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21:02 点击:974017

英国伯明翰大学日前发布研究称找到一种新方法,能破坏肿瘤细胞周围的“保护墙”,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 该校学者领衔的研究团队从200名新确诊癌症患者身上获取了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样本,这类细胞能够发出大量化学信号把肿瘤细胞屏蔽起来,导致免疫系统和免疫疗法无法发挥作用,并阻止能杀死肿瘤细胞的T细胞被激活。 据这份已刊登在《E生物医学》上的报告揭示,研究团队发现在很多类型的癌症中,一种名为CD33的蛋白质都存在于MDSCs的表面,而一种已用于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抗体药物能够针对CD33发挥作用,最终杀灭MDSCs并恢复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报告作者之一、伯明翰大学的弗朗西斯·穆赛博士说,现有的免疫疗法常常无法有效杀死肿瘤细胞,原因在于很多时候免疫系统无法接触到它们。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通过临床试验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曾培

“哎哟!我的老腰!”这句经常由老年人边扶着腰边发出的哀叹,现在成了不少中年人的“口头语”,还不时从三四十岁的青壮年嘴里蹦出来。 现代人的腰怎么了?对待状况频出的腰,该保守治疗还是进行手术,是让许多患者都很纠结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 【病例】 王先生是一名会计,由于工作能力强,从来不犯错,被同事称为“铁算盘”。他的工作量大,工作姿势也很单一,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长期伏案工作,不到40岁的他腰就不太好了。近来他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坐下工作不到半小时就腰部酸痛,左腿也出现了胀痛,贴膏药或按摩都不管用。 到医院检查后,王先生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建议做微创手术治疗,以摆脱腰腿痛的困扰。但王先生的朋友持相反意见,“万一做不好瘫了,下半辈子就完了。我听说有人因为腰椎疾病做了手术,再也没有站起来!”这一说,可把王先生吓到了,对于微创手术难以抉择,但反复发作的腰腿痛又是他的心病。 1 “腰腿痛”多因腰椎生了病 在门诊中,像王先生这样感到困惑的腰病患者有很多。他们会提出“我的腰能不能治好”“我想保守治疗”“手术会留下什么后遗症”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患者最想搞清楚的就是曾培

案情回顾 去年9月份,梁先生花费3198元在某网店购买了两盒燕窝,商家称其所售产品为泰国进口。但收货后,梁先生发现燕窝未标注生产日期、代理商名称和溯源码等信息,他认为该商品不具备合法进口手续,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退货退款,并且支付十倍赔偿。商家辩称,其销售的燕窝来源于上海某公司,手续合法,本批次500克燕窝原均有溯源码,但购入后拆零销售,致使梁先生所购商品无溯源码。最终法院判决商家退货退款,并支付31980元的赔偿。 法官提示 此案的争议焦点是商家销售的燕窝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有中文标签;依法应当有说明书的,还应当有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当符合本法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本案中,商家虽然提交了其从经销商处采购的手续,但销售的燕窝部分没有溯源码,而且其存在重新包装、拆零销售的行为,所以提交的证据只能证明其采购、销售的部分燕窝有合法进口手续,并且有符合规范的中文标签,不能证明其销售给梁先生的燕窝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另外,商家本身也曾培

近日,有媒体揭秘了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有的心理咨询师恶意拖延时长、诱导过度消费,价高时长“聊效”甚微;有的虚假宣传、违规从业,“山寨”从业资格证书充斥市场,心理咨询师真假难辨;还有的患者4年花了40万元高价,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公开隐私录音等,可谓触目惊心。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少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求助心理咨询师也成为首选,这就使得这一职业成为最具发展前景和从业人员最紧缺的行业之一。但由此而生的一些心理咨询乱象,不仅对患者毫无“聊效”,甚至还造成了“二次伤害”,损害患者利益的同时,更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造成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原因首先是入职门槛低,缺乏准入机制。有些私人开办的心理咨询机构,准入与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培训,有人只是上个“速成班”或是通过“山寨”培训买到的“证书”,摇身一变就成了咨询师。这些人不具备“拯救心灵”的专业本领,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还有一些人缺乏职业道德,出现类似以公开隐私威胁患者的欺诈行骗行为。 其次,心理咨询行业缺乏行业管理机制,监管不到位。在社会上开办心理咨询机构仅需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审批,曾培

这些天,许多人一打开朋友圈,就发现自己的亲朋好友纷纷化身“影帝”“影后”,成为各色经典电影情节中的主角。这种新奇有趣的视频,由一款名为ZAO的APP制作,其核心技术是通过人工智能,将用户的面部数据与明星进行替换。 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实现“AI换脸”,便捷的操作、有趣的玩法,很快就形成了病毒式传播态势。但ZAO热闹的背后,其实有着不少“细思极恐”的漏洞,涉及的法律、伦理、隐私等等问题均无法因一件娱乐化外衣而消解。比如,有细心网友发现,ZAO的用户协议暗藏玄机。有一条写道: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翻译一下,就是用户一旦使用这款APP,就意味着把自己的肖像权完全让渡给了该公司,它可以利用用户肖像去做其他事情。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图谋不轨,但用户肖像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人掌握,颇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观感。 更要看到,在面部识别已经普及的今天,你我的面部数据如同一把钥匙,与自己种种账户的安危高度相关。ZAO一键把用户的面部数据上传到云端,但凡公司里有内鬼,或是公司保管不善造成数据泄露,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