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克利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3:08 点击:505722

原标题:脱了一下头盔,输了一场战斗 夜色如墨,苏南某地,第71集团军“临汾旅”建制连夜间实弹演练激战正酣。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上士郝金旭临危受命,带领特战小组隐蔽渗透,端掉“敌”地堡火力点。 不料,他们刚刚抵近目标,就被“敌”一一狙杀。随即,导演部传来通报:特战小组5人全部“阵亡”。 无奈,连长刘飞只好硬着头皮指挥大部队与“敌”硬碰硬,随着战斗进行,红方损失惨重。 “行动时,我们连落地都不敢下重脚,如此谨慎咋还会暴露?”郝金旭百思不得其解。演练复盘,蓝方指挥员道破玄机:我们的热成像仪捕捉到土堆后有个飘浮状的热源,几秒钟后就消失了,再根据其他信息综合分析判断,从而锁定红方特战小组。 倒查追因,症结找到。红方特战小组接“敌”时,时而快速跃进,时而疏散隐蔽,人人一身大汗。在一土堆后隐蔽时,战士小李头痒难忍,认为有土堆遮挡很安全,就把头盔脱下擦了擦汗。在较低的气温中,小李身上散发的热气迅速在头顶上方形成了一个团雾状的热源,无意中成了蓝方的“报警器”。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参加上级演习,许三多揣着两个热鸡蛋上了隐蔽阵地,结果被“蓝军”空中直升机的热成像仪侦察捕捉,吃了比克利

原标题:“野路子”也须对路子 在部队,一些传统训练课目因其器材简便,组织简单,少了那么点“科技含量”,被戏称为“野路子”。“野路子”的训练似乎更能锤炼军人血性,因此受到一些官兵追捧。然而,传统课目从来不是科学训练的反义词,“野路子”也不是我们固步自封、逆科学化的挡箭牌。毕竟,体能训练要讲究科学,这在当今社会已然成为一种共识。“野路子”也须对路子。 不难发现,在一些部队存在这样的现象,部分官兵入伍后开始“猛练”,在高强度的训练量下,体能素质进步快,训练效果明显。不过,经过三五年的“巅峰期”后,身体状态开始下降,甚至有的年纪轻轻,就伤病缠身,大有“廉颇老矣”之叹,而在伤病里我们常常能看到“野路子”的影子。 近年来,我军军事体育训练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有了很大进步。然而,在一些单位,训练内容简单化,组训方法不科学,部分官兵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解决体能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战斗力根基十分迫切。 组训者头脑中的老观念、土方法是科学训练的拦路虎。个别带兵人认为军事体育训练很简单,谁都能搞,推崇 “简单、粗暴”,放着科学的理论不用,而用几十年前的“老办法”来比克利

原标题:当“专业范儿”爱上“野路子” “加油!35,36……” 训练间隙,空降兵某旅训练场上火力连好不热闹。下士尹鹏和上等兵肖俊两个人的“抡”座钣比拼,吸引了战友们的注意,“吃瓜群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只见,50多斤重的迫击炮座钣在他们手里被“抡”得呼呼生风,简直成了玩杂耍的流星锤——甩过头顶再摔到地上,再甩过头顶……面前的地上被生生砸出了个大坑,“流星锤”带起坑里的泥土,现场尘土飞扬,显得更加紧张刺激。 终于,肖俊支撑不住,遗憾败北。“赢了!”尹鹏摘下头盔,抹了一下满头的大汗,“想跟我叫板,再练练吧……” “‘抡’座钣很锻炼臂力,也能激发血性,‘抡’的时候注意左右两个方向交替来,两臂轮流发力,不要练偏了,还要戴上头盔,避免手一软,发生危险……”别看尹鹏现在“抡”得生猛,谈起来头头是道,刚分到连队的时候,他对“抡”座钣这类的训练并不“感冒”。 “野路子有什么劲,体能训练需要的是蝴蝶机、划船器这些专业器械,至少也得杠铃、哑铃……”一句话怼得班长成了“哑铃”。入伍前有健身基础的尹鹏对训练装备颇为挑剔,连队组织的搬运弹药箱、翻轮胎、扛沙袋跑等体能训练课目都被他归为“野路子”之列,练起来也不比克利

原标题:欢迎更多的“四不像” 如果您是我们基层传真版的热心读者的话,您一定记得,在2017年1月3日我们的创版“致读者”和今年1月2日的新年致读者中,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上尉杨世侃两次在我们版面的序言中亲切登场。 这篇文章,是杨世侃向我们推荐的他所在连队指导员的一篇小感悟。杨世侃在邮件中说,从新闻的角度看可能是“四不像”,如果我们觉得这个线索可以的话,他再请旅里的新闻干事把这篇“四不像”改成合适的文体,或消息,或通讯,等等。 我们认真读了李小龙指导员这篇感悟,正如杨世侃所言,这篇文章确实“四不像”,但这篇文章也确实精彩!并且其精彩之处,除了本身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之外,还有部分正在于其“四不像”的文体。 这篇“四不像”引起了我们的热烈讨论。可以说,从创版伊始我们追求的,就是来自基层原汁原味的故事,原汁原味的表述。因为我们知道,从新闻的文体出发去选取、裁剪基层的人和事,有时候难免“削足适履”,在向符合文体要求靠近的过程中难免损失掉很多新鲜生动活泼的味道。 新时代新气象,我们本期将李小龙指导员这篇“四不像”在头条位置刊发,一来是因为这篇感悟虽小,折射的却是全军部队正在发生的大变革;二来比克利

原标题: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冲山头 藏北高原,重峦叠嶂。 一场爬山擂台赛,正在海拔4300米的藏北高原某处悄然展开。规则很简单:两队人员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向着海拔4600多米的山顶进发,哪一队官兵率先集体到达顶点方为获胜。 一声哨响,两队人员应声出发。虽然直线距离只有不到1000米,但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跑步本身就已很艰难,更不要说冲山头训练了。刚开始的200米两队人员还都是冲着出去的,但很快随着山路越发陡峭,大家都只能手脚并用慢慢往上攀爬。 “大家注意脚下碎石,防止滑倒,前面就快要到山顶了,不要掉队,胜利属于我们……”半山腰,连长任鹏见碎石较多,特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上等兵罗璘率领着他的队伍首先完成比赛,赢得了胜利,他们在山顶欢呼雀跃。“像这样的爬山小竞赛活动团里经常搞,有对抗也有团队合作,大家参与的热情都比较高,挺有趣的,真的是一种很好的体能训练方式。”罗璘说。 来到海拔4300米的藏北高原进行野外驻训,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的官兵刚开始都认为,大山里待久了一定会很烦躁。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该团充分利用驻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略显枯燥的体能训练变得妙趣横生。 “只有讲科学,才能练出战斗力。”该团政比克利