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许可证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1 07:52 点击:971663

  饮食健康有益心脏。《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登新研究发现,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动物性食物有助保持心脏健康,降低心脏病、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研究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助理教授凯西·M·雷博兹博士及其小组完成,他们对“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项目涉及的12168名参试者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开始时,所有参试者都未患心脑血管疾病,他们平均接受了为期25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将参试者分为四类,在每类参试者中,又根据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具体摄入量,将他们归为“较高组”或“较低组”。结果发现,最大限度地坚持植物性饮食的参试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9%和11%。   雷博兹博士建议,为了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应该多吃蔬菜、坚果、全麦食物、水果、豆类,并且控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徐 江)出口许可证

  累了一天回到家,洗个热水澡不仅能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舒筋活血,新研究发现,洗热水澡还能缓解末梢动脉疾病症状。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发现,只需在20~30分钟的热水澡后进行轻运动,就能减轻末梢动脉疾病症状,效果与长时间中等以上强度运动相同。末梢动脉疾病主要是由于末梢血液循环受阻,导致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四肢发冷、手脚冰凉且无季节性,严重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会出现患肢乏力、疼痛,停下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继续行走大约相同距离,会再度出现上述情况。而洗热水澡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末梢动脉血管缺血状态,还有助预防心脏病或中风发作。   洗热水澡虽有保健作用,但要科学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控制水温。《千金要方》中记载:沐浴“不得大热,亦不得大冷,皆生百病。”水温过高,会令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缺血,引发心脏病。水温过低会导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水温控制在38℃~40℃之间为宜。   2.过饥过饱不宜沐浴。人在饥饿时,体内热量减少,血糖降低,加之沐浴本身要消耗热量,所以,饥饿时沐浴容易因血糖过低而头晕眼出口许可证

  大部分听力损失的发生是缓慢的、渐进的,因此早期当事人不易察觉到,通常是周围人发现的。为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耳聋和其他沟通障碍研究所列出了“察觉听力损失的10道是非题”,只要有超过3道题的答案为“是”,就该到医院进一步诊断。   1.打电话时是否会觉得听不清楚?2.若两人以上同时在讲话,是否会因听不清楚导致沟通困难?3.是否有人抱怨你的电视音量过大?4.与他人沟通时,是否会觉得理解困难?5.当周围环境有噪音时,是否觉得听得很吃力?6.是否常常需要请他人“再说一遍”?7.是否觉得他人讲话都很含糊或听起来很不清晰?8.是否常误解别人说的话,且回应他人时常文不对题?9.在听女性或儿童说话时,是否常常觉得困难?10.是否有人抱怨你误解他们的意思?(徐文婷)出口许可证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丁礼仁 近日,美国权威《胸科》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全球超过1/3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为什么呼吸疾病会与骨头相关?本期《生命时报》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礼仁,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丁礼仁介绍,其参与的由王辰院士带领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截至去年我国慢阻肺患者已超过1亿人,相比于2010年,患病率上涨67%,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不可逆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其常见症状为活动后胸闷、气急等,往往呈现进行性发展趋势,一旦出现显著症状,意味着相当大的肺功能已经丧失,随着病情进展,还可以出现频繁地急性加重,进而导致症状恶化,肺功能进一步受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由于慢阻肺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因此公众对该病的知晓率也相对较低。慢阻肺患者之所以容易合并骨质疏松,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低体重指数及肌肉质量。据研究分析,慢阻肺患者体重指数(BMI)及肌肉质量低都出口许可证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比较了同一受试者个体血液和脑脊液外周标志物的诊断效力,发现外周血中外泌体的生物标志物诊断效力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方面等同于脑脊液,这为制订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出现前的精准干预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上。   外周标志物的研究是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的热点问题。因为在阿尔茨海默病出现症状前的15年~20年内,人脑内的蛋白Aβ和Tau就已经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并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至关重要。此前,外周标志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脑脊液中蛋白Aβ和Tau的改变方面,但因有创不宜广泛开展,而将外周血作为诊断标志物,虽创伤小但敏感性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贾建平团队分两个阶段纳入了北京、贵州、山东、河南等地的298位受试者,并对同一受试者的外周血和脑脊液进行系统观察和对比。研究发现,神经源性外泌体中的3种蛋白(Aβ42、T-tau和P-tau)的水平与其在脑脊液中的水平高度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这表明外泌体生物标志物或可反映大脑的病理生理变化,其诊断效力等同于脑脊液的诊断效力,可用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而且,在外出口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