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6:30 点击:54431

1982年的时候,我作为石油大学的毕业生,做石油机器设备的研究。那时候觉得石油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寿命,我到退休的时候还有的干。可是有了女儿以后,1986年就干不下去了,心里的负罪感不得了,从1987年开始转入地下太阳能的研究一直到现在。1995年辞去公职,正式创办皇明太阳能企业的时候,那时候我37岁了,已经属于不太好创业的年代。但为什么这么干?就是再也承受不下去了。开始是为了女儿,后来发展为为了下一代。“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你应该用太阳能”这句口号很多人都记得,这是至今我用的最好的商业口号。这些案例都间接或直接佐证了稻盛哲学。现在简单说一下竞争力和创新。太阳能是非常新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是新的,创新对太阳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总结出来创新要有几种力。企业创新主体或者个人,首先有一个内驱力,其次是有一个外推力,同时有外阻力和内阻力。怎么使内驱力和外推力达到最大,怎样减少外阻力和内阻力呢?我发现真正的内驱力只有跟个人最深刻的最简朴的一个感情,包括对自己家人,对自己生长的地方,国家、民族,尤其是消费者。就像一开始,别人都不懂太阳能,不知道太阳能怎么回事的时候,他竟敢买你的太阳能,简单的感恩回报之情,就使你有巨大动力把太阳能做得更好,把服务做萧红

在短短11个月之内,希尔顿被三炒“鱿鱼”大名鼎鼎的国际酒店集团希尔顿在中国显得步履维艰。1988年至今,它只在中国经营5间酒店。而且遗憾的是,去年以来,位于大连、南京和深圳的三家酒店相继解聘希尔顿。不过,据4月1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希尔顿中东及亚太地区总裁库斯·科南就此声明强调,“终止合同对希尔顿在中国的业务扩张将不会有影响。希尔顿在亚洲的扩张计划较以往将要加快,并将逐步引进集团旗下的所有酒店品牌”。与那些抢滩而来的同行一样,这个99周岁的酒店巨人对中国充满热望。2005年6月,希尔顿签约中房集团计划在北京奥运会前引入顶级品牌“康拉德”;今年初,希尔顿宣布进驻上海金茂大厦;3月31日,希尔顿在中国的第一间度假酒店三亚希尔顿酒店正式开幕;最近,它还计划引进经济型的“希尔顿花园客栈”,未来将发展到50家的规模。不过,接二连三的败局让人怀疑,在未来一段时间,希尔顿的房卡会吸引人吗?折戟深圳4月1日,深圳希尔顿彭年酒店正式更名彭年酒店。希尔顿方面发布消息称,“与深圳余彭年管理有限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同意终止希尔顿与深圳彭年酒店的管理合同,协议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生效”。希尔顿于2004年6月正式接管彭年酒店,协议原定为7年,包括前2年的观察萧红

嘉宾主持: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嘉宾: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左晓蕾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通货膨胀究竟离我们有多远?主持人:2009年投资是4万亿,还有近十万亿的信贷,今年信贷是一个什么样的投入?对于通货膨胀的出现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夏斌:因为2009年年初全球危机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企业家的信心少了,投资也减少了,在这个背景下,中央4万亿的决策以及配置银行资金大量投入,货币、贷款、新增贷款的同比增长率都是30%,这是这么多年没有过的。2010年如果要保持8到9的增长, 比如百分之二十几或者百分之三十几,这种增长也需要八九万亿,但是这个八九万亿的增长率已经降到了16%左右。如果保持这个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是很大。龙永图:这次金融危机对很多企业反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在金融危机之前说我们信贷控制得很紧,很多企业在贷款方面都非常困难。金融危机来了之后,政府开始放松提供大量的贷款。最后造成了整个2009年中国企业不差钱,今年还是不差钱。当然企业贷款结构方面可能有一些问题,比如大企业、大项目贷款比较多,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非常需要钱,一些特别需要扶持的行业,可能贷款起来有时候会差点钱。所以总体来讲是不差钱,但关键是要把钱洒得比较均萧红

在我认识的同行里面,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到了40多岁就功成身退,或者去上MBA,或者上PE投资班。其实是他在做企业里面碰到了问题,或者碰到人生的困惑,最主要是企业壮大以后选择人生的目标、企业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阳光壹佰集团也有同样的经历。中国房地产行业这十几年来经过高速发展,从1998年到2010年,12年时间,规模增长12倍。这是非常高速发展的行业,但也是价值观比较混乱、比较多元的行业。这个行业本身对外的形象也不是很好,做房地产行业的同行也在反思自己的问题。我从事房地产行业已经接近有20年历史了。最近五六年时间,我们的企业进入了一个缓慢发展的徘徊期。企业到了一定规模,碰到一些天花板,我们做企业的天花板还不是市场外部原因的限制,有很多源于内部管理、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问题。当然也有人说,可能是发展的问题,做房地产的没有搞好社会关系,在中国你可能就会碰到天花板,或者你没有抓住暴利机会,就会碰到天花板。这些都是外部因素,最重要是内部因素。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我一直在想如何克服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先把企业做好,然后再做大。什么标准才是好的企业。第二,如何把一个企业先做简单了,才能做大。这两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为了把企业变成现代化的企萧红

编者按:2009年7月10日,《首席财务官》杂志社成功地在北京华彬庄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主题为“经济低迷中的财资策略”的2009中国CFO年会。百余名国内大型企业的CFO和众多财务和资本领域的顶级专家共聚一堂,力图廓清经济低迷时期的财资迷雾,为本土CFO们带领企业快速复苏寻找全新的路径。本刊编辑部特此辑录了重要嘉宾的发言精华,以飨众多未能亲赴会场交流的本土CFO们。富勤国际董事长洪瑛: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这场危机,企业应重新审视业务组合并剥离边缘业务。放弃那些与其他竞争对手相类似的业务,转而专注于最强的业务、最好的产品、最优质的产品以及最突出的能力。对那些通过自身能力创造竞争优势的产品及服务加大投资,这些自身能力包括:技术、成本优势、设计和制造以及更有效地获得客户并服务于客户的能力。同时,对于企业调整竞争地位而言,这次金融危机将是一次很好的机遇。企业要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现状以及企业自身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企业再对危机中行业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调整进行分析预测,及时调整战略,不断提高其行业竞争力。吉利集团CFO尹大庆:海外并购中的CFO角色与价值金融危机影响了大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有些企业得到了锻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