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多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0 03:06 点击:830584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广东采访了相关各界人士。碧桂园,从去年开始进军智能制造业,跨界投资打造深圳机器人产业园,并围绕创新发展,陆续在大湾区布局了思科广州智慧城、顺德新能源汽车小镇等重点项目。电子信息业、生物制药等创新型产业逐渐凸显。相比其他国际湾区实体经济空心化趋势,粤港澳大湾区有坚实的产业依托。具备这个优势条件,粤港澳三地完全有可能共同打造一个媲美硅谷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爱伙科技CEO李东骏也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建立了科技创新走廊,有了《纲要》指引就可以实现“1+1大于2”的协调效应。“以港深为例,香港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实力雄厚,而深圳有着强大的产业基础以及完善的产业链条,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双方展开更为深度的合作势在必行。”保险产品,未来将更加相互融通,更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香港友邦保险莫小姐非常看好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她认为,《纲要》不仅将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更将稳步扩大两地居民投资对方金融产品的默克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重申了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也是从2017年起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蓝天保卫战”,足以证明国家对于环境治理的决心。低碳绿色转型期,“煤都”大同将如何走好能源革命之路?   “大同是一个以煤炭为突出代表的资源型经济城市,从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上讲,这是大同产业结构必须要迈出的一步。大同把争当山西省能源革命‘尖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王牌和经济转型的最亮品牌,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2022年‘工业结构性反转’打下坚实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大同市市长武宏文说。   2017年下半年以来,大同紧紧围绕“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将能源革命作为新时代大同发展的必答题,作为大同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体项目、搭建创新平台、创优发展环境,举全市之力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煤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武宏文向记者列举了一串数字,2018年,大同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煤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降低了6.1个百分点,制造业默克多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覆盖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环境、消费、食品药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改革和财政支出力度再加码,力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也客观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周密安排。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覆盖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环境、消费、食品药品安全等多个方面。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政府对民生领域的改革和财政支出力度再加码,力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6%—6.5%,与去年“6.5%左右”的目标表述相比,预期增速有所下调,但力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增长区间”的意图更加明显。包含预期下限和上限的增速目标,反映了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默克多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2019年无疑是关键之年,既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也要巩固脱贫成效。”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具体的扶贫工作中,各级政府须根据扶贫工作的进展,结合地区实际,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监控、聚焦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设计多层次的政策组合工具,制定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常态与应急相衔接的政策体系,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特征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分类施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要继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精准脱贫要坚持现行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加大攻坚力度,提高脱贫质量。今年预期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武义青表示,精准脱贫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筹建扶贫大数据平台,整合户籍、银行、房产、车辆、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信息,为扶贫工作提供支撑。对此,他建议,有关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完善贫困户的甄别标准。允许基层有使用数据默克多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首次将“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列为重点任务之一。作为2019年地方财政的重要发力点,近期,围绕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的话题热度不减。   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有哪些积极意义?应当如何推动实现地方财政可持续?围绕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说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何代欣:第一,从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从中国经济40年的发展经验能够看到,地方努力加强经济建设,推动GDP上升,推动财政征收奠定了整个经济增长的基础。应该说,中国经济迈过了90万亿元关口过后,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地方政府或地方财政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是迎接机遇、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二,地方财政可持续也是保证民生、促进投资、增进福利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地方财政收支相对平衡、地方财力供给相对充裕,教育、医疗、卫生、社保方面的支出才有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重要工程才有支默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