展品不翼而飞,其中包括顾景舟的得意之作——雪华壶。为了不影响陶艺节的举办,顾景舟大师连忙挑选弟子学生中的佼佼者,多路开工复制失窃的紫砂壶。顾绍培自然也在其列,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即使入室弟子也很难得到的“秘方”——雪华壶的全部尺寸。最终,顾绍培复制的雪华壶成为了与原件最相似的造型作品。
复制雪华壶成功后,慕名上门求壶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时候,‘壶疯子’三天两头往家里跑,赶也赶不走,看上一个壶就软磨硬泡要拿走,但我舍不得啊。”忆起往事,老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有着性隋中人特有的洒脱不羁:“他们不理解,总以为拿走了再照着原来的样子做一个就是。完全不明白做壶得有心境,天气热了、冷了,都没有了感觉,不想做就是不想做。”
道法自然,大小随心
50年的陶艺生涯,让顾绍培在艺术素养和紫砂技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凭借一双妙手,他的作品可大可小:大到3米以上的陶艺花盆,小到可在手掌中把玩的紫砂小壶,甚至难成大器的紫砂大件,有高达1.08米的作品。
例如他的代表作“高风亮节壶”,通高达80厘米,能容水53千克;而“顾氏八式小品圆壶”又娇小玲珑,宛若“灵秀童子”。“特大”和“特小”已然成为顾绍培紫砂陶艺的特点之一。当问到他如何做到大小器型皆把控得炉火纯青时,顾绍培来了兴致:“造型设计一定要有节奏感,作品的节奏感越强,它的韵味越足。”
不管大器小器,都要掌握它的韵律、节奏,再加上平衡、和谐,就产生了韵味。顾绍培对大小器型的技法了然于胸,但他更看重的还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认为紫砂造型设计不论大小,都要源于生活、体现生活并高于生活。我写过一副对联‘道法自然,妙作心造’,可以认为是我对紫砂创作的一些感悟。”
一件好的作品,灵感与意境是其灵魂。有一次,顾绍培在设计祝寿壶时陷入了瓶颈,苦思无果之下,他毅然放下工作去爬黄山寻找灵感。在黄山之巅,他看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灵性,一刹那才思泉涌,祝寿壶的壶把造型一下子就在脑海中成型。后来,这款以黄山松为设计灵感的祝寿壶,果然成为顾绍培的代表之作。
这样的例子在顾绍培的陶艺生涯中还有许多,就像他自书的那副对联所表达的那样——“道法自然”就是源于生活;“妙作心造”就是用心去做。这是顾绍培从生活中品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他的创作风格,更是他的心路历程。
薪火相传紫砂情
顾绍培已年逾六旬,但依然坚持创作,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是在泥凳前度过的。这样的执著与坚持,让顾绍培的艺术境界又有突破。曾经以擅长紫砂方器闻名于世的顾绍培,如今痴迷于圆器造型的研究,在他看来,所有器型都包含在圆的变化之中,方圆之间密不可分。
如今的顾绍培早已名满天下,无数人为拥有一款他亲造的紫砂壶而为荣。而他对此却毫不在意,只是笑言:“其他事情,我不在乎,做人还是低调一些好。我只希望在造诣上再有一点突破,至少给后人多留一些好造型。”
从这句话里,足见顾绍培对紫砂陶艺的“痴”,更流露出他希望将这门艺术传承发扬的良苦用心。不同于许多名家敝帚自珍,顾绍培从不藏私。他从38岁起就开始带徒弟,在技艺上倾囊相授,甚至还鼓励学生向其他名师学习。严谨的教学和开明的态度,使顾绍培门下人才辈出,其中佼佼者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许艳春,江苏省艺术大师华健、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庄玉林,高级工艺美术师陈依群等。
“先要做好人,再能做好壶。”顾绍培的这句口头禅颇能表现他对艺德的重视,而这也影响了他的儿女们。他的女儿高级工艺美术师顾勤、顾婷和工艺美术师顾涛,女婿高级工艺美术师汤杰、外甥工艺美术师董健,都继承了他低调专注、踏实严谨的人生态度,在其指导下迅速成长为紫砂界的新生力量。现在,这批出身陶艺世家的新生代艺术家,不但继承了顾绍培捕影捉线的独特技法,更在一步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于传承,顾绍培认为这是一种历史的责任,不是谁要求的,也与思想觉悟高低无关。“当年我们刚进厂,接受了老一辈的教育。现在轮到我们年纪大了,也要像师父辈一样把技术教给我的徒弟,我的学生。”
现在,顾绍培的许多学生也开始带徒弟了,他对此很是欣慰。因为他一直主张“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前有古人”才有经典的作品,有先辈的标杆和奋斗目标;“后有来者”才能后浪推前浪,将紫砂艺术发扬光大。在顾绍培看来,“这就像大人培养孩子一样的道理,就像人生一样,这是事物的规律。”
2009年,顾绍培多年精心筹备的“顾绍培紫砂艺术馆”开馆,馆内陈列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目前,他在各个时期创作的紫砂作品。他希望以此进一步弘扬紫砂艺术,更希望有更多的后来者超越自己。从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一个陶艺大师对紫砂艺术最热院,最真挚的感情……

相关:

五彩描金蝶翩飞攒盘又称拼盘,是一种盛放食物的器具,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康熙时较为流行。一组拼盘的数量不等,少者五个,多者达二十多个,按件数的不同,又称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组成六方、八..

九龙穿梭云朵间圆球腹硕大,似从天降而来——天球瓶的得名显得有些萌,这个受西亚文化影响的瓷器造型,在明清十分流行。自明代以来,德化窑进入异彩纷呈的时代,除了白釉,也出现了清新典雅的青花瓷、浓妆淡抹總相宜的五彩瓷和粉彩瓷。..

上一篇: 雕刻光影
下一篇: 任祥:传承中国人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