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6:06 点击:649417

原标题:智力至上 被电影颠覆的社会规则   500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总是在畅想一个科技更发达,人类更聪慧的未来,正如《进化论》所认为的,最强大、最聪明,最迅疾(The strongest, the smartest, the fastest)的生物会逐步淘汰掉弱者成为主宰……但美国电影《蠢蛋进化论》(Idiocracy)设想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   电影中,从冷冻技术中苏醒的男主人公发现500年后的地球上充斥着一群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蠢蛋,每个人都是“沙发土豆”(指成天在沙发里看电视的人),不会处理垃圾,不会基本的算数,只相信广告,用饮料灌溉庄稼,在电影院中观看放屁……而男主人公,一个曾经成天无所事事的图书管理员一举成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甚至当选了美国总统。而透过银幕观看的,同样身为“沙发土豆”的我们,大笑之后,却隐约感到了一丝焦虑。   反智的影视与愚蠢的大众   在讨论群众的愚昧与反智时,另一部名为《摇尾狗》(Wag the dog)的美国电影显然比《蠢蛋进化论》更加“现实”。影片开头有这样一段话:为什么狗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如果尾巴更加聪明,它就可以摇狗。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总统在选举前夕突发性丑闻,为了掩盖丑闻,罗非鱼

原标题:慈善组织公开“四公经费”为公信力加持   一家之言   《办法》要求公开“四公经费”,不仅是慈善法实施近2年来经验的荟萃和升华,更直指现实问题,有深厚的实践基础。   近日,民政部网站发布消息,《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简称《办法》)已通过民政部部务会议,将于2018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办法》为“史上最严”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规定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公开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招待费用、差旅费用标准。   从《慈善法》专列一章对信息公开做出规定,到将红十字会接受捐赠及使用情况纳入民政部门监督之下;从开通全国慈善信息平台(即“慈善中国”),履行法律规定的信息公开义务,到民政部门对部分未尽法定信息公开义务的基金会进行行政处罚,近年来,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之路越走越坚实。   而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办法》,进一步细化了信息公开的具体要求,操作性更强,要求也比现行的规定更为严格。其中,公开“四公经费”,不仅符合捐赠人的要求和相关法律规定,更是回应了公众的期待。   要维护和促进慈善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四公经费”必不可少。但是由于存在贪腐的可能,民众对“四公经费罗非鱼

原标题:对话王维佳 真正反智的不是民众,而是注意力经济(1)   从新世纪初的芙蓉姐姐、韩寒现象,到近年偶像选秀及杨超越的爆红,我们身边愈来愈多的文化现象被描述为“反智”。在美国,自特朗普这位“反智狂人”当选总统以来,困惑的媒体精英对于假新闻,以及缺乏判断力的“反智”民众的征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如果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普通人带来了发声的平台,让他们的“愚蠢”言论大肆流传,那么在技术到来之初,我们不是也曾为这样平等民主的媒介方式而欢呼吗?在西方政治文化的脉络里,“反智时代”的叙事是如何在技术进步之中发生的?当人们透过精英视角为大众扣上反智主义的帽子时,当今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程度又应该怎样被认知和反思?对此,新京报专访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维佳老师,在他看来,“反智时代”的说法,背后折射了知识精英与大众之间的分裂,而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回历史分析。      “乌合之众”或者“娱乐至死”?   解释“反智时代”不能回避历史分析   新京报:你认同当今是“反智时代”的说法吗?   王维佳:“反智时代”这个词是文化精英的发明,当中的潜台词是,知识分子仍有很强的文化自信,罗非鱼

原标题:“一切坏东西都对你有益” 大众文化真的反智吗?   广受文青欢迎的小说家卡尔维诺,在《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的旅行笔记里记录了他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见证的种种大众文化趣闻。他身边的知识分子朋友们,既乐于带着优越感翻阅那些粗鄙而情色的读物,又忙不迭对其嗤之以鼻;文化精英是流行文化的生产者,但却不屑消费他们所制造的产品,反而执着地哀叹人文情怀的沦丧……   卡尔维诺的美国旅行   卡尔维诺调侃道:“如果说因为电视、广告和家用电器的大量使用,人类文明便是在转向愚蠢,那么照此推论,将电视机换成要供奉的神甫,广告换成迷信的宣传,家用电器换成夜壶,就会得出这种状态下人类反而更靠近智慧和优雅的荒谬结论。”   1959年11月到1960年5月期间,卡尔维诺进行了他人生中的首次美国之旅。在访问多个美国城市的旅途中,他与各色人等打成一片,从作家编辑到商人小贩,从民权分子到脱衣舞娘,从格林尼治小旅馆到华尔街股票交易所,每天都记录着自己的日常见闻及其私人感想,回国半年后出版了《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美国》。在这本琐碎不堪的旅游日记里,尽管充斥着大量索然无味的私人见闻,但也穿插着令人惊叹的社会观察。   在卡尔维诺罗非鱼

原标题:理性与宗教的肉搏史 在反智时代谈信仰(2)   (上接B02版)   在特朗普时代,反智主义的反扑?   苏珊·雅各比是当今美国颇有影响力的无神论者。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她心中,唯有那段几十年的历史才算是她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世俗主义成为自由思想者的标志。他们不向圣经圣典索求答案,而诉诸于个人的探索与创造。他们向宗教教义开火,就难道能够说,离开了教义指导的俗世生活就一定滑向罪恶的深渊?   其实,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也就在美国,还发生过三次所谓的大觉醒(Great Awakening)。而这段时间多与雅各比心中的黄金时代相重叠。大觉醒事件要求世人重新认识到耶稣基督的价值,要重振信仰世界的大好河山,当然,也要解放那些受困在理性、自由牢笼中的无辜之人,让他们重归到纯美的信仰世界。   这些运动中的信奉者当然就成为了《理性时代》的批判者。而他们和他们的后来者无疑又成为了理查德·霍夫斯塔特、苏珊·雅各比笔下的反智主义者、非理性主义者。   霍夫斯塔特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出版于1963年的作品,获得了普利策图书奖。在他看来,在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以前,来到北美这片土地的不同移民群体,也正罗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