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2:21 点击:931532

王海洋 编译 假如你丢了一个钱包,里面没有钱或装满钱,你觉得哪种情况下钱包被归还的可能性更大?大多数人猜的是没钱的钱包,因为捡到的人觉得无利可图,就会归还失主。然而,最近一项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世界各地,如果钱包装满了现金,人们更有可能把它归还给失主。 这项研究由瑞士苏黎世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展,分别在40个国家进行了持续3年的社会学实验,结果发现,如果钱包里没有现金,40%的人会退回丢失的钱包;当钱包里有少量的现金,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1%;而如果钱包里有大量现金,72%的人会把它还给失主。且这一规律似乎没有文化差异,在40个国家中,38个国家的人都表现出类似的“拾金不昧”行为。 这一切貌似与“人是利己的”观念背道而驰。研究人员自己也感到惊讶,他们还邀请了200多名普通人和经济学家对钱包归还结果进行预测,结果所有人都“失算”了。那到底是什么驱动人们做出了拾金不昧的行为?研究人员认为利他主义起了作用。 除了在钱包里面放钱,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附带实验:一些钱包里有钱和一把钥匙,而另一些钱包里没有钥匙。结果显示,人们更有可能归还有钥匙的钱包,这表明他们美国留学

  你有没有每个时刻或某段时间,只想自己待着。觉得人际交往好累、应付同事好难、跟人聊天难以延续话题、应酬客户心不在焉;与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发信息,得到的只是“你过得还好吗”的试探,或“我们下次再约”的敷衍,这些话不咸不淡,却让人有些怅然。社交怎么变得这么累?   一直以来,社会都鼓励社交,我们也都希望自己成为善于社交的人,不社交似乎就不合群,人际资源就会少,甚至会被认为个性上有缺陷。尽管与人交往是必要的,但社交也分类,有些交际可能是不必要的,还会让人心累。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韦志中表示,人是群居动物,良好的社交关系能够让我们幸福,但数量不重要,质量才是关键。   社交从本质上分为两种:功利社交和共情社交。功利社交是指为了达成某一目的,或是从对方身上获得利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听起来很“势利”,但这种行为无处不在,且在孩童时期就开始显现了,比如儿童更愿意和玩具零食多的小朋友玩耍,更喜欢靠近能保护自己的小朋友。   随着心智的成熟,这种利益就变得更为现实,体现为:1.要求有效的信息传递,即双方交流要理解彼此表达的意思;2.较为“对等”的价值,即双方正好互为彼此所需,两个人都认美国留学

不久前,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款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恩格列净有望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药。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可改善心脏功能,经过2个月的药物治疗,模型猪心脏的左心室变小变薄,收缩力也越来越强。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5%~2.0%,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于10%。此外,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50%的2型糖尿病死亡病例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这项研究的研究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博士后卡洛斯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还没有新的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这项研究可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据了解,目前,相关制药公司正在针对该药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以验证它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这些研究将于今年年底前结束。(董长喜)美国留学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 杨 科 儿童误服药物的情况并不少见,如果家长发现这种情况,切莫惊慌失措。要尽快弄清楚孩子到底误服了什么药物,服药的剂量有多少,服药时间有多久,以便及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家长在处理时需谨记以下原则:快速排出,减少吸收,及时解毒,对症治疗。 1.稀释排出。如果误服的是一般性药物,如毒副作用较小的普通中成药或维生素等, 可以让孩子多喝凉开水,使药物稀释并及时从尿中快速排出。 2.催吐。如果误服了毒性较大的药物或大量安眠药,在送往医院抢救之前要尽快催吐。首先用手指、筷子或汤匙压迫刺激舌根部引吐, 反复进行,直至呕吐为止。吐后用大量温开水再次引吐,直到胃内容物全部吐出。催吐、洗胃后可让孩子喝几杯牛奶、豆浆或数枚鸡蛋清等,以保护胃肠壁。 误服脚气水或止痒皮炎药水等外用药品,应立即让小孩多喝浓茶水引吐。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具有沉淀及解毒的功效。误服碘酒等,则应立即饮用米汤、面汤等含淀粉的液体,然后催吐,直到呕出物无碘酒色为止。 3.中和。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较强的强酸、强碱等药物,可能会引起胃穿孔,此时不宜采用催吐法,以免使孩子的食道和咽喉受到二次损害,可先让孩子喝冷牛美国留学

  吃药看似简单,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把药吃进去。很多人吃饭喝水时一切正常,一旦吃药就咽不下去;还有些人由于身体原因,如有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具备吞药的能力。国外曾有研究报道,约有1/3的人在吞咽口服药时会出现恶心、呕吐甚至窒息感的情况,这些吞药困难的患者会因不能坚持服药而使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   药片和胶囊是最常见的两种口服药物剂型,为了使吞药变得更加容易,可以分别对药片和胶囊采取不同的策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举头吞药片,低头咽胶囊。   通常情况下,药片的密度比水大,这会使药片在服药的水中下沉,抬头能让水带着药片顺势通过咽部。而胶囊通常比水的密度要小,在口腔里容易浮在水面上,低头能让咽部的位置抬高,伴随着吞咽动作,使胶囊随着水漂过咽部。相比于吞咽药片,很多人会觉得吞咽胶囊更困难,这就跟他们吞药时采用抬头方式有关,导致浮在水面上的胶囊没能成功被水带进咽部,甚至是粘在喉咙附近,造成吞药失败。采用“举头吞药片,低头咽胶囊”的方式,会大大提高吞咽药片和胶囊的成功率,有助于吞药困难的患者有效地按医嘱服药。   吞咽功能正常的患者出现吞药困难,大多是由于心理上的障碍,吞药让他们感到恐惧。因此美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